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31 19: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相山区张集中学 孟令坤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
I see,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分析教材1 学情分析2 教法分析3 学法分析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提纲5 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分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同时,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会判断易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学会归纳整理
(2)通过把化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化学实验为载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树立自信。
(2)培养严谨认真的实验作风。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的概念和区分。
2、化学实验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教学难点
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材分析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蜡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师活动10分钟+学生活动30分钟)
学情分析 化学对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是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如何将生活中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归纳能力不足,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让他们敢于张嘴,也是一个挑战。教法分析 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本节课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实验探究教学法
4、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学法分析结合上述教法选择,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描述法
2、实验探究学习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4、比较、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导入:
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中体验出世界是物质的但是物质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可以顺利将学生带入化学课堂,摆脱乏味的说教。雪的形成蜡烛的燃烧云的形成燃放烟花 教学过程 钢 铁 生 锈葡萄酿酒 节日焰火 易拉罐变形仪器破裂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过程设计
2、实验小组分工
学生进行实验1-1之前,对小组的同学也进行了分工,选出小组长和汇报员。小组分工明确,体现: 达到魏书生先生提出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教学过程设计3、描述、讨论、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物质的形态变化,用投影仪投出书中的表格。结果不投映。让学生观察、讨论填写,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小组汇报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鼓励他们去表达,初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4、理论联系生活
小组合作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效果),揭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同时又对知识进行了强化。教学过程设计5、问题引导:
通过设问:“你觉得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更丰富多彩?为什么?”自然地过渡到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 你觉得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更丰富多彩?化学变化的特征: 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产生沉淀颜色改变产生气体发光放热教学过程设计6、创设情境引入
在空气中,铁会生锈,而木柴却不生锈;水会汽化,而石头却不会。本质原因它们的性质决定的。自然地引入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讲解。教学过程设计7、难点对比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变化与性质的区别,以往的学生经常分辨不清。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生品味它们的不同。使难点易于突破
如:酒精燃烧——化学变化
酒精能燃烧——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物理变化
酒精易挥发——物理性质教学过程设计8、讨论交流:
分别取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描述它们有哪些物理性质。再把点燃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讨论它们还有什么化学性质?教学过程设计9、拓展提高
结合实验1-2引导学生分别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入手,探究如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学会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谁是氧气?谁是二氧化碳?探究教学过程设计10、及时反馈与评价
在变化与性质讲解完后我都特意安排了小的反馈练习,除了能及时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情况作一反馈外,还可以借机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他在集体中的价值。试一试,你一定行!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菜刀生锈 B、衣橱中放置卫生球逐渐变小,
最后消失
C、食物腐败 D、天然气燃烧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 B、食物腐败
C、冰融化 D、钢铁生锈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讨论]下列过程中发生
了什么变化?www.1ppt.com[讨论]下列过程中发生
了什么变化?点燃
蜡烛后www.1ppt.com石蜡燃烧石蜡熔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www.1ppt.com知能训练延伸迁移1.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www.1ppt.com下列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试一试,你能行!www.1ppt.com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酒精能燃烧。
8、酒精能挥发。www.1ppt.com教学过程设计11、学案测评
学完一节课后,学生究竟学的怎么样,有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我在导学案上设计了测评环节,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评价、肯定。 以上是我关于这节课的想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给予批评、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