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2.(2017七下·新泰期末)在甘蔗的茎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3.(2017八下·洪泽期末)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4.(2017·曲靖)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将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
B.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
C.蒸腾作用减弱,散失的水分减少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5.(2017·日照模拟)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不能直接或间接为人提供( )
A.氧气 B.植物产品 C.动物产品 D.能量
6.(2017·广东模拟)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的是( )
A.甲﹣﹣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B.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丙﹣﹣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
D.丁﹣﹣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7.(2017·泉州模拟)我们吃了植物体贮存的有机物,可以获得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因为绿色植物( )
A.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本身制造各种能量
8.(2017九下·定陶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复习课上记下的关键词,其中“3”后面问号处应填写的关键词,以及他这些课复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
A.水蒸气 蒸腾作用 B.能量 呼吸作用
C.淀粉 吸收作用 D.氧气 光合作用
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10.(2017七下·高港期中)叶片的绿色来自于( )
A.上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下表皮细胞 D.叶脉
11.(2017八下·枝江期中)如果把一片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那么,车间、机器和动力分别是( )
A.叶绿体、叶脉、光 B.叶肉细胞、表皮细胞、氧气
C.叶肉细胞、叶绿体、光 D.叶脉、叶片、光
12.(2017八上·宁晋期末)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她为大多数生物提供( )
①物质 ②能量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水.
A.①和④ B.③和⑤ C.①和② D.②和④
13.(2017七上·长沙期末)用实验为我们揭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的科学家是( )
A.范 海尔蒙特 B.普利斯特莱
C.萨克斯 D.施莱登和施旺
14.(2012·盐城)为提高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与光合作用原理有关的是( )
A.降低夜晚温度 B.增施空中肥料
C.进行地膜覆盖 D.及时中耕松土
15.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二、判断题
16.叶片表皮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所以保卫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判断对错)
17.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判断对错)
18.(2015七上·民勤期末)做“森林浴”是指呼吸较多的新鲜空气,应选在傍晚时期较好.(判断对错)
19.(2017七上·莆田期末)阳光充足的时候,池塘的水绵丝团会漂浮到水面,原因是水绵释放了较多的氧气.(判断对错)
20.(2017七下·宜兴期中)衣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判断对错)
三、综合题
21.(2017·牡丹江模拟)如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实验的装置图,请据图并结合你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象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
(2)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需预先经过的处理是 .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几小时 后,各摘下一个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变蓝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 .
(3)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 起重要.
22.(2017七上·平南期末)图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注:玻璃罩是密闭的).
(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 实验.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 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你认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
(4)第一次实验后,发现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时候,下列不符合科学探究做法的是
A.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C.检查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D.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23.(2016八上·莆田期中)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7世纪,比利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质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如图).
(1)该实验中泥土的质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 .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叶片散失到空气中.
24.(2015·冷水江模拟)如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中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推测该同学的假设是 .
(2)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实验中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 实验,其变量是 .
(4)用碘液检验玻璃瓶内外的叶片,其中不变蓝的是 ,说明它没有进行 作用.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25.(2013·南通)把等量的天竺葵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经8小时后,对容器中氧气产生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容器 植物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产生量(mL)
1 天竺葵 叶 红 22 120
2 绿 15
3 根 红 0
(1)若要探究光的颜色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探究不同器官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3)第三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请分析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这一实验验证出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形成条件,可以从植物所处的环境来考虑.
2.【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甘蔗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水。
3.【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故选:B
4.【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而减产.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5.【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成植物体的自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而氧气是由植物体释放到大气中.
故选: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6.【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图甲中①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甲是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而不是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
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花盆中的土壤也能蒸发出水分,因此乙不可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为不能排除土壤水分的蒸发,所以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
C、图丙中AB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丙可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因此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
D、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装置内缺氧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因此丁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不是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
故选:C
【分析】图甲实验可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图乙实验可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图丙实验可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图丁实验可以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7.【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因此,“我们吃了植物体贮存的有机物,可以获得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即植物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的有机物中.
故选: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据此解答.
8.【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题目中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所以该内容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故选:D.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9.【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①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②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故答案选: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10.【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的原因;叶片的叶肉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能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而表皮细胞和叶脉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如图:
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11.【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
故选:C.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12.【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由上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
结合题意①②③比较合适,故选: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13.【答案】C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露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露在光下的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合成淀粉.萨克斯还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释放氧气.所以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的实验的科学家是萨克斯.故选:C.
【分析】萨克斯可以说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的创始人,他的研究工作几乎涉及到植物生理的各个方面;主要成果有:证明叶绿素仅存在于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并形成淀粉;发现植物生长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增大而不是由于分裂等.主要的理论观点有:环境对各种植物的生理活动均显示有最低、最适和最高 3个基点;推论花、茎、根的分化是由“专性器官形成的物质”所控制等等.在实验技术上也很有创新,如用碘染色测定淀粉,用数气泡法测定光合作用等.
1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A、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不是光合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所以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故符合题意;
C、进行地膜覆盖可以保持土地的水分,与光合作用原理无关,不符合题意;
D、及时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作物产量就高.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5.【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故答案选: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叶片表皮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所以保卫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存在的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是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必须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结构和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量转换器.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所以傍晚时分,树木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较多,适合做“森林浴”.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水绵是淡水中的绿色藻类植物,阳光充足的时,水绵的光合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聚集在一起,使水绵的比重减小,因此水绵就浮到水面上去了.所以阳光充足的时候,池塘的水绵丝团会漂浮到水面,原因是水绵释放了较多的氧气.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因此,衣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1.【答案】(1)氧气
(2)暗处理;乙;二氧化碳
(3)碳﹣﹣氧平衡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在实验一中,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 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此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需预先经过的处理是暗处理,实验前将绿色植物放到黑暗环境中: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由实验二图可知:甲装置的水槽里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的水槽里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该实验变量是否有二氧化碳,甲、乙装置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加碘液,甲装置中的叶片仍为黄白色,乙装置中的叶片呈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由此可以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3)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之一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氧气;(2)暗处理;乙;二氧化碳;(3)碳﹣﹣氧平衡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分析图示可知,实验一图示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二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解答时运用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
22.【答案】(1)对照
(2)氧气;二氧化碳
(3)植物;除植物外,其它取材条件必须相同
(4)A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乙玻璃罩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氧气,验证这种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验证这种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方法.(3)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除植物外,其它取材条件必须相同.从图中看出甲乙唯一不同的是甲玻璃罩内没有绿色植物,而乙玻璃罩内有绿色植物,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绿色植物.(4)科学探究是严谨的,不能因为一次实验结果就否定或推翻原来的假设,要检查原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或进行重复多次实验,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见A符合题意.
【分析】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
23.【答案】(1)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
(2)光照、二氧化碳和温度等
(3)光合作用的原料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2)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有温、光、湿、土、气、肥,主要是六大要素;内因主要是遗传物质.所以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有好多,除水外还有光照、二氧化碳、温度、无机盐和生物因素等,其中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度是细胞分裂、生长及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基础;无机盐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等作用;其它生物会与其争夺营养、生存空间等.(3)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的原料,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而这样做并不是浪费,而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吸收,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4.【答案】(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将叶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对照;二氧化碳
(4)瓶内的叶片;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对照实验是玻璃瓶以外的叶片.二氧化碳特性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玻璃瓶中的叶片就得不到二氧化碳;玻璃瓶外叶片可以正常的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瓶内外的叶片是一组对照实验,瓶外的叶片是实验组,瓶内的叶片是对照组,变量是二氧化碳;(4)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瓶内叶片分没有变蓝色,瓶外叶片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内容、光合作用的实质,反应式等知识.
25.【答案】(1)1;2
(2)1;3
(3)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的图表可知容器1和2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的颜色”,主要是探究光的颜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植物对于红色光质最容易吸收,而对于绿光,植物基本不吸收.(2)对于容器1和3中的天竺葵除器官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因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叶绿素,根不见光不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要正常进行的话,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就是光和叶绿体.而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第三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
故答案为:(1)1和2(2)1和3(3)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照和叶绿体,据此条件设计实验.
1 / 12017年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这一实验验证出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叶绿素的形成条件,可以从植物所处的环境来考虑.
2.(2017七下·新泰期末)在甘蔗的茎杆中储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甘蔗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水。
3.(2017八下·洪泽期末)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由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能量转变: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故选:B
4.(2017·曲靖)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将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
B.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
C.蒸腾作用减弱,散失的水分减少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而减产.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5.(2017·日照模拟)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不能直接或间接为人提供( )
A.氧气 B.植物产品 C.动物产品 D.能量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成植物体的自身,另外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也为其它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而氧气是由植物体释放到大气中.
故选: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6.(2017·广东模拟)下列叙述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的是( )
A.甲﹣﹣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B.乙﹣﹣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C.丙﹣﹣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
D.丁﹣﹣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A、图甲中①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因此甲是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而不是验证水和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
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花盆中的土壤也能蒸发出水分,因此乙不可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为不能排除土壤水分的蒸发,所以与图中的实验装置相符合;
C、图丙中AB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丙可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之一,因此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
D、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装置内缺氧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因此丁可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不是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与图中的实验装置不符合.
故选:C
【分析】图甲实验可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图乙实验可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图丙实验可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水,图丁实验可以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7.(2017·泉州模拟)我们吃了植物体贮存的有机物,可以获得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因为绿色植物( )
A.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本身制造各种能量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因此,“我们吃了植物体贮存的有机物,可以获得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即植物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的有机物中.
故选:C.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据此解答.
8.(2017九下·定陶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复习课上记下的关键词,其中“3”后面问号处应填写的关键词,以及他这些课复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
A.水蒸气 蒸腾作用 B.能量 呼吸作用
C.淀粉 吸收作用 D.氧气 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题目中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所以该内容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故选:D.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①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②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故答案选: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10.(2017七下·高港期中)叶片的绿色来自于( )
A.上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下表皮细胞 D.叶脉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的原因;叶片的叶肉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能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而表皮细胞和叶脉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如图:
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11.(2017八下·枝江期中)如果把一片绿叶比作一个绿色工厂,那么,车间、机器和动力分别是( )
A.叶绿体、叶脉、光 B.叶肉细胞、表皮细胞、氧气
C.叶肉细胞、叶绿体、光 D.叶脉、叶片、光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车间是叶肉细胞,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
故选:C.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2、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12.(2017八上·宁晋期末)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她为大多数生物提供( )
①物质 ②能量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水.
A.①和④ B.③和⑤ C.①和② D.②和④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由上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
结合题意①②③比较合适,故选: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13.(2017七上·长沙期末)用实验为我们揭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的科学家是( )
A.范 海尔蒙特 B.普利斯特莱
C.萨克斯 D.施莱登和施旺
【答案】C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露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露在光下的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合成淀粉.萨克斯还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释放氧气.所以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的实验的科学家是萨克斯.故选:C.
【分析】萨克斯可以说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的创始人,他的研究工作几乎涉及到植物生理的各个方面;主要成果有:证明叶绿素仅存在于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并形成淀粉;发现植物生长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增大而不是由于分裂等.主要的理论观点有:环境对各种植物的生理活动均显示有最低、最适和最高 3个基点;推论花、茎、根的分化是由“专性器官形成的物质”所控制等等.在实验技术上也很有创新,如用碘染色测定淀粉,用数气泡法测定光合作用等.
14.(2012·盐城)为提高温室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与光合作用原理有关的是( )
A.降低夜晚温度 B.增施空中肥料
C.进行地膜覆盖 D.及时中耕松土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A、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不是光合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所以二氧化碳被称为“空中肥料”,故符合题意;
C、进行地膜覆盖可以保持土地的水分,与光合作用原理无关,不符合题意;
D、及时中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进根的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作物产量就高.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15.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
B.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植树造林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植树造林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不只是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树木可以起到其他作用,树木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植物能净化空气.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故答案选: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二、判断题
16.叶片表皮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所以保卫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叶片表皮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所以保卫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存在的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判断对错)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是能量转换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必须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结构和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量转换器.
18.(2015七上·民勤期末)做“森林浴”是指呼吸较多的新鲜空气,应选在傍晚时期较好.(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所以傍晚时分,树木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较多,适合做“森林浴”.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19.(2017七上·莆田期末)阳光充足的时候,池塘的水绵丝团会漂浮到水面,原因是水绵释放了较多的氧气.(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水绵是淡水中的绿色藻类植物,阳光充足的时,水绵的光合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聚集在一起,使水绵的比重减小,因此水绵就浮到水面上去了.所以阳光充足的时候,池塘的水绵丝团会漂浮到水面,原因是水绵释放了较多的氧气.因此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0.(2017七下·宜兴期中)衣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判断对错)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因此,衣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三、综合题
21.(2017·牡丹江模拟)如图是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两个实验的装置图,请据图并结合你平时的实验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发生的现象是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 .
(2)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需预先经过的处理是 .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几小时 后,各摘下一个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到变蓝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 .
(3)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 起重要.
【答案】(1)氧气
(2)暗处理;乙;二氧化碳
(3)碳﹣﹣氧平衡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在实验一中,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鱼藻,再将盛满清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放出的气体;等气体充满试管的 时,取出试管,用拇指按紧试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快要熄灭的卫生香迅速复燃,说明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此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在实验二中,绿色植物必需预先经过的处理是暗处理,实验前将绿色植物放到黑暗环境中: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由实验二图可知:甲装置的水槽里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的水槽里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该实验变量是否有二氧化碳,甲、乙装置的叶片经酒精脱色加碘液,甲装置中的叶片仍为黄白色,乙装置中的叶片呈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由此可以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3)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之一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氧气;(2)暗处理;乙;二氧化碳;(3)碳﹣﹣氧平衡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分析图示可知,实验一图示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实验二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解答时运用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
22.(2017七上·平南期末)图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注:玻璃罩是密闭的).
(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 实验.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 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你认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
(4)第一次实验后,发现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时候,下列不符合科学探究做法的是
A.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C.检查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D.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答案】(1)对照
(2)氧气;二氧化碳
(3)植物;除植物外,其它取材条件必须相同
(4)A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乙玻璃罩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氧气,验证这种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验证这种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方法.(3)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除植物外,其它取材条件必须相同.从图中看出甲乙唯一不同的是甲玻璃罩内没有绿色植物,而乙玻璃罩内有绿色植物,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绿色植物.(4)科学探究是严谨的,不能因为一次实验结果就否定或推翻原来的假设,要检查原实验方案是否科学,或进行重复多次实验,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可见A符合题意.
【分析】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动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
23.(2016八上·莆田期中)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7世纪,比利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质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如图).
(1)该实验中泥土的质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 .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 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叶片散失到空气中.
【答案】(1)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柳树吸收
(2)光照、二氧化碳和温度等
(3)光合作用的原料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2)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因素有温、光、湿、土、气、肥,主要是六大要素;内因主要是遗传物质.所以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有好多,除水外还有光照、二氧化碳、温度、无机盐和生物因素等,其中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度是细胞分裂、生长及进行各项生理活动的基础;无机盐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可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等作用;其它生物会与其争夺营养、生存空间等.(3)植物根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的原料,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而这样做并不是浪费,而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吸收,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4.(2015·冷水江模拟)如图装置可以用来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中浓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推测该同学的假设是 .
(2)实验开始前,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实验中瓶内的叶片与瓶外的叶片形成一组 实验,其变量是 .
(4)用碘液检验玻璃瓶内外的叶片,其中不变蓝的是 ,说明它没有进行 作用.从而得出的结论是 .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将叶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3)对照;二氧化碳
(4)瓶内的叶片;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对照实验是玻璃瓶以外的叶片.二氧化碳特性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检测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探究的应该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玻璃瓶中的叶片就得不到二氧化碳;玻璃瓶外叶片可以正常的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玻璃瓶内外的叶片是一组对照实验,瓶外的叶片是实验组,瓶内的叶片是对照组,变量是二氧化碳;(4)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瓶内叶片分没有变蓝色,瓶外叶片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反应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内容、光合作用的实质,反应式等知识.
25.(2013·南通)把等量的天竺葵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经8小时后,对容器中氧气产生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容器 植物 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产生量(mL)
1 天竺葵 叶 红 22 120
2 绿 15
3 根 红 0
(1)若要探究光的颜色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探究不同器官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3)第三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请分析原因.
【答案】(1)1;2
(2)1;3
(3)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干中的图表可知容器1和2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的颜色”,主要是探究光的颜色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植物对于红色光质最容易吸收,而对于绿光,植物基本不吸收.(2)对于容器1和3中的天竺葵除器官不同外,其余均相同,因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叶绿素,根不见光不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要正常进行的话,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就是光和叶绿体.而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第三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
故答案为:(1)1和2(2)1和3(3)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光照和叶绿体,据此条件设计实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