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琵琶行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白居易书《楞严经》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 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 夕始觉有迁谪意。因 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明年:第二年。
铮铮:清脆。
是:这个。 夕:晚上。
因:于是。
凡:总共。 言:字。
命:取名。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写。
①月夜江头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
③ 歌女倾诉身世苦
④ 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 重闻琵琶青衫湿
问题(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自己
问题(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感慨。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问题(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京倡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商妇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官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谪官
问题(5)“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问题(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①伤琵琶女 ②伤己
问题(7)联系全文,请说说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
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
诗人——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才华难以施展,孤独苦闷,饱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
(1)找出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
(2)找出琵琶女出场描写的句子,思考下列问题:
①勾画出琵琶女出场描写的句子里的动词,想一想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②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 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
(4)阅读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曲部分,探讨品味: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曲调旋律有没有变化,如果有,是怎样变化的(旋律特点)?能从这种变化过程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诗人:江头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孤寂月夜引琵琶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江心聆听琵琶曲 月夜弹奏琵琶曲
1 大弦 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2 小弦 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3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4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
5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6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7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琵琶女弹奏
起始——
发展——
跌宕——
高潮——
结束——
调音——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寻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象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 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鲜明的对比
歌女倾诉身世苦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门庭若市
年轻貌美
昔日欢笑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长色衰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思考:文章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塑 造琵琶女的形象?
——作者善于把握住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刻画琵琶女的形象。写她在生人面前迟疑、腼腆的情态及其欲出不出的矛盾心理,写她弹完一曲而要自述身世时,将语未语,矜持严肃且略有顾虑的神情;令人心酸的凄怆自述,以及她弹奏琵琶的专注和技艺的高超,等等,多方面地揭示了这位饱经风霜、内心伤痛、满怀忧思的风尘女子形象,刻画得非常深刻生动。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同病相怜伤迁谪
思考:比较诗人和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找出“同”的地方。
琵琶女——年轻时在京城艳压群芳,色艺双绝,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只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过着凄凉的生活。
诗人——当年在京城曾位居高官,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每天诗酒流连,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但因为犯言直谏一再贬官,而今谪居浔阳城,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识呢
——成为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青衫——同病相怜,形容因遭遇相似而表示同情。形容极度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