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数 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上
第五单元 圆
第6课时 圆环的面积
课堂目标
进一步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认识圆环的特征,会正确、灵活地求圆环的面积。
情境导入
圆环
新知探究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3.14×6 -3.14×2
=113.04-12.56
=100.48(cm )
3.14×(6 -2 )
=3.14×32
=100.48(cm )
答:圆环的面积是100.48 cm 。
怎样利用内圆和外圆的面积求出圆环的面积?
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外圆:圆环中较大的圆叫做外圆,外圆的半径用字母 R 表示。
内圆:圆环中较小的圆叫做内圆,内圆的半径用字母 r 表示。
环宽:两个圆之间的宽度叫做环宽,环宽=外圆半径-内圆半径,即 R-r 。
r
R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1.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 50 m,中间是一
个直径为 10 m 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
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50÷2=25(m) 10÷2=5(m)
答:草坪的占地面积是1884 m 。
3.14×(25 -5 )
=3.14×600
=1884(m )
2. 右图中的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请你
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r=6÷2=3cm
R=2r=6cm
S=π×(R2-r2)
=3.14×(6×6-3×3)
=84.78(cm2)
答:阴影部分面积是84.78cm2。
巩固练习
3. 计算下面左边图形的周长和右边圆环的面积。
S环=π×(R2-r2)
=3.14×(12×12-8×8)
=251.2(cm2)
C=(12-8)+ +
2
12×3.14
2
8×3.14
=4+31.4
=35.4(cm)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之间的部分叫做圆环,也叫做环形。
用 R 表示外圆半径,用 r 表示内圆半径,用 S 表示圆环的面积,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πR2-πr2 或 S=π(R2-r2)。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圆
课题
第六课时 圆环的面积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节课先从圆的面积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时立足于教材制定的知识结构,开放性地吸纳现实生活中有用的信息,让学生通过可操作的学习工具,探究出圆环的特征以及其面积产生的过程。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会求圆环的面积。
2.认识圆环的特征,会正确、灵活地求圆环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环面积的算法,加深理解与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图结合的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环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环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你知道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吗?(S=πr2)
师:现在请同学们快速计算出下面两个圆的面积。(出示课件)
学生自主解答后集中评价。
师:前面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的面积。
二、认识圆环
1.由身边的实例引入圆环。
师:校园圆形花坛的半径是6m,在花坛的周围修一条1m宽的水泥路,想一想,水泥路是什么形状?
学生可能说是圆形的或者圆环形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课件呈现圆环的图形。
师:如果我们用平面图画出来,花坛和水泥路的形状就是这样的。
师:像外面这一圈水泥路的形状,我们称之为“圆环”。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圆环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师: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的圆环或圆环横截面。
课件出示图片,感受身边的数学,看看生活当中的圆环。
2.介绍圆环。
师:看看这个圆环,你们觉得圆环跟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一个圆环)
学生可能说圆环也是圆形的,圆环是由两个圆组成的,圆环只是圆外面的一部分,等等。
师:圆环中,较大的圆叫外圆,较小的圆叫内圆,两个圆之间的宽度叫环宽。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身边的圆环,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初步认识圆环的基本特征,为后面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三、探究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8例2。
师:认识这个物品吗?
大多数学生认识光盘,也有少数学生不认识。
师:这是一张光盘,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
2.尝试解决问题。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学生试做,指名学生板演。
3.交流算法。
师:你们都是怎样计算的?
一般学生会根据“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得到圆环的面积,不容易想到简便计算。也有学生会出现3.14×(6-2)2的错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分析。
方法一:外圆的面积:3.14×62=113.04(cm2)
内圆的面积:3.14×22=12.56(cm2)
圆环的面积:113.04-12.56=100.48(cm2)
方法二:3.14×(62-22)=100.48(cm2)
4.比较异同,深化理解。
(1)比较两种方法。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方法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圆环的面积=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只是第二种方法用的是简便计算。
教师小结并板书:圆环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环=πR2-πr2或S环=π(R2-r2)。
(2)错误辨析。
师:有少数同学列出“3.14×(6-2)2=50.24(cm2)”这个算式,是否正确?
让学生讨论、辨析,说说为什么。
学生会说,4是环宽,并不是圆的半径,不能这样计算;也有学生会说62-22不等于(6-2)2;也会有学生说,πr2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环没有半径,不能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针对学生的辨析,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圆环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
1.课件展示教科书P68“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集中评价。
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问题,理顺思路。
题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是两个圆的直径,学生可能会疏忽出错。
2.课件展示教科书P72“练习十五”第6题。
(1)学生自主解答。
此题跟前面学习的圆环有区别,两个圆不是同心圆,而且大圆的直径是隐含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师: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圆环吗?怎么求面积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道题是圆环的变式,虽然不是标准的圆环,但是它的面积也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与求圆环面积的方法相同。
3.课件展示教科书P72“练习十五”第7题。
(1)学生自主解答。
求左边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容易将两个圆环的宽度遗漏。
(2)教师集中评价。
【设计意图】三道练习题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变式,从面积到周长,帮助学生理解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读图、分析图中信息,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圆环与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圆环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S环=πR2-πr2
S环=π(R2-r2)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本内容在教科书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作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让他们认识圆环,知道圆环的组成,再教学例题,接着选择有层次性的练习,通过变式、求圆环的周长与面积对比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圆环的认识,突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分析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丰富,教学效果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