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九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
单元整体设计
目 录
单元教材分析
03
单元目标设计
02
单元学情分析
04
单元学习活动
01
05
单元教学资源
单元教材分析
一、活动·探究单元
“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改变过于偏重阅读、理解、赏析的语文学习方式。”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二、本单元
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
单元教材分析
三、教学建议
1.既要重视单元任务的整体性,也要重视不同任务的独特性。
2.强调自主学习,特别是“任务一”的阅读欣赏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重视活动性,转变教学方式,强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4.灵活使用教材,使单元学习活动衔接紧密,层次分明。
单元学情分析
已学过现代诗: 七上 《散文诗二首》、《天上的街市》
七下 《黄河颂》、《外国诗二首》
八下 《回延安》
已学过活动·探究单元: 八上 新闻阅读、采访、写作
八下 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
已掌握:
1.重音、停连等朗读技巧
2.通过意象、韵律等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3.模仿特定修辞或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待提高:
1.语气、节奏等较为抽象的朗读技巧
2.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形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分析
3.内心情感体验的深化与捕捉
单元目标设计
1.独立阅读,自主欣赏,运用“任务一”中提供的阅读策略来阅读本单元每一首诗,以思维导图、手抄报等形式自主呈现诗歌鉴赏成果,建构欣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重点)
2.通过课外搜集相关文本资料或朗诵视频、音频资料,了解朗诵基本技巧,运用重音、停连、节奏等技巧传达诗人情感,自主设计“任务二”中的朗诵比赛程序、确定评判标准、创新朗诵形式,点燃朗诵热情,提高朗诵水平。(重点)
3.通过借鉴本单元优秀诗歌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手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团队合作,进行“任务三”中的诗歌续写、仿写、改写等写作实践活动,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难点)
单元学习活动
一、单元前测
表1:九上第一单元词语前测表(部分) 重点词语 会读 会写 知意 会用 重点词语 会读 会写 知意 会用
滔滔 风流
妖娆 流盼
冠冕 呢喃
风骚 娉婷
天骄 鲜妍
本单元共23个生词,会读的有___个,不会读的有___个;知意的___个,不知意的___个。
单元学习活动
一、单元前测
表2:九上第一单元能力前测内容(部分)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鉴赏 我能回顾已学过的诗歌和已具备的阅读经验,独立阅读每首诗,并记下自己的初读感受。 好/较好/合格 (5分/3分/2分)
我能有效利用注释和旁批作为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以《沁园春·雪》的旁批为蓝本,自行搜集本单元诗歌的写作背景资料,制成诗歌欣赏小贴士。 好/较好/合格 (5分/3分/2分)
朗诵 我能回顾已学过的诗歌和已具备的朗读经验,大声朗读每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 好/较好/合格 (5分/3分/2分)
我能在朗读时正确运用重音、停连、节奏以及语气、语调、语速等基本朗读技能,通过朗读传达诗人的情思。 好/较好/合格 (5分/3分/2分)
创作 我能学习本单元诗歌有机结合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展开联想和想象,任选其一完成仿写练习。 好/较好/合格 (5分/3分/2分)
我能自主拓展学习资源,发现、把握生活中体现爱与美的细节和瞬间,深化内心情感体验,团队合作设定主题,自主尝试诗歌创作。 好/较好/合格 (5分/3分/2分)
单元前测
TIPS: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互相渗透
设计意图:
1.改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凸显活动探究单元特质,紧扣本单元教学目标
3.掌握真实学情,明确教学起点
单元活动流程
活动阶段 时间 学习任务 地点 学习方式
明确活动 任务 1课时 明确单元的活动内容,讨论制定活动小组分工及时间进度表。 教室 教师指导
课堂讨论
自主 阅读 课外自主学习,1课时交流提升 阅读教材提供的五首新诗,借助《语文作业本》P1-P5、教师提供助学资料、自主搜集拓展资料,自学新诗知识。 自定 思维导图
专著摘抄
1课时 小组汇报新诗学习收获。 教室 小组展示
制作PPT
朗诵 准备 1课时讨论,课外组织排练 自主选择诗歌,确定朗诵形式(鼓励创新:独诵、轮诵、合诵、演诵),明确人员分工,借助《语文作业本》P6-P8制定朗诵文案,选择配乐,制作PPT。 自定, 教室 合作交流朗诵体验小组评议
设计原则: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
单元活动流程
活动阶段 时间 学习任务 地点 学习方式
诗歌朗诵 1课时 交流朗诵排练中遇到的问题(如何选择符合个人气质的诗歌,如何运用重音、停连、节奏传递情感,怎样分配小组朗诵角色等等),小组讨论改进措施,制定改进方案。 教室 小组展示讨论交流
1课时,课外完成修改 个人、小组展示朗诵作品,全员参与,评委选出朗诵优秀个人3人和优秀小组3组(前期需要明确评价标准,制定评价量表),再次交流提升,扩大朗诵诗歌选择范围,准备朗诵比赛。 教室,自定 小组展示集中评议、提升
1课时 在前期用心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参赛个人、小组朗诵比赛,评选各类奖项,录制视频,捕捉活动感受,撰写活动心得,进行微信专题推送,形成学习档案袋。 教室或报告厅 朗诵展示观看欣赏推荐投票
单元活动流程
活动阶段 时间 学习任务 地点 学习方式
尝试创作 课外完成初写,1课时交流展示 借助《语文作业本》P9-P13,按照“睁开诗眼—捕捉诗意—为诗赋形—修文饰辞”的顺序完成诗歌初稿写作任务。 教室 实践写作,交流展示
1课时 借助教师提供的写作任务单,按照“现代诗段落写作—现代诗句子写作—现代诗词语写作”的顺序完成仿写,分别从段落、句型、陌生化用词三个角度对《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进行仿写,评议、修改诗歌段落、句子、词语。 教室 集体评议、修改,实践写作
1课时 在前期用心准备的基础上,从诗歌段落、修辞、韵律等方面,自主修改润色初稿,展示作品,班级评比,制作班级诗集,推送微信专题。 教室 集体评议,交流提升
设计意图:
本单元以整体教学的形式呈现,用任务单代替单元导读,将诗歌阅读策略、朗诵技能、写作技巧等知识落实到三个任务中。
以运用为旨归进行诗歌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同时充分运用《语文作业本》为抓手支撑活动,注重活动过程的系统性和递进性。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一 明确活动任务
活动目标:
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明晰活动任务。
2.讨论制订活动小组分工表及时间进度表。
活动步骤一:走进诗歌“活动·探究”单元
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艾青
1.课前问卷星调查
2.绘本故事《一首治愈鱼的诗》(2010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决赛入围作品),提出驱动性问题。
真实情境任务:班级语文公众号“语文百谷”发布专题推文《今天我们的生活还需要诗歌吗? 》
3.《语文作业本》活动一“学习鉴赏”部分:回顾阅读策略,捕捉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
以项目驱动“活动”,创建驱动性问题和任务情境。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一 明确活动任务
活动步骤二:
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活动任务单”,了解将一起完成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学习鉴赏。
任务二:诗歌朗诵。
任务三:尝试创作。
(适时引入《语文作业本》单元活动任务)
【设计意图】:
充分运用《语文作业本》,方便活动开展,保障活动有效性。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一 明确活动任务
活动步骤三:规划活动过程,确定小组分工
表1:小组分工表(部分)
阶段 序号 岗位 任务简述 人员安排
朗诵 1 朗诵文案策划人 统一小组意见,写好朗诵文案,标注重音、停连、节奏等。
2 朗诵配乐大师 搜集符合诗歌情感基调的乐曲。
3 朗诵造型师 搭配服装,挑选道具,设计妆容。(视学生具体情况机动安排)
4 朗诵评委 统一班级意见,制定评价标准。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一 明确活动任务
活动步骤三:规划活动过程,确定小组分工
表2:时间进度表(部分)
阶段 时间 是否完成
自主阅读 月 日—— 月 日
资料收集 月 日—— 月 日
手抄报、思维导图制作 月 日—— 月 日
朗诵排练 月 日—— 月 日
诗歌初稿创作 月 日—— 月 日
活动阶段一
设计意图:
学生全程参与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并分配活动任务,规划活动进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明晰活动目标,提供实践平台。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二 自主阅读
活动目标:
1.借助《语文作业本》自主完成教材中任务一“学习鉴赏”。
2.自主阅读单元任务一收录的五首新诗,利用《作业本》及教材助读系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归纳新诗阅读策略。
活动步骤一:自主阅读五首新诗
任务布置1:自主完成本单元的新诗阅读,填写活动完成情况自评表。
任务布置2:用思维导图或者手抄小报的形式梳理所学到的新诗知识及阅读策略,在班里交流展示。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二 自主阅读
活动步骤二:展示诗歌阅读策略思维导图
小组互评、推优展示,张贴优秀作品,进行微信专题推送。
活动步骤三:小组汇报诗歌学习成果
1.小组活动:选定知识点+资源整合+知识迁移
2.小组汇报: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参考格式:
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最感兴趣/最难以理解的____________这首诗,我们选择
用前面学过的策略进行赏析,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诗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略一及发现:
策略二及发现:
策略三及发现:
活动阶段二
设计意图:
文本阅读立足于学生的亲身实践,以学生自主钻研为主,教师大胆放手,从旁点拨指引即可,体现学生自主性、探究性。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三 朗诵前的准备
活动目标:
1.选择诗歌,做好朗诵前的准备工作
2.招聘组员,明确人员分工
活动步骤一:组建小组
诗歌朗诵活动尤其是朗诵比赛是不可能独立完成的,需要班级学生团队合作。依据阶段一的分工表进行人员安排。
活动步骤二:选定诗歌
从备选诗歌中确定一篇作为个人或小组朗诵的篇目,集中精力做好准备。如果是个人,要对自我正确认知,挑选符合个人气质的诗歌;如果是小组朗诵,要征求组员意见,分析本组的优势和不足,做适当调整。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三 朗诵前的准备
选择朗诵篇目时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朗诵时长3到5分钟左右。
2.符合朗诵者个人气质、音色特征。
3.重视朗诵表现力和感染力,可做适当服道化美化工作。
活动步骤三:研究朗诵篇目
1.朗诵者抓紧时间熟悉诗歌,熟读诗句,最好脱稿朗诵。
2.小组朗诵成员要根据分工,排练过程中提高默契度。
3.负责朗诵配乐、PPT制作的组员要细化要求,征求组员意见,做好朗诵后勤工作。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四 诗歌朗诵
问一首好诗的“好”究竟是什么,那么,别无他法,我只能读诗给你听。——于坚
活动目标:
1.了解朗诵技巧,正确运用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朗诵基本技能
2.通过朗诵传递诗人的情思,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活动步骤:
本阶段活动在班级层面开展,由朗诵工作组委会组织。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四 诗歌朗诵
活动步骤一:回顾朗诵技巧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四 诗歌朗诵
活动辅导资料:
资料一(可师生共同使用,也可教师自己使用):
吴丹青名师工作室学习资料《杭师大本科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讲稿——“朗读指导技能”》
资料二(师生共同使用):
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四 诗歌朗诵
活动步骤二:做好朗诵设计
1.借助《作业本》完成学习单问题(可以写完整的句子,也可写关键词)
①你选择这首诗歌的理由?
②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
③你预备用怎样的方式(氛围营造、衣着、身体姿势……)
帮自己完成朗诵?
各阶段活动呈现
2.个人朗诵的学生自主设计朗诵脚本,小组朗诵的学生合作设计朗诵脚本(批注在所选诗歌中)。
3.朗诵排练,小组讨论朗诵难点,交流改进措施,制定改进方案。
4.制定朗诵评分细则,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标准作为参照,自行补充,如: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四 诗歌朗诵
活动步骤三:准备工作重点
1.朗诵场地的布置与调控。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朗诵活动安排在学校报告厅、阶梯教室等专门场地,提升朗诵效果。
2.营造朗诵氛围,各小组设计、张贴朗诵海报。
3.制作、分发邀请函,邀请班级任课老师、家长和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观看,扩大影响力。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四 诗歌朗诵
活动步骤四:朗诵展示及评选
1.朗诵工作组委会委员各司其职,合力呈现精彩的朗诵。
2.宣传组做好资料收集,安排摄影、摄像人员,及时记录保存朗诵视频资料。
3.朗诵比赛前,向大家分发朗诵之星、优秀朗诵小组等推荐表,结束后回收统计,得票多者胜出。胜出者做书面或口头的经验总结,计入成长档案袋。
设计意图:
搭建活动平台,以朗诵形式继续探究诗歌,通过朗诵活动前准备、朗诵排练活动中讨论修改、朗诵比赛活动后评选总结等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使学生在朗诵实践中习得朗诵基本技能,点燃朗诵热情。
各阶段活动呈现
阶段五 尝试创作
诗人就是平常人,只不过他们会花时间去消化吸收真实的日常生活并把它们转化成诗。——塞琪·科恩
活动目标:
1.按照“睁开诗眼—捕捉诗意—为诗赋形—修文饰辞”的活动支架指导,完成诗歌初稿写作任务。
2.集体评议,修改诗歌,汇编班级诗集。
活动步骤:
1.借助《语文作业本》P9-P13完成诗歌初稿写作任务。以“修文饰辞”引导学生学习陌生化处理为例:
尝试创作
段落写作
词语写作
句子写作
首先,段落仿写。
对比《乡愁》四个段落,明确:
本诗段落之间非常整齐,每行相应的字数一致;每段第三、四行只改变一两个字,有回环往复的效果,节奏感很好。
教师仿写段落展示:
母爱
小时候
母爱是一个暖暖的拥抱
我在里头
母亲在外头
长大后
母爱是一通短短的电话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尝试创作
词语写作
句子写作
其次,句子仿写。
关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句子的变形——倒装。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明确:本段三行,三句话交叉在一起,都是倒装句,很好地起到强调作用。
教师仿写句子展示:
湖心亭
曾经的清冷,你是
往昔的孤寂,你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的大雪你见证着
天云,山水,你是冬日的忧伤
3.集体评议修改诗歌,小组合作互相评价。
4.班级展示优秀作品。每组评选一份修改后的优秀作品,张贴在班级优秀诗歌展示区,供其他小组学习。
5.制作班级诗集,推送微信专题。
【设计意图】:
以本单元《乡愁》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和句子仿写,以此为抓手突破新诗写作难点,尤其是陌生化手法的使用。
单元后测:
鼓励、肯定学生在单元学习活动中的进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阶段活动,形成诗歌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成长档案。
单元教学资源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认真研读并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大量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塞琪·科恩
标题文本
1.《意象、象征、联想、想象及其他》
2.《我为什么写诗》
3.《怎样写诗》
4.《我所采用的语言》
——艾青《诗论》
(江西文艺出版社)
标题文本
1.《诗歌:陌生化的艺术》
2.《网络时代:诗的机遇与挑战》
——塞琪·科恩《写我人生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标题文本
1.《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2.《诗的意象与情趣》
3.《诗的格律》
——朱光潜《诗论》
(作家出版社)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以能力为旨归,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改变过于偏重阅读、理解、赏析的语文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文体阅读策略,在实践活动中搜集、整理、建构相关知识,获得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