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时间、经过及影响。
2.理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3.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4.了解五代十国的建立和形成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趋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 、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 的局面。
2.过程:755年, 、 发动叛乱攻占洛阳、潼关,逼近 ,唐肃宗即位,于763年平定叛乱。
3.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 。
②人民 繁重,生活困苦。
(2)过程:起义军在 带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被朱温等人联合镇压。
(4)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 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 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国政权和北方割据太原的 。
3.评价
(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重兵的武将。
(2)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两汉和唐朝都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请在比较分析后概述汉唐历史的主要相似之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怨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并说:“天下百姓,哀号于道路,逃窜于山泽。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诉于州县。州县不理,诉于宰相。宰相不理,诉于陛下。陛下不理,何以归哉!”
——《全唐文》
材料二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时间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中的“唐末农民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 其结果如何
(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说这次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你对此作何评价
三、课堂练习
1.“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发生在( )
A.秦二世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玄宗统治后期 D.唐高宗统治时期
2.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3.“开元盛世”被很多史学家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始于( )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武则天改国号为周
4.后梁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后梁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朱温 B.李亨 C.王莽 D.黄巢
5.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从建立到灭亡,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 )
A.138年 B.146年 C.285年 D.289年
6.唐朝灭亡后,政权分立,南北方先后出现了15个割据政权。其中,占据太原的政权是( )
A.后唐 B.北汉 C.南汉 D.后汉
四、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唐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
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C.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王朝无法与之抗衡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2.“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3.在唐玄宗逃往蜀中时,太子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太子就是后来的(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肃宗 D.唐僖宗
4.如图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A.秦朝暴政 B.安史之乱
C.贞观之治 D.赤壁之战
5.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6.《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新唐书 方镇表序》
材料二 “……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 方镇表序》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 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2)军权 (3)外重内轻 2.安禄山 史思明 长安 3.(2)由盛转衰 (3)藩镇割据
(二)1.(1)①藩镇 ②赋役 (2)黄巢 2.朱温
(三)1.黄河流域 2.北汉 3.(1)藩镇割据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1)王朝前期:①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之后建立起来的,都注意总结经验,加强中央集权;②社会生产都有较大发展,出现了较长的繁荣、安定时期;③都注意边疆地区的巩固和开发;④重视发展对外联系、交往;⑤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
(2)王朝末年:①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逐渐形成混乱、割据局面;②都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打击,政权瓦解,最后一个皇帝都是被权臣废掉的。
2.(1)黄巢起义。结果: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后被镇压。
(2)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
(3)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练习
1.C 2.C 3.B 4.A 5.D 6.B
四、达标检测
1.C 2.D 3.C 4.B 5.D 6.D
7.(1)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于是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公元9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