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9 11:1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 ①⑤
B. ②⑦
C. ③④
D. ②⑥⑦
2.在水族馆,我们常常看到表演者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储存在氧气瓶中说明(  )
A. 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 压缩后的氧分子运动得更快
C. 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 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3.下列化学符号的书写符合要求的是( )
A. 氧离子:O-2
B. 2个氢原子:H2
C. 氢氧化镁的化学式:Mg(OH)2
D. 铁离子:Fe2+
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运动加快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水分子数目增多了
D. 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
5.图示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11
B. 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C. R易失电子
D. 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
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7.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春天,冰雪开始融化
B. 气体热胀冷缩
C. 真金不怕火烧
D. 墙内开花墙外香
8.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苏泊尔四大类产品锰超出国标近4倍。这里的“锰”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离子
D. 分子
9.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
B. 该原子表示氧原子
C. 该原子表示氟原子
D.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10.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芳同学说:它们都是带电的粒子
B. 小康同学说: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 小新同学说:它们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小金同学说:它们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1.银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 Ag
B. Al
C. Ar
D. As
12.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氯化钠
B. 金
C. 氢气
D. 金刚石
13.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14.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1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据2014年6月9日“中国之声”报道,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本国用于核电事业的放射性原料时,漏报了640公斤钚(元素符号Pu,原子序数94,相对原子质量244),据悉,这些钚足可以制造80枚核弹头。请回答:构成金属钚的粒子是,其原子核外共有个电子。
17.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18.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
(3)位于第三周期第三族的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在反应中其原子易___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离子。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20.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在原子的体积中占的非常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的质量。所以选B。
2.【答案】D
【解析】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隔,气体能被压缩,从宏观上看是体积变小了,从微观上分析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故答案应选D。
3.【答案】C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表述,应该为O2-;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2个氢原子2H;C选项氢氧化镁的化学式Mg(OH)2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应该为铁离子Fe3+。故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它分子,所以答案选C。
5.【答案】D
【解析】在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电子数,x为11,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并且R易失电子,形成R+,D选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A.氢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错误;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但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它的中子数为28,错误;C.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正确;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错误。故答案应选C。
7.【答案】D
【解析】春天,冰雪开始融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气体热胀冷缩是由于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的结果;真金不怕火烧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所以答案选D。
8.【答案】B
【解析】元素在地壳、生物体内、空气中以及各种食品、药品、保健品都有广泛的分布,故选B。
9.【答案】B
【解析】观察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8,该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所以答案选B。
10.【答案】B
【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其中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而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也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选B。
11.【答案】C
【解析】银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g,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如氯化钠。故答案应选A。
13.【答案】C
【解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本题要抓住题中关键信息: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反氢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应带负电,核外电子带正电。
15.【答案】C
【解析】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钚原子 94
【解析】因为钚属于金属,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其原子核外共有94个电子。
17.【答案】
【解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可表示:硫酸根离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水分子可表示为:5H2O;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可表示3个铁原子。
18.【答案】(1)28.09(2)钠(3)铝;Al;失去;阳
【解析】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三族的元素的名称为铝,元素符号为Al,在反应中其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