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9 18: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ADD TITLE HERE PLEASE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 年 8 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进占天津,9 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直攻北京。10 月,英法联军在汉奸的指引下,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ADD TITLE HERE PLEASE
.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01
.
理清思路
ADD TITLE HERE PLEASE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议论文的观点就是要鲜明、准确、简洁。
雨果先生是从哪些方面回复巴特勒上尉的信的?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抓过渡句
抓总结句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
文本探究
02
.
ADD TITLE HERE PLEASE
.
1.雨果是如何描述和评价圆明园的?
2.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如何谴责的?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①铺陈手法
②类比手法
ADD TITLE HERE PLEASE
.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有感情地朗读,并选择句子进行理解和赏析。
走近作者
03
.
.
他是一个怎样的作家?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ADD TITLE HERE PLEASE
.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雨果(1802-1885)
.
讨论思辨
雨果是个具有人类良知的作家,是1848年欧洲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热烈拥护者和积极参加者,与实行王政复辟、推行殖民主义的拿破仑三世的统治势不两立,并因此不得不于1852年流亡到英吉利海峡的一个小岛上,直至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溃败为止。尽管如此,当年启蒙运动先辈们的“中国热”在他身上依然保留着浓浓的余温,以至在他流亡期间的住宅“高城居”甚至他情人的住宅“高城仙境”里都布置了“中国客厅”,并始终不遗余力地收集中国的艺术品,直至发现并购得了一部分法国侵略军从圆明园抢去的珍宝,这既满足了他的“中国情结”的需要,同时也因此掌握了一部分法国侵略军犯罪的证据。
巴特勒这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你如何评价雨果这种写法?
.
讨论思辨
他这样做是不是不够爱国?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走进圆明园
04
.
.
断瓦残垣
的警示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