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9 14: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也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只有具有家国情怀的孩子,才能主动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凸显“家国情怀”的优秀通讯。50年代初,它曾以那奔放的思想感情,激起全国人民心头的汹涌浪涛,鼓舞着人们投入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作者魏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抗美援朝期间,他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连队生活,深深感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提炼了三个典型事例,选用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醒目而发人深思的题目,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表现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从而热情地讴歌了这场伟大的斗争。时隔多年,《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再度归来,入选部编版七下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第二单元。《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回归,传递和召唤着志愿军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家国情怀的教育永远都是必修课。这种精神和情怀不仅要弘扬,还要传承。国家危难时候需要这种情怀和精神。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更需要这种情怀和精神!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典型事例。
2.体会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重点)
3.学习志愿军战士,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那段历史。
播放视频《谁是最可爱的人》纪录片片段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的黄继光、趴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今天让我们走进《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重温这群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探究最可爱的人
1.自由读文,思考:
1)“谁”是最可爱的人?
2)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文中哪句话直接交代?
3)文章选取了哪三件“最”可爱的典型事件去叙写?
明确:
1)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文章选取了三件“最”可爱的典型事件
①在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带火扑敌,用刺刀跟敌人拼命,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板书:松骨峰志愿军战斗)
②马玉祥不顾生命危险,冲进大火勇敢救出朝鲜小孩。(板书:火海中马玉祥救人)
③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幸福生活,在朝鲜战场上蹲狭小潮湿的防空洞,吃雪块,不怕流血吃苦。(板书:防空洞小战士谈话)
2. 研读课文,探究:
在这些典型的英雄事迹中,作者是如何去写这些战士们的可爱形象的呢?
(一)读红色档案——松骨峰志愿军战斗
预设:“很低”“光秃秃”“小山岗”
“32”“10”“8”“300多”
“甩”“扑”“抱”“掐”“握”“衔”“扣”
提示:引导学生体会松骨峰战斗的惨烈,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从而明确英雄主义这样抽象的概念。
(二)讲红色故事——火海中马玉祥救人
预设:“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离敌人越近,越觉得打得过瘾,越觉得打得解恨!”
“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吗?”
“放”、“钻”、“拉”、“跳”、“扑”、“抱”
提示:引导学生体会马玉祥淳朴的相貌像极了农民种植的高粱,甘愿到最前线打敌人,面对朝鲜人民的生命受到危险,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营救,冲进大火的无所畏惧和勇敢,由此想到白求恩同志,从而明确国际主义精神。
(三)演红色访谈——防空洞小战士谈话
这是一篇通讯,是魏巍先后三次来到战场,通过与战士进行正面的交流,做出的真实报道。让我们一起回到这样的谈话现场,再现并感受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境。
魏巍:你不觉得苦吗?
战士(笑了笑):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
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
只要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魏巍: 你想不想祖国呀?
战士(笑着):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魏巍: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
战士(笑了):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你能从这样的对话中感受到他是一位怎样的可爱的战士呢?
提示:采用分角色的采访式、谈话式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战士朴素的语言和笑这个神态细节,感受志愿军战士不怕苦,肯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胸中有祖国,有崇高的荣誉感,从而明确爱国主义精神。
3. 学生合作,讨论: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都是这样的可爱,他们的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黄继光堵机枪,邱少云烈火焚身纹丝不动,罗盛教舍身抢救落水儿童等被广为传诵,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迹都写进去,而只选取这三个事例来表现战士的可爱呢?
明确:用作者的话来说:“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帐,哪一个也说不清楚,不充分。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是突出的。”志愿军战士出国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是他们最大的任务,“松骨峰战斗”是这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坚韧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火中救小孩”写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纯洁高尚的品质,是国际主义精神(板书)的高度体现;“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揭示志愿军战士的心灵美,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这三个例子就是最能表现战士可爱的典型例子,这也体现了选材典型性的特点。
四、 致敬最可爱的人
1.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文章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向这些最可爱的人致敬。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一)事例间的议论、抒情。
指名朗读第8段后半。
讲析:上文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趁热打铁,作者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马上问“你的感想”,紧接着以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的抒发自己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指名朗读第9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归纳:议论;过渡句,上半句总结事例一,下半句领起事例二。
提问:类似第8段的文字,文中哪里还有?
归纳:第12段,第14段。它们都是对一个事例的总结。这种抒情议论,从结构上说,标志着一个事例描述的结束;从内容上看,感染读者,使读者与作者认识统一,感情共鸣。
提问:第12段,第14段的抒情议论与第8段有什么不同呢?
归纳:8、12两段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12段只回答了一句,而这一句多了一个“最”字,感情深入一步,靠近题目。有了这一句的深入,第二句便不言而喻,无须再答了。
处在第三个事例之后的第14段,内容更丰厚,感情更炽烈。“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议论句融入了炽烈感情,紧紧扣住,阐发了“最可爱的人”。连续四个感叹句,或隐或显的抒发骄傲与自豪之情,揭示出“最可爱”的意义所在:可爱在爱国情怀,可爱在世界意义。
三个事例是基础,真切扎实;议论抒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义,感情层层激荡,推向高潮。
(二)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
教师范读1—3段。
讲析:开头一段抒写在朝鲜的感受,笔触集中到“最可爱的人”,呼唤着读者随之一同追寻。第二段设问点题,紧接着明确回答,点明中心。第三段针对误解予以解释,议论语句从四个方面评价了我们的战士。谁说他们“平凡”?他们的平凡中包蕴着纯洁高尚的品质和坚韧刚强的意志;谁说他们“简单”?他们的气质淳朴谦逊,他们的胸怀美丽宽广。这四方面评价与下文事例有什么关系?
归纳:总括下文事例。飞机、坦克冲不垮,与敌人拼死共焚,战士的意志的确坚韧刚强;朴实的外表,实在的倾诉,像马玉祥这样的战士的确品质纯洁高尚;无名战士的三次回答,他的神态举止,谁不觉得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四个评析,三个事例,各有侧重,又不能截然分开,第四点又有总括作用。总之:有所议,就必有所记来支撑,来证明;有所记,就必有所议来阐发,来总括。这是本文的特点,也是行文的规律。
学生齐读1—3段。
指名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分析这一段与开头部分是怎样呼应的, 作用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教师不时点拨、引导,归纳:
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扣住题目,在内容上遥相呼应,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思想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幸福缘由,形成一种因果的呼应。
开头是对全文的总括,着重谈自己感受,抒个人感情;结尾是全文的总结,读者已有切实了解,着重为读者设身处地,激发读者感情,结尾更深入一步。
同学齐读结尾段。
2.小练笔:请适当引用原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致敬这些最可爱的人。
学生自由练笔并择优展示交流。
五、立志做最可爱的人
1.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时代之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答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你心中谁是最可爱的人?
预设:环卫工人、人民教师、抗击疫情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
屏显:
①抗击新冠疫情中的那些人: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陈薇……
阳曲县援鄂医务人员:陈素霞、张媛、赵斌
②中印边境冲突中的五位戍边英雄: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
2.屏显:(学生齐读)  
青春是坚定的责任,是奋进的状态,
是追求的理想, 是乐观的心态!
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做最可爱的人!
六、布置作业
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在魏巍眼中是最可爱的人。今天,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最可爱的人,请为你心中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写一则颁奖词,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松骨峰志愿军战斗——英雄主义——抗美
火海中马玉祥救人——国际主义——援朝
防空洞小战士谈话——爱国主义——保家卫国
【教学反思】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节点意义很强的课文,它字里行间涌动着家国天下、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上几进几出,今天的我们热切地呼唤它,它理所当然地站在2021这样一个庆祝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上。
新增的这篇课文,记得我上中学时就学过 ,但是真不记得我的老师是怎么教的了,真的感觉很多知识老师所讲过的已没有了一点痕迹。多年以后,我的学生是否也会对我所讲的课也已经没有了记忆。时间的洪流慢慢的卷走曾经的回忆,在我当老师后,再学读这篇课文有些不同的感受。
这篇课文我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调查学生心中最可爱的人。当同学们大都说某某同学的小妹妹小弟弟时,我明白了学生们所说的可爱就是小孩子的天真、活泼,然后我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去探寻文中最可爱的人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慢慢的学生说出了很多实例,尤其是讲到中印边境冲突中的五位戍边英雄时,我为学生播放了我提前准备好的视频资料,当视频播放完毕,教室里安静得出奇。我相信学生在那一刻已然明白哪些人是我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更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该如何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这堂课上下来,感觉容量有些大,尤其是解读课文这一块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有些时间紧迫。如果能分成两节课来上,教学中就可以不那么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