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1-30 09:19:43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八下·海淀期中)青蛙的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方式分别为(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
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
【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明显不同,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2.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  )
A.外鳃 B.尾 C.心脏 D.侧线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
【分析】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
→蝌蚪(先长出外鳃→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蝌蚪长出后肢、前肢→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肺形成→幼蛙→成蛙。所以在蝌蚪的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是外鳃。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发育。
3.(2020八下·山西月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的意义是(  )
A.求偶 B.捕食 C.报警 D.避敌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完成抱对现象,完成受精,提高了受精率。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性青蛙的鸣叫的意义是求偶,属于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繁殖季节里,雄蛙鸣叫,吸引雌蛙的,属于一种繁殖行为,据此答题。
4.(2020·陕西)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
A.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C.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D.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属于有性生殖,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娃逐渐发育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这种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这样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所以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变态发育,有性生殖。故答案为:A。
【分析】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5.(2020八下·景德镇期末)在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后,有同学总结了蟾蜍、大鲵、蝶塬等两栖动物在生殖上的共同特点。下列各项中归纳错误的是(  )
A.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
B.体外受精
C.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
D.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受精卵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两栖的动物是在体外受精,在抱对时可以促使精子和卵细胞同时排出时,二者在水中相遇的几率就增加,来提高受精率,A说法正确。
B、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B说法正确。
C、雄蛙的鸣叫属于求偶的行为,为了吸引雌性蛙的注意,C说法正确。
D、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在水中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卵在水中发育,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此部分内容为重点,需要熟记: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在体外受精,在水中发育。
6.(2020·龙东模拟)小麦、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胚 蝌蚪 B.胚乳 卵细胞
C.受精卵 幼蛙 D.受精卵 受精卵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小麦属于被子植物,属于有性生殖,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形成过程为: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将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而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那部分,胚芽发育在茎和叶。故小麦的发育起点为受精卵。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方式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将精子、卵细胞分别排放到水中,在水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小蝌蚪。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有性生殖的发育个体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7.(2020八下·洛宁期中)关于青蛙与蝌蚪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呼吸方式一样 B.生活的环境不同
C.形态结构不同 D.运动方式不一样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 蝌蚪用鳃呼吸,青蛙皮肤辅助肺呼吸,因此两者的呼吸方式不一样,A符合题意。
B. 蝌蚪生活在水中,青蛙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因此两者的生活的环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部分;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耳膜。因此两者的形态结构不同,C不符合题意。
D. 蝌蚪的运动方式游泳,青蛙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和划水,因此两者的运动方式不一样,D不符合题意。
【分析】青蛙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发育,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8.(2020·官渡模拟)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受精卵 B.蝌蚪 C.幼蛙 D.成蛙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的生殖特点是水生产卵,水中受精、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素有“田园卫士”之称,一只青蛙一天可以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两百只。所以,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成蛙。故答案为:D。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9.(2020八下·郑州期中)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鳄鱼、大鲵、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B.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大多为体外受精
C.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D.水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 大鲵和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而鳄鱼属于爬行动物,A符合题意。
B. 雌雄异体指具有卵巢的个体与具有精巢的个体有着明显区别的现象。雌雄抱对,雌性产卵,雄性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因此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大多为体外受精,B不符合题意。
C.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因此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
D.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水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D不符合题意。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
10.据表分析: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
B.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C.两栖动物产生了巨大变异
D.两栖动物神经系统不发达
【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
【解析】【解答】 两栖动物的发育为变态发育,以青蛙为例,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在水中完成受精)卵生,卵产在水中,可见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幼体的发育都在水中完成。
根据题干中的表格所给的信息,在3.45亿~2.25亿年,气候湿润, 水域密布,两栖动物种类多,比较繁盛; 2.25亿年至今气候干燥,两栖动物走向衰弱,可见两栖动物的发展状况与它们生活环境的水域有关,即水域的分布、气候的潮湿程度有关,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两栖动物为体外受精(水中)、卵生,变态发育,幼体必须在生活在水中,所以水环境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活,水环境受到污染的话,就会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两栖动物,可见,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与水环境有关。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三个玻璃缸编号为甲、乙、丙,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三缸中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少于5只),保持水温22﹣25℃;
c.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甲 乙 丙
处理方法 不做任何处理 破坏蝌蚪甲状腺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正常发育成青蛙 停止发育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1)该探究实验中,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    蝌蚪的生长发育
(3)食盐加碘、多吃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紫菜均为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的分化.
(4)海洋同一水域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影响这些藻类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青蛙与水稻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多了    这一层次.
【答案】(1)有无
(2)促进
(3)根、茎、叶 
(4)光
(5)变态发育;系统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激素调节;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解:(1)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为实验变量.
(2)此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3)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如海带、紫菜等,无根、茎、叶的分化.
(4)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
(5)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成蛙和幼蛙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差别大,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因此青蛙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从整个发育过程来看,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水稻属于植物,无系统,青蛙属于动物,有系统.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故答案为:(1)有无(2)促进(3)根、茎、叶(4)光(5)变态发育;系统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18八上·山东期中)如图为青蛙发育过程图,请仔细观察图思考:
(1)若[3]是幼蛙,则[2]是   ,它只能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
(2)青蛙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   呼吸,这样的动物叫   动物。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反映的是青蛙的   行为。
【答案】(1)蝌蚪;鳃
(2)肺;两栖
(3)繁殖(或求偶)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①②③④代表了青蛙生长发育的四个时期, 若[3]是幼蛙 ,则①是受精卵、②是蝌蚪、④是成蛙,蝌蚪用腮呼吸。
(2)、青蛙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3)、雄蛙有鸣囊可以鸣叫来吸引雌性,属于求偶行为,而求偶行为属于青蛙繁殖行为中的一种行为。
故答案为:(1)蝌蚪、鳃;(2)肺、两栖;(3)繁殖(或求偶)。
【分析】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就叫做两栖动物。
13.(2019·莱芜)近几十年来,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下降,研究人员对其 原因进行了探索。如图一为两种雄性树蛙叫声频率与温度的关系,雌
蛙能通过叫声频率较容易地识别出这种叫声;图二为两栖动物的胚胎存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请回答:
(1)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后,精子和卵细胞在   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蝌蚪,最终变成成蛙,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
(2)某些有毒树蛙具有艳丽的警戒色,这是由   -决定的。图一中,相同温度下,树蛙A与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的意义是   ,猜测两种树蛙中   -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
(3)由图二可知,胚胎成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为   ,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请作出一个两栖动物数量与降雨量减少有关的假设:   。
(4)目前两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请给出一条建议:   。
【答案】(1)水;变态
(2)遗传物质;利于雌蛙识别,提高抱对的成功率;树蛙A
(3)正相关;降雨量减少导致两栖动物的数量下降
(4)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青蛙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1)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后,雄蛙把精子产在水中,雌蛙把卵细胞产在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蝌蚪,最终变成成蛙,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很大差异,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2)某些有毒树蛙具有艳丽的警戒色,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图一中,相同温度下,树蛙A与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有利于雌蛙识别,提高抱对的成功率。由图一可知:树蛙A的叫声频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树蛙B的叫声频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树蛙A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3)由图二可知,胚胎成活率随着胚胎发育场所水深加深而提高,则胚胎成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为正相关,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作出一个两栖动物数量与降雨量减少有关的假设,假设为:降雨量减少导致两栖动物的数量下降。(4)青蛙可以捕捉害虫,是人类的好帮手,我们要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青蛙。
【分析】1、蛙类生殖: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2、蛙类的发育——变态发育。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3、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这些鲜艳的体色能对敌人起到一种威慑和警告的作用 。 它是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4、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大,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威胁两栖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因此保护水域环境、减少向水中排放污染是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下降速度的重要措施。
14.(2017·太原)如图是青蛙、家蚕、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它们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选填: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蝌蚪用   呼吸、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主要用   呼吸、能够在陆地生活.这种发育称为   .
(3)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   这个阶段,其发育过程称为   .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都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   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
【答案】(1)受精卵;有性生殖
(2)鳃;肺;变态发育
(3)蛹;完全变态;外骨骼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1)青蛙、蝗虫、家蚕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2)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3)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通过对比可见家蚕的发育有蛹期.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故答案为:(1)受精卵;有性生殖;(2)鳃; 肺;变态发育(3)蛹;完全变态;外骨骼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15.(2018九上·西城期末)青蛙是两栖运动的代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是人们研究运动的运动、进化等方面的重要材料。
(1)青蛙的幼体为蝌蚪,生活在水中,发育过程中逐渐长出肺和   ,尾消失,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这种变态发育过程为生物由水生向   进化提供了有利证据。
(2)青蛙运动系统的构成与人类相似。其运动能力强,善于跳跃,是因为后肢有发达的肌肉,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牵拉   绕   运动。
(3)如图为蛙后肢腓肠肌示意图,图中①是肌腹,②是   。解剖腓肠肌后发现,除了肌肉组织,其中还有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血液,这属于   组织,也有能接受刺激和产生兴奋的神经组织。所以,从构成蛙的结构层次来看,腓肠肌属于   。
(4)青蛙的运动,除了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   系统(至少写出两个)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答案】(1)四肢;陆生
(2)骨;关节
(3)肌腱;结缔;器官
(4)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1)青蛙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由于受精卵刚孵化出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再过些时候,蝌蚪的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这时的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也与鱼相似,经过40多天,蝌蚪先长出后肢,然后再长出前肢,尾和内鳃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由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所以,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这种变态发育过程为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提供了有利的证据;(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3)一块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一块肌肉:外面的膜属于上皮组织,肌腹主要是肌肉组织,内外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两端的肌腱和血管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肌肉也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4)运动除运动系统外,还需要 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运动需要能量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分析】1、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6.(2020八上·肥城月考)“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物母亲也伟大,请看下面的资料:
最慈爱的妈妈:箭毒蛙妈妈产卵后,会将受精卵背到很高的凤梨科植物的树冠上,这里的树叶间会形成一个个“小水塘”,既湿润,又安全,不过,每次箭毒蛙老妈只能背一个卵宝宝,但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它会不厌其烦地往返一趟又一趟,直到安置好所有的宝宝;然后,还会在每个“婴儿房”内定期排下一颗未受精的卵,给孩子们当食物。
最瘦的妈妈:象海豹妈妈怀孕前体重有700多千克,怀孕后体重飞快增长,小宝宝一出生,它的体重又会迅速减少将近300千克,真是为子消得母憔悴,身材消瘦终不悔啊!
最可怕的妈妈:凯门鳄妈妈皮肤覆盖角质鳞片,满嘴獠牙,可此刻看起来也充满柔情蜜意,因为它的嘴巴里衔着它的宝宝,她只是想用大嘴巴把宝宝运到安全的地方而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妈妈:章鱼妈妈在洞穴口守护着一团卵宝宝,还不时用触腕温柔地抚摸着卵宝宝,搅动海水,为它们带来最新鲜的氧气。它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这里,没有吃任何东西,持续几周后,直到有一天,它发现卵宝宝们有动静,就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孵化出来的小章鱼推出洞穴,最后安详地倒在洞穴旁。
忍痛割爱的妈妈:海虱是节肢动物,它们在分娩时要经历巨大痛苦。在准备分娩时,雌海虱会背朝下躺在地上,小海虱把海虱妈妈的肚子咬穿,来到这个新的世界。
(1)从体表来看,凯门鳄皮肤覆盖角质鳞片的作用是   ,适合在陆地生活;海虱的体表具有   ,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2)从生殖和发育来看,箭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   中进行,幼体经过   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3)凯门鳄比蛙更适于陆地生活,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   受精,陆上产卵,它产的卵比蛙卵大以便后代充分发育,且卵外的坚硬卵壳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的蒸发作用。象海豹的胚胎在母体的   中进行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从分类来看,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答案】(1)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外骨骼
(2)水;变态
(3)体内;子宫
(4)象海豹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爬行动物;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1)凯门鳄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海虱是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与陆生生活相适应。(2)箭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箭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箭毒蛙,属于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3)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象海豹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的子宫中进行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4)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因此,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象海豹。
【分析】(1)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2)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3)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同步练习
生物考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八下·海淀期中)青蛙的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方式分别为(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
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
2.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器官是(  )
A.外鳃 B.尾 C.心脏 D.侧线
3.(2020八下·山西月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的意义是(  )
A.求偶 B.捕食 C.报警 D.避敌
4.(2020·陕西)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  )
A.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C.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D.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
5.(2020八下·景德镇期末)在学习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后,有同学总结了蟾蜍、大鲵、蝶塬等两栖动物在生殖上的共同特点。下列各项中归纳错误的是(  )
A.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
B.体外受精
C.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
D.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受精卵
6.(2020·龙东模拟)小麦、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胚 蝌蚪 B.胚乳 卵细胞
C.受精卵 幼蛙 D.受精卵 受精卵
7.(2020八下·洛宁期中)关于青蛙与蝌蚪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呼吸方式一样 B.生活的环境不同
C.形态结构不同 D.运动方式不一样
8.(2020·官渡模拟)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受精卵 B.蝌蚪 C.幼蛙 D.成蛙
9.(2020八下·郑州期中)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鳄鱼、大鲵、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B.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大多为体外受精
C.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D.水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0.据表分析: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其主要的自身原因是(  )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多,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
2.25亿年至今 种类减少,两栖动物走向衰退 气候干燥,水域减少
A.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
B.两栖动物的繁殖能力差
C.两栖动物产生了巨大变异
D.两栖动物神经系统不发达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实验探究题
得分
1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a.取三个玻璃缸编号为甲、乙、丙,各加入500mL池塘水和等量的蝌蚪饲料;
b.在三缸中加入同时孵化的相同数量的蝌蚪(不少于5只),保持水温22﹣25℃;
c.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甲 乙 丙
处理方法 不做任何处理 破坏蝌蚪甲状腺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正常发育成青蛙 停止发育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1)该探究实验中,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其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    .
(2)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    蝌蚪的生长发育
(3)食盐加碘、多吃海带和紫菜等海产品可以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紫菜均为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的分化.
(4)海洋同一水域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影响这些藻类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青蛙与水稻相比,在结构层次上多了    这一层次.
阅卷人 三、综合题
得分
12.(2018八上·山东期中)如图为青蛙发育过程图,请仔细观察图思考:
(1)若[3]是幼蛙,则[2]是   ,它只能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
(2)青蛙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   呼吸,这样的动物叫   动物。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反映的是青蛙的   行为。
13.(2019·莱芜)近几十年来,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下降,研究人员对其 原因进行了探索。如图一为两种雄性树蛙叫声频率与温度的关系,雌
蛙能通过叫声频率较容易地识别出这种叫声;图二为两栖动物的胚胎存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请回答:
(1)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后,精子和卵细胞在   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蝌蚪,最终变成成蛙,这种发育属于   发育。
(2)某些有毒树蛙具有艳丽的警戒色,这是由   -决定的。图一中,相同温度下,树蛙A与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的意义是   ,猜测两种树蛙中   -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
(3)由图二可知,胚胎成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为   ,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请作出一个两栖动物数量与降雨量减少有关的假设:   。
(4)目前两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请给出一条建议:   。
14.(2017·太原)如图是青蛙、家蚕、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   ,它们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选填: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蝌蚪用   呼吸、在水中生活,而青蛙主要用   呼吸、能够在陆地生活.这种发育称为   .
(3)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   这个阶段,其发育过程称为   .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都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   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
15.(2018九上·西城期末)青蛙是两栖运动的代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是人们研究运动的运动、进化等方面的重要材料。
(1)青蛙的幼体为蝌蚪,生活在水中,发育过程中逐渐长出肺和   ,尾消失,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这种变态发育过程为生物由水生向   进化提供了有利证据。
(2)青蛙运动系统的构成与人类相似。其运动能力强,善于跳跃,是因为后肢有发达的肌肉,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牵拉   绕   运动。
(3)如图为蛙后肢腓肠肌示意图,图中①是肌腹,②是   。解剖腓肠肌后发现,除了肌肉组织,其中还有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血液,这属于   组织,也有能接受刺激和产生兴奋的神经组织。所以,从构成蛙的结构层次来看,腓肠肌属于   。
(4)青蛙的运动,除了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参与外,还需要   系统(至少写出两个)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16.(2020八上·肥城月考)“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物母亲也伟大,请看下面的资料:
最慈爱的妈妈:箭毒蛙妈妈产卵后,会将受精卵背到很高的凤梨科植物的树冠上,这里的树叶间会形成一个个“小水塘”,既湿润,又安全,不过,每次箭毒蛙老妈只能背一个卵宝宝,但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它会不厌其烦地往返一趟又一趟,直到安置好所有的宝宝;然后,还会在每个“婴儿房”内定期排下一颗未受精的卵,给孩子们当食物。
最瘦的妈妈:象海豹妈妈怀孕前体重有700多千克,怀孕后体重飞快增长,小宝宝一出生,它的体重又会迅速减少将近300千克,真是为子消得母憔悴,身材消瘦终不悔啊!
最可怕的妈妈:凯门鳄妈妈皮肤覆盖角质鳞片,满嘴獠牙,可此刻看起来也充满柔情蜜意,因为它的嘴巴里衔着它的宝宝,她只是想用大嘴巴把宝宝运到安全的地方而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妈妈:章鱼妈妈在洞穴口守护着一团卵宝宝,还不时用触腕温柔地抚摸着卵宝宝,搅动海水,为它们带来最新鲜的氧气。它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这里,没有吃任何东西,持续几周后,直到有一天,它发现卵宝宝们有动静,就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孵化出来的小章鱼推出洞穴,最后安详地倒在洞穴旁。
忍痛割爱的妈妈:海虱是节肢动物,它们在分娩时要经历巨大痛苦。在准备分娩时,雌海虱会背朝下躺在地上,小海虱把海虱妈妈的肚子咬穿,来到这个新的世界。
(1)从体表来看,凯门鳄皮肤覆盖角质鳞片的作用是   ,适合在陆地生活;海虱的体表具有   ,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2)从生殖和发育来看,箭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   中进行,幼体经过   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3)凯门鳄比蛙更适于陆地生活,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   受精,陆上产卵,它产的卵比蛙卵大以便后代充分发育,且卵外的坚硬卵壳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的蒸发作用。象海豹的胚胎在母体的   中进行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从分类来看,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四个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明显不同,属于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2.【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
【分析】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
→蝌蚪(先长出外鳃→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蝌蚪长出后肢、前肢→尾和内鳃逐渐萎缩消失,肺形成→幼蛙→成蛙。所以在蝌蚪的发育过程中最先消失的是外鳃。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发育。
3.【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完成抱对现象,完成受精,提高了受精率。因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性青蛙的鸣叫的意义是求偶,属于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在繁殖季节里,雄蛙鸣叫,吸引雌蛙的,属于一种繁殖行为,据此答题。
4.【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属于有性生殖,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娃,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娃逐渐发育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这种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这样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所以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是体外受精,体外变态发育,有性生殖。故答案为:A。
【分析】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5.【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两栖的动物是在体外受精,在抱对时可以促使精子和卵细胞同时排出时,二者在水中相遇的几率就增加,来提高受精率,A说法正确。
B、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水中发育,B说法正确。
C、雄蛙的鸣叫属于求偶的行为,为了吸引雌性蛙的注意,C说法正确。
D、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在水中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卵在水中发育,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此部分内容为重点,需要熟记: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在体外受精,在水中发育。
6.【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解答】小麦属于被子植物,属于有性生殖,依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形成过程为: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将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而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那部分,胚芽发育在茎和叶。故小麦的发育起点为受精卵。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生殖方式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将精子、卵细胞分别排放到水中,在水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小蝌蚪。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有性生殖的发育个体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7.【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 蝌蚪用鳃呼吸,青蛙皮肤辅助肺呼吸,因此两者的呼吸方式不一样,A符合题意。
B. 蝌蚪生活在水中,青蛙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因此两者的生活的环境不同,B不符合题意。
C.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部分;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耳膜。因此两者的形态结构不同,C不符合题意。
D. 蝌蚪的运动方式游泳,青蛙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和划水,因此两者的运动方式不一样,D不符合题意。
【分析】青蛙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发育,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8.【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青蛙的生殖特点是水生产卵,水中受精、卵生,其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素有“田园卫士”之称,一只青蛙一天可以捕食的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两百只。所以,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其捕食能力最强的时期是成蛙。故答案为:D。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变态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9.【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A. 大鲵和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而鳄鱼属于爬行动物,A符合题意。
B. 雌雄异体指具有卵巢的个体与具有精巢的个体有着明显区别的现象。雌雄抱对,雌性产卵,雄性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因此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生殖方式大多为体外受精,B不符合题意。
C.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因此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
D.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水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D不符合题意。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娃娃鱼)。
10.【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环境条件
【解析】【解答】 两栖动物的发育为变态发育,以青蛙为例,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在水中完成受精)卵生,卵产在水中,可见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幼体的发育都在水中完成。
根据题干中的表格所给的信息,在3.45亿~2.25亿年,气候湿润, 水域密布,两栖动物种类多,比较繁盛; 2.25亿年至今气候干燥,两栖动物走向衰弱,可见两栖动物的发展状况与它们生活环境的水域有关,即水域的分布、气候的潮湿程度有关,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两栖动物为体外受精(水中)、卵生,变态发育,幼体必须在生活在水中,所以水环境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活,水环境受到污染的话,就会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两栖动物,可见,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与水环境有关。
11.【答案】(1)有无
(2)促进
(3)根、茎、叶 
(4)光
(5)变态发育;系统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激素调节;藻类植物
【解析】【解答】解:(1)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为实验变量.
(2)此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3)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如海带、紫菜等,无根、茎、叶的分化.
(4)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
(5)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成蛙和幼蛙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差别大,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因此青蛙的个体发育起点是受精卵,从整个发育过程来看,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水稻属于植物,无系统,青蛙属于动物,有系统.所以在结构层次上,二者的区别就是有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故答案为:(1)有无(2)促进(3)根、茎、叶(4)光(5)变态发育;系统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2.【答案】(1)蝌蚪;鳃
(2)肺;两栖
(3)繁殖(或求偶)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1)、①②③④代表了青蛙生长发育的四个时期, 若[3]是幼蛙 ,则①是受精卵、②是蝌蚪、④是成蛙,蝌蚪用腮呼吸。
(2)、青蛙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3)、雄蛙有鸣囊可以鸣叫来吸引雌性,属于求偶行为,而求偶行为属于青蛙繁殖行为中的一种行为。
故答案为:(1)蝌蚪、鳃;(2)肺、两栖;(3)繁殖(或求偶)。
【分析】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就叫做两栖动物。
13.【答案】(1)水;变态
(2)遗传物质;利于雌蛙识别,提高抱对的成功率;树蛙A
(3)正相关;降雨量减少导致两栖动物的数量下降
(4)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青蛙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1)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后,雄蛙把精子产在水中,雌蛙把卵细胞产在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蝌蚪,最终变成成蛙,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很大差异,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2)某些有毒树蛙具有艳丽的警戒色,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图一中,相同温度下,树蛙A与树蛙B叫声频率不同有利于雌蛙识别,提高抱对的成功率。由图一可知:树蛙A的叫声频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树蛙B的叫声频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树蛙A的繁殖更容易受温度影响。(3)由图二可知,胚胎成活率随着胚胎发育场所水深加深而提高,则胚胎成活率与胚胎发育场所水深的关系为正相关,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降雨量减少,作出一个两栖动物数量与降雨量减少有关的假设,假设为:降雨量减少导致两栖动物的数量下降。(4)青蛙可以捕捉害虫,是人类的好帮手,我们要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青蛙。
【分析】1、蛙类生殖: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
2、蛙类的发育——变态发育。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3、 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这些鲜艳的体色能对敌人起到一种威慑和警告的作用 。 它是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4、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大,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威胁两栖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因此保护水域环境、减少向水中排放污染是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下降速度的重要措施。
14.【答案】(1)受精卵;有性生殖
(2)鳃;肺;变态发育
(3)蛹;完全变态;外骨骼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解:(1)青蛙、蝗虫、家蚕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2)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3)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通过对比可见家蚕的发育有蛹期.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
故答案为:(1)受精卵;有性生殖;(2)鳃; 肺;变态发育(3)蛹;完全变态;外骨骼
【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15.【答案】(1)四肢;陆生
(2)骨;关节
(3)肌腱;结缔;器官
(4)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等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1)青蛙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是在水中进行的,由于受精卵刚孵化出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再过些时候,蝌蚪的外鳃消失,长出内鳃,这时的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也与鱼相似,经过40多天,蝌蚪先长出后肢,然后再长出前肢,尾和内鳃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由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所以,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这种变态发育过程为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提供了有利的证据;(2)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运动;(3)一块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一块肌肉:外面的膜属于上皮组织,肌腹主要是肌肉组织,内外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两端的肌腱和血管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肌肉也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4)运动除运动系统外,还需要 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运动需要能量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分析】1、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以某一种或两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等。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6.【答案】(1)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外骨骼
(2)水;变态
(3)体内;子宫
(4)象海豹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爬行动物;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1)凯门鳄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海虱是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与陆生生活相适应。(2)箭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箭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箭毒蛙,属于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3)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象海豹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的子宫中进行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4)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因此,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象海豹。
【分析】(1)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2)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3)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