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菜地里的王朝背影
河南巩义
浙江绍兴
北宋帝陵
南宋帝陵
(美)费正清:(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岁月”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钱穆: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故就宋代而言之, 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宋代为何会出现全面性的变革?
宋代的疆域是中国古代各个主要王朝里最为狭小的。宋朝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周围不同民族建立的不同政权的环伺,或者说是一种半包围情况,这给宋代的发展空间、发展的可能性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和限制。
——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宋代的大部分时间,正处在第三个寒冷期中。年平均气温每下降2摄氏度,植物的分布区域就会南移2-4个纬度,每个纬度约有100公里宽;历史上寒冷期常常与干旱期重合,这一时期黄河也屡次决堤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宋代农耕线普遍向东南方向收缩了一两百公里。
如果把宋代的历史,把当时多民族的背景放在一个更大的图景里,即放在亚欧大陆中来观察,我们就会看到连接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这两个板块的中间地带,正是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北方民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她们也是当时连接南北大陆带,沟通东西文化交通道、贸易道的核心力量。这给中央王朝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样也会激发出(中央王朝)相应的活力。
——《稽古·贯通·启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名家讲座集》
结合教材,指出这种“活力”在宋代经济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
经济活力之面相
“坊市”界线被打破 政府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
宋开封城
《清明上河图》中北宋汴京城某个十字路口
香料店
灯箱广告
理发店
夜市繁荣,突破了时间限制
解库:当铺
轿子和马
行业 内容
批发、零售业
服务业
交通运输业
金融业
医药业
餐饮、住宿、娱乐、休闲
轿、船、车、马、驴、牛
当铺
赵太丞家
百货:沉香、匹帛、酒
城市的兴盛
“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
“太医出丸医肠胃病”
经营方式、经营观念进步
“已申上司不许覆板”
——眉山程氏刊刻《东都事略》牌记
南宋“南海一号”沉船挖掘
海上贸易的兴盛、手工业的进步
宋以后手工业发展之最可注目者,其一为机织手工业有自原料生产之农业家庭开始分离之迹象;其二为瓷器之高度发展。宋以后海外贸易发达,输出商品,实以丝织物与瓷器为主。
——李剑农《宋元明经济史稿》
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甘、凉之间,则以诸河为溉。兴、灵则有古渠,皆支引黄河。故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
——《宋史》卷四八六《夏国传下》
女真族建国前已开始从事粗放农业生产,汉人迁入使得生产水平大为提高,农作物品种增加,农具也更为先进。据章宗明昌四年(1193)大臣所奏,东北地区每岁收税粟20.5万余石,储存的粮食达到247.6万余石。
——《金史》卷五〇《食货志五》
农业的进步
南方普及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
扯秧工具:秧马
南北方上贡数额表
——《文献通考 国用一(徽宗宣和元年)》
为什么南方供额占到全国的约85%?
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
——《宋史·河渠志》
经济重心南移
苏湖熟,天下足。
辽、北宋、西夏时期人口密度分布图
汉唐的立国基础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气息浓厚;宋朝虽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
——《中国大通史 宋上》
社会活力之面相
宋朝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贫富无定势 田宅无定主”
“归仁都胡元甫有地三片……东止……西止……南止……北止……今元甫于地内存留祖坟外,余地情愿……”
“吕文穆公讳蒙正,微时于洛阳之龙门利涉院土室(土窑,也就是寒窑)中……公在龙门时,一日,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怅然取食之。后状元及第,位至宰相,买园洛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之义也。”
——《邵氏见闻录》卷八
《宋史》列传所载1533人中,布衣出身的文臣武将占55.12%。
——《大学中国史》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探究:宋代活力之源
由于帝国财政向南方倾斜的强压,以及多次人口南迁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南方的造田运动,已跳出平原河网地区,成为向江、河、湖、山争地,耕地开发差不多到了竭尽全力的地步。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宋代为何“重农不抑商”?
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出现,国家手中不再掌握大量土地,以前诸王朝传统的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已无法实行。赵匡胤适应这种潮流,并使其和自己君主专制的需要结合起来。他以优厚的经济利益交换开国功臣的军政实权,鼓励他们“择便好田宅市之”。因此,北宋朝廷对土地自由买卖已基本不加干预,“不抑兼并”成为北宋的一项国策。
宋代为何“不抑兼并”?
反思:如何评价宋的“治国路径”?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最先进的国家。
此次入侵,中华文明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毁坏。
宋代兼为文修之巅峰和武备之谷底,乃是最令后人尴尬两难的历史经验。
宋亡:自杀?他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