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11: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学习目标: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民主政治——特色制度

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学习目录
一.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1、解放思想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雄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一一《人民日报》社论
实质:
方针:
“两个凡是”
延续“左倾”错误
1978年5月,真理标准讨论在全国范围展开
(1)实质:
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
(2)意义:
①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纠正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倾”错误。
④为历史性转折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③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探究新知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
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
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
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
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考: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列
举内容并认识其意义
一.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1)背景:
(2)内容: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经济路线 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组织路线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3)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文革带来严重灾难;中国处于危机关头;中国与世界差距越来越大;真理标准讨论解放思想;邓小平重要讲话为指导。
2、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三中全会——伟大转折
1、平反冤假错案
思考:两幅图片分别说明什么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被践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治逐步恢复和健全
认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刘少奇冤案的平反,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二.民主政治——特色制度
探究新知
2、统一思想
材料: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
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
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
乱了自已……历史已判明,“文化大
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民主政治——特色制度
3、1982宪法
材料:宪法在中国整个行为规范体系中的至上性、危险必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充实保障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和对国家机关及其官员的批评权等基本权利;完善代议民主制即人大制度。 可见,1982年宪法在中国宪政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一《八二宪法与宪政》
意义:82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82年11月,出席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投票表决宪法草案。
二.民主政治——特色制度
三.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1、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思考: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指印。请以“敢为天下先”为主题,谈谈你对农村改革的认识
图中的文字是: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要钱要粮。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的协议。我们都按了手印将来这个事如果上面追究,我们担全部责任。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发展十分缓慢,小岗村每年需要国家的救济。1978年冬,小岗村冒着巨大风险,率先实现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得到中央的肯定,不久,即在全国推行,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再一次证明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沿着改革的道路走下去。
探究新知
2、城市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材料:现在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 ;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以及吃大锅饭的现象。
一一《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思考:依据材料指出当时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说明是如何解决这些弊端的。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弊端:
解决:
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企不分;分配搞平均主义。
三.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3、深化
党的十二大召开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为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
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三大召开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党的十四大召开
三.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2、开放
汕头
厦门
深圳
珠海
1980.5经济特区
南通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沿海开放城市
珠江三角洲
闽三角区
长三角
环渤海
浦东
沿海经济开发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保税区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银川
成都
昆明
贵阳
南宁
长沙
南昌
合肥
郑州
西安
太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济南
石家庄
南京
杭州
特点:从沿海到内江,从沿海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三.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2、扩大开放
党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三.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材料: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经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旗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的关健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一一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07月01)
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这句话的理解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积极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
三.改革开放——特色道路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1、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容:
探究新知
3、实践: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4、台湾问题:
1979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告台湾同胞书》——争取和平统一
“九二共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反分裂国家法》——国家统一的法律保障
习马会谈——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材料: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一一《白皮书一一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1)进展:
(2)本质:
中国内政问题
四.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材料:“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子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国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又和现实意义。
一一户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澳门回归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为两岸和平统一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政策保证。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之,“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四.一国两制——特色统一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政治建设
改革:
开放:
“一国两制”
平反冤假错案
《历史问题决议》
1982宪法
农村 城市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城市 开放区 内地
理论提出
港澳回归
两岸关系发展
经济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
课堂小结
1.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5亿人下降到1.3亿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5.1%。有学者将其称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项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实现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
A
课堂练习
2.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首次在中国电视上播放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广告。同一天,上海《文汇报》上也登载了瑞士雷达表手绘插图的通栏广告。这说明了 ( )
A.中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
C.中国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
3.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此后 ( )
A.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B.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入方向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建立
B
4.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极格局的瓦解
A
5.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并创造了脍炙人日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B.港深两地联系的密切
C.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D.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