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3个课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3个课题)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9 09: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4、知道铁、铝、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5、 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6、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本单元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铁的冶炼和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本单元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3、对铁的锈蚀防护的 “活动与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中考分析: 预测今后中考中,结合化学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及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运用综合、对比、迁移等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将作为新型考查方式,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同样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中考命题热点将是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和有关天平问题、多学科综合计算和新情境与计算综合类试题。课时安排:课题1 1课时 课题2 2课时 课题3 3课时 复 习 2课时
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
课时划分 教学课时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⑵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 演示实验法 指导归纳法
学法 观察 实验 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新课引入】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板书】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有铁、铝和铜。【展示】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金属具有导热性。【教师总结并板书】有颜色和光泽,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不同金属的密度、硬度不同;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且熔点较高。【讨论】投影展示: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具有什么性质?【总结】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归纳】1、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征的物质。【比较】2、合金与组成它们的金属性质比较。【总结】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存在差异,从而使合金更容易适合于不同的用途。【讲解】3、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布置课外作业】习题4、5【做一做】家庭小实验——淬火与回火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66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反应。
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 演示实验法 指导归纳法
学法 观察 实验 分析
教学准备 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的用途不仅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还与他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来重点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投影]家庭小实验表格。每小组汇报交流。[录象回顾] Fe、Cu、Au在氧气中加热的实验[交流与讨论][话题1] 金属为什么会失去光泽?[话题2] 为什么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失去光泽顺序有差异?[ 猜想 ] 结合上述实验,请你对五种金属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与归纳]根据Mg、Fe、Cu、Au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我们看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真金不怕火炼)[过渡] 镁与锌,铁与铜到底谁更活泼些呢?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呢?[启发]资料(图片资料锌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见表一)一、三组用稀盐酸,二、四组用稀硫酸。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__ 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关于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Mg > Zn > Fe > (H) > C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演示](补充实验 ) 铜和稀硫酸 银和稀硫酸 [提问]对于以上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单质+化合物 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归纳小结]置换反应 :教材P11[练习]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2 总备课数 67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学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法 指导归纳法
学法 观察 实验 分析
教学准备 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问题]怎么确定铜和银哪个更活泼?结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关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 [总结]经过许多类似的实验探究,我们归纳出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K > Ca > Na > Mg > Al > Zn > Fe > Sn > Pb > (H) Cu > Hg > Ag >Pt > Au金属活动性由强减弱 [交流与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游戏】分别发给8个学生八种金属K、Na、Al、Fe、Pb、Cu、Ag、Au的卡片,请8位同学按金属活动性大小排序,规定左边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完成以后,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其他的金属。 [演示]锌与稀硫酸反应,检验产生的气体。[提问]除了生成氢气外,是否还生成其他物质呢? [投影]教材P11卡通图,铁与硫酸、镁与硫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投影]上面的三个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为什么锌、铁、镁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用途2[提问]对于以上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小组讨论汇报单质+化合物 另一单质+另一化合物[归纳小结]置换反应 :教材P11[过渡]我们知道 Zn、Fe、Mg也能与盐酸(HCl)反应,它们也能置换出盐酸中氢[投影]文字表达式: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并讨论现象 [演示]P11铝和硫酸铜 铜和硝酸银 铜和硫酸铝学生观察现象,能反应的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基本类型。(提示):学生讨论:为什么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而铜不能置换出硫酸铝中的铝?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用途。归纳: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1、2、3 [本节小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课时划分 3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68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法 指导归纳法
学法 观察 实验 分析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资料、准备演示实验8-3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教师]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金属资源,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金属资源的认识[教师]看15页17图,认识金属矿物,如: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黄铁矿(主要成份FeS2)、菱铁矿(主要成份FeCO3)、铝土矿(主要成份Al2O3)、黄铜矿(主要成份CuFeS2)、辉铜矿(主要成份Cu2S)[小结]地球上金属资源很丰富,我国矿物储量种类齐全。在所有的金属中,含量最丰富的是铝,而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教师]课件展示--铁的用途[教师]你们知道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的?[学生]春秋战国时期。[学生阅读介绍]我国古代炼铁图——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的发展——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教师] 人们是如何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呢[演示实验]P17页—[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教师]展示图片步骤:把部分装置连接好,然后取5mL浓硫酸倒入,再加入5mL的甲酸,3g Fe2O3塞紧橡皮塞,浓硫酸和甲酸混合会放热,反应开始。如果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够再用酒精灯加热。看到石灰水中的气泡连续均匀时,把尖嘴管的点燃,再给反就物加热。反应2~3分钟,红色粉未变黑时,用磁铁靠近试管底部。效果比较明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步骤:气—灯—灯—气。分析实验现象,完成反应方程式。介绍炼铁的原理[小结]1.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2.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3.含有杂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举例(课本17页例题)[练习]课本21页5,6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课时划分 3 教学课时 2 总备课数 69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课前组织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内容,让学生记录实验情况以及探究结果,并从中应道学生如何由实验来分析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
教学难点 对铁的锈蚀防护的 “活动与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教法 实验 分析 归纳
学法 观察 分析 辨析
教学准备 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钉锈蚀”实验,观察并记录铁钉锈蚀情况。收集的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一些资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教师]人类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数以亿吨计金属。然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据估计每年全世界因生锈而损失的铁就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所以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的重大问题。[学生]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的锈蚀条件的 “活动与探究”,完成实验报告。在课堂上回顾实验步骤,汇报实验结果:[教师]与学生探讨设计的目的并对学生的设计给予评价。汇总实验如下——取5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5支试管中进行下面实验:在试管1中加入稀硫酸溶液,浸没铁后,倒去溶液。在试管2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使铁钉一半浸没在溶液里。在试管3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球上。在试管4中注满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在试管5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碱石灰),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注意)试管5需要事先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教师]提问:通过探究小结使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小结:1.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是:水和氧气同时存在;2.加速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是:酸或者氯化钠。[教师]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才能知道如何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因为如果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能防止铁制品的锈蚀。[学生]讨论得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建议:保持干燥,隔绝氧气。[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分析: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什么防锈措施?[教师]简单介绍一些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1.“穿外衣”——加一层保护膜。如:刷漆、涂油、电镀、烤蓝“增强体质”——改变其自身的内部 结构(合金)。如:不锈钢3.改变腐蚀环境钉[教师]金属的防腐可以有效保护金属资源。[学生]讨论:既然金属资源丰富,为什么还要保护金属资源呢?[教师]课件展示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和我国金属资源概况。[学生]阅读课本总结: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的腐蚀;金属的回收利用;有计划合理的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替品。[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收利用的一些资料,如废金属回收、电子垃圾的回收、废电池回收等等。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探究主题:铁钉的锈蚀条件
课时划分 3 教学课时 3 总备课数 70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生如何由实验来分析铁生锈的条件、防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重点 有关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与探究”
教学难点 对铁的锈蚀防护的 “活动与探究”的结论的辨析归纳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方法。
教法 实验指导法
学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本课题内容;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钉锈蚀”实验,观察并记录铁钉锈蚀情况。收集的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一些资料。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提前一周、分小组准备,课堂交流)1.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有哪些?这些铁制品易生锈吗?2.这些铁制品采取防锈措施了吗?防锈的效果怎么样?3. 从你观察和了解的情况看,铁生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试着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设想。(文字或图示)活动用品:试管(配橡皮塞)、铁架台、洁净的未生锈的铁钉(五根)、棉花、酒精灯、干燥剂(氧化钙或无水氯化钙)、稀硫酸或醋酸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活动过程:准备时间: 活动时间: 小组成员名单: (一)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取5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5支试管中,进行下面的实验(可以分小组提前在课外进行,完成后在课堂上向大家报告实验结果)。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1)在试管①中加入稀硫酸或醋酸溶液,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2)在试管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溶液中;(3)在试管③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球上;(4)在试管④中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塞;(5)在试管⑤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试管 ① ② ③ ④ ⑤立即观察1天后3天后1周后交流与小结比较五只试管内的实验现象,第 试管内最先出现锈蚀现象。铁丝在 环境下最容易生锈。结论:铁生锈是铁与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在 或 的存在下锈蚀的更快。讨论交流1.怎样才能防止钢铁锈蚀?请说出你的看法和你所知道的各种防锈方法,跟同学们交流、讨论,然后尝试对这些方法进行分类。 2.在切过咸菜的菜刀同一面上选相近的三处进行下列实验:一处用湿棉球润湿;另一处用干布擦干;第三处用干布擦干后,涂上一层食油.放置一昼夜,观察菜刀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3.铁锈的存在有保护作用吗?金属表面粗糙程度对锈蚀速度有影响吗?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71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法 指导归纳法
学法 观察 实验 分析
教学准备 单元检测卷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一.选择题1.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既包括纯金属,也包括各种合金。下列金属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 B.生铁 C.黄金 D.焊锡2.一种新兴的金属由于其密度小,延展性好,耐腐蚀性强,它和它的合金在航海、航空和化学工业中正逐步取代铝和铝合金而被广泛应用。该金属是( )A.锌 B.钛 C.镁 D.锰3.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铁丝在干燥的空气中易生锈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C.铁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铁元素4.收藏家收藏清末的铝器,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损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C.铝不易氧化  D.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的作用5.下列金属中导电性能最好的是 ( )A.铜 B.铝 C.铁 D.银 6.下列方法不能防止铁制品再生锈的是(  )①涂油  ②刷油漆  ③砂纸擦 ④镀铬 ⑤水洗 ⑥放在干燥处 A.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④                       7.下列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含铁量最高的是( ) A.磁铁矿(Fe3O4) B.赤铁矿(Fe2O3) C.菱铁矿(FeCO3) D.黄铁矿(FeS2)8.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稀盐酸 氧化铁 B. 铁 钢 C.石灰石 大理石 D.生石灰 水泥10.下列物质,能通过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FeCl3 B.CuCl2 C.FeCl2 D.AgCl11.新买的铝锅、铝壶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黑,说明水中溶有( )A、钾的化合物溶液 B、钠的化合物溶液 C、钙的化合物溶液 D、铁的化合物溶液12.用铝合金制做钥匙是利用铝合金( )A. 熔点低 B. 不易腐蚀 C. 硬度大 D. 密度大13.将过量的铁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在滤液里含有的物质是( ) A. FeSO4 B.CuSO4 C.Fe(SO4)3 D.H2SO4 14.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为了辨别真伪,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A.观察颜色 B.称质量 C.放入稀盐酸中 D.用磁铁吸引15.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A.偏向有锌的一边 B.偏向有铁的一边 C.不偏转 D.无法判断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
单元(章)名称、课题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2 总备课数
主备人 备课组其他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会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属与氧气、稀硫酸(稀盐酸)、盐溶液反应的三步实验探究,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法 指导归纳法
学法 观察 实验 分析
教学准备 单元检测卷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内容
二.填空与简答16.用量最大的前三种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________。灯泡中发光灯丝使用的金属是________。17.用金属铝、锌、铁、铜、银、钙填空(1)用于制干电池外壳的是_________。(2)用在香烟内包装的金属是_________。(3)导电性仅次于银,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发绿的是_________。(4)美容镜上镀的一层金属是_________。(5)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生长的是_______。(6)具有磁性可用它制作起重机的是_________。19.要除去ZnSO4中混有的CuSO4杂质,可以在其溶液中加入 ,充分反应后,再用 方法除去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请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请说明理由。(1)银和稀硫酸 ;(2)铁和硫酸锌溶液 ;(3)铜和硝酸银溶液 ;(4)镁和氯化银 ;(5)铝和硫酸亚铁溶液 ;(6)锌和硝酸汞溶液 。21.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铝丝、铁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用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1)填表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①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插入铁丝,充分反应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 ,充分反应 结论:金属活动性:铝>铁>铜(2)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进行的简单操作是 (3)小华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以得出铝>铁>铜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铝>铁>H >铜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要将小刚同学设计的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的顺序是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本节课需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