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7-18 21:48:3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龙沙期中)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条河流
C.一片农田里所有的植物 D.一块草地
2.(2020八下·百色月考)蚯蚓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消费者
3.(2020八上·兰州期末)苍蝇、小麦、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依次是(  )
A.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4.(2020八下·齐齐哈尔期中)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鼠→蛇→鹰 B.阳光→草→鼠→蛇→鹰
C.蝗虫→青蛙→蛇→鹰 D.草→蝗虫→青蛙→细菌
5.(2020八上·兰州期末)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生物通常是(  )
A.绿色植物 B.植食性动物
C.小型肉食性动物 D.大型肉食性动物
6.(2020七上·苏州期末)若A→B→C→D→E表示的是一条食物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生产者,E为分解者,BCD为消费者
B.BC为消费者,ED为生产者,A为分解者
C.A为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
D.BC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E为消费者
7.(2020八下·高州月考)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考察校园周边某生态系统时,记录到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如果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鹰
C.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分解者一起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D.图中包含蛇的食物链共有3条
8.(2020八下·铁东期中)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该农田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物圈中是最大的
C.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微生物
9.(2020八下·利川月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含有
10.(2020八下·百色月考)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老鼠数量大量增加 D.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11.(2020七下·湛江开学考)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B.
C. D.
12.(2020七上·惠城期末)惠州西湖是一个著名的五星级旅游景点,里面生活着各种生物,湖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惠州西湖属于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生物圈 D.种群
13.(2020八上·揭西期末)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14.(2020八上·苏州期末)下列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自我调节的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15.(2020七上·自贡期末)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C.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
D.动物属于消费者,原因是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二、综合题
16.(2020七上·长春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及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19年8月14日《健康与环境》杂志就土壤健康方面发表文章: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一些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如汞,镉,铅,砷等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高度危害性,并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危害人类健康。研究中发现,环境中的一些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等对重金属有吸附、转化等作用。
资料二:20世纪50-70年代,在许多国家,人们经常施用一种叫DDT的农药杀灭衣林害虫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从未施用过DDT。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发現,在南极海洋中的鱼、磷虾和企鹅等动物的体内竟然也含有D0T。
(1)如图,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灌木、青草,有鼠、兔、蛇、鹰、蚯蚓,也有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其中鼠、兔、蛇、鹰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2)图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   。
(3)根据资料一,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根据资料二,其它地域施用的DDT被雨水冲刷流入河流海洋,由于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一体, DDT随海水到达南极,通过食物链进入南极动物体内。这一事例说明   (选填: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7.(2020八上·德城期末)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用字母表示)
(3)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成分是   和   。
(4)图中生物E和生物D的关系是   。
(5)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生物E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这种现象叫做__。
18.(2019七上·裕安期中)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捕食和   的关系,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食物网的流动而逐级   。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任意写出一条食物链:   。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
(3)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可见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可见B不符合题意。
C、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只包括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见C符合题意.
D、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比较简单,明确: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的统一整体,其中既有环境又有生物,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所以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分解者,B正确。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小麦是绿色植物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蝗虫和苍蝇是动物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据此答题。
4.【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C错误。
D.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5.【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草食性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草食性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所以一条食物链中构成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处于第二营养级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6.【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因为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所以题干中,A为生产者,E为最高级消费者。
A:A为生产者,B、C、D都为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A为生产者,B、C、D都为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且箭头指向捕食者,B说法错误, B不符合题意。
C、A为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C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D:A为生产者,B、C、D都为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为基础题,比较容易,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食物链的概念和书写规则,食物链是因为食物关系所形成的的联系,所以食物链上不能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指头指向捕食者。
7.【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田鼠、青蛙、蛇和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所以要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是分解者,A正确。
B.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分解者一起只是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
D.图中食物链有: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昆虫→青蛙→蛇→鹰,植物→田鼠→蛇→鹰,植物→田鼠→鹰,包含蛇的食物链共3条,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8.【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农田生态系统,A错误。
B.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较弱,B错误。
C.分解者一般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C正确。
D.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为:水稻→昆虫→鸭、水稻→鸭、杂草→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鸭,D错误。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9.【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0.【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捕杀青蛙,蛇因食物减少而减少,A不符合题意;
B、大量捕杀青蛙,害虫的数量增加,所以水稻虫害严重,B符合题意;
C、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的数量增加,水稻的数量减少,水稻减少使田鼠因缺乏食物而减少,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有关,数量越少生态平衡越不容易维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11.【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植物→鹿→狼”,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鹿因为天敌减少和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所以鹿的数量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所以D符合题意。
【分析】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1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A、惠州西湖既包括生物部分(各种生物)也包括非生物部分(温度、水、光),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片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这片区域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比如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C不符合题意。
D、种群是指一片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比如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猕猴,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3.【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该题中的食物链是:牧草→鹿→狼,当狼被杀光,鹿会因为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加,但是草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鹿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因为缺少牧草而数量减少。因此若大量捕杀狼,则鹿的数量会先因狼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1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此限度时,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可见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动态平衡,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能力就越强。
15.【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正确。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彼此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如分解者分解的有机物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又被生产者吸收利用,B错误。
C、细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属于分解者,C正确。
D、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6.【答案】(1)消费者
(2)草→兔→鹰(或草→兔→蛇→鹰;或草→鼠→鹰;或草→鼠→蛇→鹰等)
(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图中的鼠、兔、蛇、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2)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兔→蛇→鹰,草→鼠→蛇→鹰。(3)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各种生物的 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它地域施用的DDT被雨水冲刷流入河流海洋,由于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一体, DDT随海水到达南极,通过食物链进入南极动物体内,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7.【答案】(1)4
(2)A
(3)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4)捕食
(5)生物富集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A→B→E;A→B→C→E;A→C→E;A→D→E。(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该食物网中,A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沿着食物链流向BCDE,因此A属于生产者,BCDE属于消费者。(3)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动物BCDE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BCDE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即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处在不同营养级D和E,D以E为食,因此D和E为捕食关系。(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E处于食物链最高级,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以种间关系更为复杂。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种内关系主要有两种: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如下表所示:
( 4 )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被排出等特点,所以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越高。
18.【答案】(1)分解者;竞争;减少;4;植物→羊→狼或植物→鼠→鹰或植物→鼠→蛇→鹰或植物→昆虫→鸟→鹰
(2)b
(3)共生;蛇和鹰
(4)增加生物种类;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图甲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此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昆虫捕食植物,属于捕食关系,昆虫和羊都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食物网的流动而逐级减少。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甲中食物链有: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植物→昆虫→鸟→鹰、植物→羊→狼,因此它包含4 条食物链。(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3)图丙中,A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图B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C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图丙中,A图表示共生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即图丙中的B,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即图丙中的C。因此图甲中的蛇和鹰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增加生物种类。“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放牧、鼠害、虫害是生物,荒漠化是环境,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4)图丙中,a表示共生关系,b表示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解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龙沙期中)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条河流
C.一片农田里所有的植物 D.一块草地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可见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可见B不符合题意。
C、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植物,只包括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见C符合题意.
D、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比较简单,明确: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的统一整体,其中既有环境又有生物,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2020八下·百色月考)蚯蚓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消费者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它取食的是动植物残体,并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获得能量。所以蚯蚓在土壤中以植物枯叶、朽根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分解者,B正确。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2020八上·兰州期末)苍蝇、小麦、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依次是(  )
A.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小麦是绿色植物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蝗虫和苍蝇是动物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故答案为: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既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据此答题。
4.(2020八下·齐齐哈尔期中)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草→鼠→蛇→鹰 B.阳光→草→鼠→蛇→鹰
C.蝗虫→青蛙→蛇→鹰 D.草→蝗虫→青蛙→细菌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蝗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C错误。
D.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5.(2020八上·兰州期末)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生物通常是(  )
A.绿色植物 B.植食性动物
C.小型肉食性动物 D.大型肉食性动物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草食性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吃草食性动物的肉食性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所以一条食物链中构成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处于第二营养级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6.(2020七上·苏州期末)若A→B→C→D→E表示的是一条食物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生产者,E为分解者,BCD为消费者
B.BC为消费者,ED为生产者,A为分解者
C.A为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
D.BC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E为消费者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因为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关系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所以题干中,A为生产者,E为最高级消费者。
A:A为生产者,B、C、D都为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A为生产者,B、C、D都为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且箭头指向捕食者,B说法错误, B不符合题意。
C、A为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C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D:A为生产者,B、C、D都为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为基础题,比较容易,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食物链的概念和书写规则,食物链是因为食物关系所形成的的联系,所以食物链上不能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指头指向捕食者。
7.(2020八下·高州月考)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考察校园周边某生态系统时,记录到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如果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鹰
C.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分解者一起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D.图中包含蛇的食物链共有3条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田鼠、青蛙、蛇和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所以要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缺少的是分解者,A正确。
B.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分解者一起只是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C错误。
D.图中食物链有: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昆虫→食虫鸟→蛇→鹰,植物→昆虫→青蛙→蛇→鹰,植物→田鼠→蛇→鹰,植物→田鼠→鹰,包含蛇的食物链共3条,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8.(2020八下·铁东期中)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该农田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物圈中是最大的
C.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微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农田生态系统,A错误。
B.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较弱,B错误。
C.分解者一般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C正确。
D.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为:水稻→昆虫→鸭、水稻→鸭、杂草→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鸭,D错误。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9.(2020八下·利川月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含有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0.(2020八下·百色月考)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两条主要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则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B.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C.老鼠数量大量增加 D.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捕杀青蛙,蛇因食物减少而减少,A不符合题意;
B、大量捕杀青蛙,害虫的数量增加,所以水稻虫害严重,B符合题意;
C、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的数量增加,水稻的数量减少,水稻减少使田鼠因缺乏食物而减少,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有关,数量越少生态平衡越不容易维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11.(2020七下·湛江开学考)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在较长时间内与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植物→鹿→狼”,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鹿因为天敌减少和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所以鹿的数量先增多,植物(鹿的食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后来鹿的数量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所以D符合题意。
【分析】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12.(2020七上·惠城期末)惠州西湖是一个著名的五星级旅游景点,里面生活着各种生物,湖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惠州西湖属于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生物圈 D.种群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A、惠州西湖既包括生物部分(各种生物)也包括非生物部分(温度、水、光),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片区域的所有生物的集合,包括这片区域的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比如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C不符合题意。
D、种群是指一片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比如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猕猴,一个池塘里的所有草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3.(2020八上·揭西期末)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上升后又下降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该题中的食物链是:牧草→鹿→狼,当狼被杀光,鹿会因为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加,但是草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鹿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因为缺少牧草而数量减少。因此若大量捕杀狼,则鹿的数量会先因狼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14.(2020八上·苏州期末)下列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自我调节的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此限度时,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可见D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动态平衡,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能力就越强。
15.(2020七上·自贡期末)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C.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
D.动物属于消费者,原因是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正确。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彼此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如分解者分解的有机物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又被生产者吸收利用,B错误。
C、细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属于分解者,C正确。
D、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二、综合题
16.(2020七上·长春期末)阅读下列资料及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19年8月14日《健康与环境》杂志就土壤健康方面发表文章: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一些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如汞,镉,铅,砷等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高度危害性,并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危害人类健康。研究中发现,环境中的一些植物、动物以及细菌和真菌等对重金属有吸附、转化等作用。
资料二:20世纪50-70年代,在许多国家,人们经常施用一种叫DDT的农药杀灭衣林害虫但在荒无人烟的南极从未施用过DDT。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发現,在南极海洋中的鱼、磷虾和企鹅等动物的体内竟然也含有D0T。
(1)如图,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灌木、青草,有鼠、兔、蛇、鹰、蚯蚓,也有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其中鼠、兔、蛇、鹰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2)图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一条:   。
(3)根据资料一,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根据资料二,其它地域施用的DDT被雨水冲刷流入河流海洋,由于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一体, DDT随海水到达南极,通过食物链进入南极动物体内。这一事例说明   (选填: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1)消费者
(2)草→兔→鹰(或草→兔→蛇→鹰;或草→鼠→鹰;或草→鼠→蛇→鹰等)
(3)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1)图中的鼠、兔、蛇、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消费者。(2)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兔→蛇→鹰,草→鼠→蛇→鹰。(3)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各种生物的 数量及比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4)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它地域施用的DDT被雨水冲刷流入河流海洋,由于地球上的海洋连成一体, DDT随海水到达南极,通过食物链进入南极动物体内,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7.(2020八上·德城期末)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用字母表示)
(3)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成分是   和   。
(4)图中生物E和生物D的关系是   。
(5)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生物E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这种现象叫做__。
【答案】(1)4
(2)A
(3)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4)捕食
(5)生物富集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A→B→E;A→B→C→E;A→C→E;A→D→E。(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该食物网中,A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沿着食物链流向BCDE,因此A属于生产者,BCDE属于消费者。(3)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动物BCDE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BCDE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即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4)处在不同营养级D和E,D以E为食,因此D和E为捕食关系。(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E处于食物链最高级,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以种间关系更为复杂。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种内关系主要有两种: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如下表所示:
( 4 )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被排出等特点,所以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越高。
18.(2019七上·裕安期中)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此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捕食和   的关系,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食物网的流动而逐级   。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请任意写出一条食物链:   。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
(3)图丙中,A图表示   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
【答案】(1)分解者;竞争;减少;4;植物→羊→狼或植物→鼠→鹰或植物→鼠→蛇→鹰或植物→昆虫→鸟→鹰
(2)b
(3)共生;蛇和鹰
(4)增加生物种类;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图甲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此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主要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昆虫捕食植物,属于捕食关系,昆虫和羊都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食物网的流动而逐级减少。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甲中食物链有: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植物→昆虫→鸟→鹰、植物→羊→狼,因此它包含4 条食物链。(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3)图丙中,A中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图B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C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图丙中,A图表示共生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即图丙中的B,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即图丙中的C。因此图甲中的蛇和鹰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因此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增加生物种类。“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放牧、鼠害、虫害是生物,荒漠化是环境,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4)图丙中,a表示共生关系,b表示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解答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