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9 11:29:43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塞下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是写敌人在月黑风高、寂静无声的夜里溃退。
B.诗歌后两句写我军将士追击敌人时的情形,气氛紧张激烈。
C.“大雪满弓刀”,将士们的弓刀上瞬间落满大雪,将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
D.诗歌风格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2.下列对《塞下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是写敌人在月黑风高、寂静无声的夜里溃退。
B.诗歌后两句写我军将士追击敌人时的情形,气氛紧张激烈。
C.“大雪满弓刀”,将士们的弓刀上瞬间落满大雪,将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
D.诗歌风格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3.下列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翻译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B.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C.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D.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4.“逢老温方磨铁杵”中的“方”的意思是( )
A.刚才 B.方形 C.正在 D.方法
5.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囊萤夜读(yíng)  博学多通(bó)
B.恭勤不倦(gōng) 以夜继日焉(yān)
C.老媪(ǎo) 卒业(cù)
二、填空题
6.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加点字。
①胤恭勤不倦。(疲倦) ②胤恭勤不倦。(______)
③博学多通。(______) ④未成,弃去。(______)
7.品读课文,理解盛悟。
引用原文回答。李太白在山里读书时,对待学习,刚开始时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 后来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他的行为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看到____________,从而“感其意,还卒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填序号)。
A.学习疲劳了可以去郊外散心
B.读书再苦再累也不会比磨针更辛苦
C.多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真理
D.做任何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8.形近字组词。
贫(______)贪(______) 逢(______)缝(______)
博(______)傅(______) 萤(______)荧(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9.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传:_______________ (2)弃:_______________
(3)意: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
10.请把画“_______________”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过是溪,逢老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12.请你写一写车胤发现萤火虫后嚢萤夜读的过程,注意加入动作描写。(选做题)
那些萤火虫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车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塞下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是写敌人在月黑风高、寂静无声的夜里溃退。
B.诗歌后两句写我军将士追击敌人时的情形,气氛紧张激烈。
C.“大雪满弓刀”,将士们的弓刀上瞬间落满大雪,将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
D.诗歌风格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答案】B
【解析】略
2.下列对《塞下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是写敌人在月黑风高、寂静无声的夜里溃退。
B.诗歌后两句写我军将士追击敌人时的情形,气氛紧张激烈。
C.“大雪满弓刀”,将士们的弓刀上瞬间落满大雪,将当时的气氛有力地烘托出来。
D.诗歌风格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答案】B
【解析】略
3.下列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翻译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B.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C.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来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D.在夏天有月亮的晚上,(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十几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文言文的译文,我们在小学阶段常用的是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语去替换需要翻译的文言词。注意:“夏月”指夏天的夜晚;“数十”指几十。我们把词语的意思连起来,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4.“逢老温方磨铁杵”中的“方”的意思是( )
A.刚才 B.方形 C.正在 D.方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作答时,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是理解、辨析字义。“逢老温方磨铁杵”出自《铁杵成针》,这句话翻译为: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方”的意思是正在。
5.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囊萤夜读(yíng)  博学多通(bó)
B.恭勤不倦(gōng) 以夜继日焉(yān)
C.老媪(ǎo) 卒业(c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C项卒业(zú)。
二、填空题
6.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加点字。
①胤恭勤不倦。(疲倦) ②胤恭勤不倦。(______)
③博学多通。(______) ④未成,弃去。(______)
【答案】勤勉 通晓 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用组词法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字。组词之后要代入原语境中,看看是否通顺。
7.品读课文,理解盛悟。
引用原文回答。李太白在山里读书时,对待学习,刚开始时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 后来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他的行为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看到____________,从而“感其意,还卒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填序号)。
A.学习疲劳了可以去郊外散心
B.读书再苦再累也不会比磨针更辛苦
C.多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真理
D.做任何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答案】弃去 还卒业 老媪方磨铁杵 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铁杵磨针》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老妇人却说:“只要下了足够的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启示: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8.形近字组词。
贫(______)贪(______) 逢(______)缝(______)
博(______)傅(______) 萤(______)荧(______)
【答案】贫苦 贪心 相逢 缝隙 广博 师傅 萤火虫 荧幕
【解析】略
三、文言文阅读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9.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传:_______________ (2)弃:_______________
(3)意:_______________ (4)还:_______________
10.请把画“_______________”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过是溪,逢老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 传说 放弃 意志 回去
10.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11.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分析】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9.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重点字词解释。注意理解与区分古今义。
(1)结合句子“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意思: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可知“传”是“传说”的意思。
(2)结合句子“未成,弃去”意思: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可知“弃”是“放弃”的意思。
(3)结合句子“太白感其意”意思:李白被她的精神意志感动。可知“意”是“意志”的意思。
(4)结合句子“还卒业”意思:就回去完成学业。可知“还”是“回去”的意思。
1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句子“过是溪,逢老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翻译为: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11.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主旨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主旨内容解答。
结合文中老奶奶想要把铁棒磨成针这个故事可知,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四、书面表达
12.请你写一写车胤发现萤火虫后嚢萤夜读的过程,注意加入动作描写。(选做题)
那些萤火虫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车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赶紧找来一个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萤火虫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小心翼翼地拿着这盏“灯”,快步进屋读书去了。
【解析】本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注意在诵读过程中领悟文言文大意,感受人物品质。写的时候可以展开想象,加入对车胤的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