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日益腐败;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断,大臣们更是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爆发: 北部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发动起义。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发展
(1)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 ”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2)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
3.结果:李自成会师北上,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攻进北京城内,统治长达 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后金的建立: 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金,史称“ ”。
(2)改族名:1635年, 改族名为 。
(3)改国号: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 。
2.清兵入关
(1)清军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 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最后失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均田”“免赋”分别是什么意思 与之前农民起义比较,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哪些突出特点 从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的爆发,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
——《明季北略》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参加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令牛金星与李岩饮,杀之(李岩)。由是自成将相离心,宋献策他往,刘宗敏率众赴河南。
——摘自郭沫若《甲胄三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记录了明朝陕西北部遭受旱灾的情形,当时的受灾农民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二,归纳攻占北京后起义军情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
三、课堂练习
1.恪尽职守,勤于政事,历来为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所提倡,也为儒家思想所肯定,同时也受到百姓的称赞。然而,在明朝后期,竟有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听政的皇帝,这位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明英宗
2.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 ( )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宦官专权,权倾朝野
C.官员钩心斗角,结党营私
D.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明朝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 )
A.朝政混乱 B.土地兼并严重
C.宦官专权 D.地方势力混战
4.古代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建立政权的起义不少,但能够最终取得胜利,改朝换代的很少。以下政权中,属于明末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是(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楚
5.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6.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 )
A.1616年 B.1636年
C.1644年 D.1683年
四、达标检测
1.大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70多年,创造了诸如明长城和北京城等辉煌成就,那么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
B.崇祯皇帝自缢万岁山
C.明朝中期后宦官乱政
D.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
2.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
C.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3.下图反映了“闯王”领导起义军作战的故事,以下人物中,与下图画像上的人物身份相符的是( )
A.高迎祥 B.张献忠
C.李自成 D.吴三桂
4.决定明末农民起义成败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山海关战役 B.台州战役
C.澶州之战 D.郾城大捷
5.“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军队的明朝将领是( )
A.尚可喜 B.吴三桂
C.耿精忠 D.张献忠
6.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636年,皇太极作出的重要行动是( )
A.改族名为满洲 B.建立后金政权
C.统一女真各部 D.改国号为清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排挤异己,独揽大权,党羽遍布朝廷内外。一帮趋炎附势之徒呼他为“九千岁”甚至“九千九百岁”,魏忠贤欣然接受。
材料二 明朝时,皇帝常强占民田建“皇庄”,或把抢占的庄田赐给亲王等。有的庄田地跨两三个省。
材料三 ……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明朝后期统治腐朽的哪一方面的表现
(2)材料一、二反映现象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崇祯皇帝自杀,标志着明朝灭亡,推翻明朝的农民军领袖是谁 其最终结局如何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
(一)1.结党营私
(二)1.陕西 李自成 2.(1)均田免赋 (2)大顺 3.276
(三)1.(1)1616 后金 (2)皇太极 满洲 (3)1636 清 2.(1)山海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均田”就是平均分配土地;“免赋”就是要免除赋税。
特点:目标明确,规模浩大,作战勇敢,百姓欢迎。
启示: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2.(1)庄稼颗粒无收,人民食野草、树皮和石块充饥,灾难深重。
(2)陕西北部的旱灾造成为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3)变化:前期李自成团结知识分子,发挥了他们出谋划策的作用;后来起义军内部分裂,将相离心。作用: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
(4)起义失败了。
三、课堂练习
1.C 2.A 3.B 4.B 5.C 6.C
四、达标检测
1.D 2.B 3.C 4.A 5.B 6.D
7.(1)材料一:朝廷腐朽,宦官专权。材料二:皇室、贵族、功臣和宦官大量侵占民田。
(2)材料一:吏治败坏,宦官专权,政治十分黑暗,人民苦不堪言。材料二:人民受到了残酷的剥削,赋税徭役繁重。
(3)李自成。李自成在推翻明朝的统治后,力图推进全国统一,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夹击李自成,李自成战败,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