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黑土地是东北的代名词,也是农业富饶的代名词。但是近些年来富饶的黑土却在逐渐地消失。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1.0厘米厚的黑土表层,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1000的速度递减。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30厘米,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部分耕地再经过40~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挽救东北黑土地呢?
土壤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什么是成土母质?
东北黑土为什么土质肥沃?黑土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阅读课本P121-P124,完成下列问题。
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主要作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 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知识链接
矿物质: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和空气:两者随外界气候
条件此消彼长,并共同影响着
土壤的热量状况。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物质有机地组成。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 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 20%— 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等
一、成土因素
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
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
初始状态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土壤
不同的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如粒度和质地)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化学元素和养分)
砂土
黏土
(2)气候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温度
温度增加,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有机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
阅读P123:温度与土壤有机质
思考:为何中国东北会形成黑土?
东北黑土(腐殖质含量多,土壤呈暗黑色)
海南砖红壤(发生强度富铁铝化呈暗红棕色,腐殖质含量少)
思考:为何中国东北会形成黑土?
1、夏季多雨,植物繁茂,地表有机质丰富。
2、低温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持。
(纬度高,冬季漫长,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
生物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会起哪些作用?
此照片,作者: 未知作者,许可证: CC BY-SA
(3)生物
作用:是土壤_______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021/12/27
有机质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
草本植物
微生物
成土
母质
原始
土壤
成熟
土壤
风化
作用
低等植物
木本植物
裸露
岩石
生物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会起哪些作用?
此照片,作者: 未知作者,许可证: CC BY-SA
析土
岩石(C)
风化作用(A)
成土母质(B)
低等植物着生(D)
原始土壤(G)
高等植物着生(E)
成熟土壤(F)
——土壤的形成过程
A
C
B
D
G
E
F
山区与平原
2021/12/27
(1) 在山区,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为什么会虽海拔高度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2) 坡度陡缓对土壤的发育有什么影响?
坡度 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 土壤厚度
陡坡
平地
(4)地形与土壤
(1) 在山区,土壤的成分和性质为什么会虽海拔高度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2) 坡度陡缓对土壤的发育有什么影响?
坡度 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 土壤厚度
陡坡
平地
较快
较慢
薄
深厚
(4)地形与土壤
(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
(5)人类活动与土壤
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数量
和微生物活动
(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
(5)人类活动与土壤
土壤贫瘠
营养比例失调
土壤酸化
土壤的问题
石漠化
沙漠化
土壤的问题
土壤污染
耕作层变浅
土壤的问题
(1)人类是通过哪些活动影响土壤形成的?
(2)人类对土壤的合理耕作经营和不合理 耕作经营各带来什么结果?
——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土流失、 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合理的耕作经营
不合理耕作经营
——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农业土壤):水稻土
阅读:人类活动与土壤
试分析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
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高寒环境(青藏高原):
土壤水分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
湿热环境(大部分南方地区):
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西北地区):
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冷湿环境(东北地区):
比较说明在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肥力较高:
动
活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
青藏高原寒漠土
江南丘陵红壤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
②土壤中有机质来源于生物。 ( )
③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 ( )
√
√
×
二、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 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壤剖面
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
母岩层
土壤剖面
有机层
有机层是土壤 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土壤剖面
腐殖质层
腐殖质层 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土壤剖面
淋溶层
淋溶层是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 淡。
土壤剖面
淀积层
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土壤剖面
母质层
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 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母岩层
. 森林土壤:
(1) 森林土壤 :
(2) 森林土壤的分布:
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亚寒带到热带
均有广泛分布。
. 草原土壤:
(1) 草原土壤 :
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2) 草原土壤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
土壤概念及组成
土壤成土因素
土壤剖面
土壤
有机质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岩层
母质层
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人类活动
时间
本课小结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及土壤剖面图(局部),回答1~2题。
1.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植被稀疏 B.气温较高
C.降水量大 D.地下水丰富
2.该地土壤呈酸性,适宜种植( )
A.茶叶 B.甜菜
C.苹果 D.水稻
B
A
青藏高原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差,合成有机质少 B.气候寒冷,植物生长缓慢
C.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速度快D.地表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
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完成下题。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