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分类汇编(6)--(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单选题
1.(2020·齐齐哈尔)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光 D.水
2.(2020·齐齐哈尔)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氮、含磷、含锌的无机盐 B.含氮、含铁、含钾的无机盐
C.含氮、含硼、含钾的无机盐 D.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3.(2020·日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的颜色( )
A.变成蓝色 B.变成绿色 C.变成黄白色 D.没有变化
4.(2020·日照)在大气湿度高时,发育中的果实内常缺钙,因为此时( )。
A.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B.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C.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D.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
5.(2020·枣庄)“樱桃好吃,树难栽。”下列关于山亭“火樱桃”树生长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株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茎的不断增粗是韧皮部细胞不断分裂、分化的结果
C.植株上的花芽发育成雌蕊、雄蕊及其他结构
D.对樱桃树进行整枝或摘心,可提高樱桃产量
6.(2020·枣庄)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表四组探究实验,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编号 种子 实验条件(其他条件均适宜)
甲 3粒 少量水,25℃
乙 3粒 无水,25℃
丙 3粒 少量水,零下10℃
丁 3粒 将种子淹没的水,25℃
A.甲组与丁组对照,探究的影响条件是空气
B.乙组和丙组对照,探究的影响条件是温度
C.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是甲组内的种子萌发
D.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种子的数量少
7.(2020·株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鹭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鱖鱼用鳃呼吸
B.桃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相对于白鹭和鱖鱼,桃树的细胞结构没有线粒体
D.白鹭、桃树、鳜鱼及西塞山前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8.(2020·昆明)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9.(2020·昆明)桃花结构中,可发育成果皮的是( )
A.花药 B.花丝 C.花柱 D.子房壁
10.(2020·云南)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1.(2020·云南)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
12.(2020·海南)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必须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的上面遮盖起来
B.图乙为了使叶片脱色,①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
C.图丙中,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D.若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13.(2020·海南)下列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农业生产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松软,有利于种子萌发
B.“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C.播种前挑选子粒饱满的种子是因为干瘪的种子或昆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D.播种苋菜种子后的菜地,用黑网遮盖,是因为所有种子的萌发都不需要光照
14.(2020·广西)图甲是传粉、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1表示雌蕊,成熟后散放出花粉
B.图甲中3表示花粉管,里面有精子
C.图乙中的①由图甲中的4胚珠发育而成
D.图乙中的②由图甲中的6受精卵发育而成
15.(2020·自贡)普利斯特利认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该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氧气和有机物 D.氧气和水
16.(2020·德州)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如下图)。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17.(2020·黑龙江)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8.(2020·鸡西)如图所示将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的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24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A发生蒸腾作用,B不发生蒸腾作用
B.两个量筒液面变化不同是因为水在不同量筒中蒸发速度不同
C.油滴可以加速植物的蒸腾作用
D.A量筒水面下降的快,B量筒水面下降的慢
19.(2020·绵阳)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20.(2020·铜仁)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24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21.(2020·陕西)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预测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 )
A. 25℃、干燥
B. 0℃、水适量
C. 25℃、水适量
D. 25℃、种子浸没在水中
22.(2020·陕西)食用的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 )
A.胚根 B.子叶 C.胚乳 D.胚芽
23.(2020·长沙)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描述了从花到果实的变化。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24.(2019·娄底)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宣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 )
A.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B.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C.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D.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25.(2018·武汉)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0·贵阳)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小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他们先将甲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将其中的一片叶用黑纸片遮住一部分,再光照一段时间(见图甲)。取下遮光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该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若叶片遮光部分未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同一片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向乙装置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关闭开关,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再打开开关(见图乙)。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向丙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丙装置中(见图丙)。可观察到小蜡烛 (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27.(2019·连云港)如图为蚕豆种子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剥掉种皮,用放大镜观察蚕豆种子胚的组成,可发现胚包括种皮 。
(2)蚕豆的受精过程为双受精。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轴, 发育成种子的胚。
(3)在蚕豆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子叶部分被染成了蓝色。说明蚕豆种子的子叶中含有 。
(4)若在观察蚕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实验中,观察到了甲组蚕豆种子萌发,乙、丙、丁组都没萌发,则甲组蚕豆种子的实验条件最可能是 。(填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温度为20℃,放在未浸湿的纱布上
②温度为20℃,放在浸湿的纱布上
③温度为0℃,放在未浸湿的纱布上④温度为0℃,放在浸湿的纱布上
三、综合题
28.(2020·荆门)图甲是植物的叶片形态及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表示气体,箭头表示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及气体进出叶片的方向。图乙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结构名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①] 和叶脉三部分。
(2)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表皮上分布的[②] 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体交换的“门户”。叶脉有运输和支持功能。
(3)绿色植物利用光能,以[ ](a或b) 和水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4)植物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 内进行。
29.(2020·吉林)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蕊和雄蕊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其中雄蕊由图甲中的[ ]和[ ]组成。
(2)桃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
(3)如图中过程A所示,桃花的花粉从一朵花雄蕊的 传到另一朵花雌蕊的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4)花瓣等结构凋落后,图乙中的[9] 将发育成桃的果实,图丙中的[14]桃仁是桃的种子,它是由图乙中的[10] 发育而来的。
30.(2020·衡阳)图甲中A、B、C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作用,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植物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线图。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图甲中的[ ]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该过程发生在图乙的[4] 中。
(2)蔬菜用保鲜膜保存是为了减弱图甲中的[A] ,该过程可用图丙中的曲线 (填“a”或“b”)表示。
(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图甲中的[ ]。
(4)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填“导管”或“筛管”)。
(5)近年来,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量植树造林,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
31.(2020·广东)读图理解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滩涂上,是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广东省海岸线长,红树林资源丰富,如图为红树林滩涂生态系统模式简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红树和水草等属于生态系统的 ,能通过 制造有机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红树植物根系发达、是图中 (填编号)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增大的共同结果,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图中④的 吸收;红树植物能生存于海滩淤泥中,有“拒盐”和“泌盐”的特殊结构,这是生物 环境的表现,是 选择的结果。
(3)如果红树林生存环境被污染,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 不断积累,对生物造成危害。一段时间后,图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红树林是地球上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保护红树林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32.(2014·内江)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经由正当研究方法的过程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后,回味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体验科学探索历程而进行的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请你认真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探索一:植物靠什么长大?
17世纪,比例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重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为此他做了柳树苗生长实验,如图1所示:
探索二:植物能否净化空气?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勒用一株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2所示:
(1)分析探索一可知,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 .
(2)分析探索二可知,普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 .普罗斯特勒有一次晚上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分析其原因是植物在夜晚 .
(3)探索三:植物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该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一种盆栽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无叶绿体)界限清晰,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图3中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将装置置于光下.
步骤二:6小时后将叶片A,B同时摘下,用图3中乙所示操作进行处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B两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
①从实验装置看,图甲所示装置可探究的两个变量是 .
②从实验结果分析,A叶片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其原因是 ,B叶片绿色部分变蓝,其原因是实验前叶片内存有 的缘故.
③实验现象表明,该实验失败.于是小组同学认真分析实验过程,查找失败的原因,在小组讨论会上,小明同学发言说,要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之前应该首先对植物进行 处理.
33.(2016·泰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请要析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 传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 两大功能,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2)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如图1,结构②细胞排列整齐,像栅栏;结构③细胞排列疏松,有很多气室;结构④大量集中在结构②中;以上特点既有利于叶肉细胞吸收更多的 ,又使 容易到达叶肉细胞,发达的[ ] ([ ]中填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结构名称)能及时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某些原料和产物,叶片上述特点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3)某实验小组研究“光合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况的绿藻,培养液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分析,在A点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②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 合成有关,经查阅资料得到证实.③在C点,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从光合作用表达式看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答案】D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A.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不包括含锌的无机盐,A错误。
B.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不包括含铁的无机盐,B错误。
C.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不包括含硼的无机盐,C错误。
D.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和含钾的无机盐,D正确。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和含钾的无机盐。
3.【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因此“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色素,所以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会变绿色。
故答案为: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的意义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与运输有关,因为植物体内不像动物有血液的流动,可以输送营养,植物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矿质元素)都是溶解在水中的,而矿质元素来源是根系的吸收,可以想象,从根运输到各个部位是需要动力的,植物没有心脏,因此只能靠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将根吸收的营养物质从下向上运到各个部分;另外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季,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叶片周围的热量,使叶片不至于被高温灼伤,所以在大气湿度较大时,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分析】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2、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5.【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茎的结构
【解析】【解答】A.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A正确。
B.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B错误。
C.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花通常由花芽发育而成,花芽先形成花蕾,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雌蕊和雄蕊显露出来,C正确。
D.人们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果树、作物进行整枝或摘心,以提高产量,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3)人们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果树、作物进行整枝或摘心,以提高产量。
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6.【答案】B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甲有空气,丁缺少空气,甲组与丁组对照可探究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正确。
B.乙组和丙组,有两个变量。是温度和水分,不能构成对照实验,错误。
C.甲组种子具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能正常萌发,乙缺少水分、丙没有适宜的温度、丁缺少空气,均不能萌发,正确。
D.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种子的数量少,为避免偶然性,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应尽量多一些,正确。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7.【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白鹭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鳜鱼是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正确,
B.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错误。
C.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桃树也有线粒体,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即包括生物成分,也包括非生物成分,白鹭、桃树、鳜鱼和西塞山前所有生物都是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鸟类体表被覆羽毛,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8.【答案】B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两个实验装置中只有一个变量:二氧化碳,A正确。
B.实验前,应将两个装置中的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错误。
C.为了避免叶片中叶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必须用酒精把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掉,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可以用碘液检验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
9.【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一朵完整的桃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雄蕊由花丝和花药构成;花药里含有许多花粉粒,花粉成熟后散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精子释放出来与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完成受精;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0.【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
11.【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进行遮光处理,以外的区域不遮光,B错误。
C.叶绿素能够溶解酒精,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C正确。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2.【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图甲是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遮光和见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不能只上面遮盖,错误。
B.图乙是脱色,①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正确。
C.光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图丙中,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正确。
D.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光照→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加碘液→⑥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13.【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播种前常常要使土壤变得疏松,主要是保证种子萌发有足够的空气,正确。
B.“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更进一步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正确。
C.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有足够的营养储备,播种前挑选子粒饱满的种子是因为干瘪的种子或昆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正确。
D.苋菜种子在光下发芽率低,在无光条件下发芽率高,因此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萌发,但不是所有种子的萌发都不需要光照,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4.【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A.图甲中1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完成传粉,故A错误。
B.图甲中3表示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故B正确。
C.图乙中的①果皮由图甲中的4子房壁发育而成,故C错误。
D.图乙中的②种子由图甲中的5胚珠发育而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是主要部分,如图为桃花的结构及果实形成示意图,图甲中1花药、2花丝、3花粉管、4子房壁,5胚珠,6受精极核,7受精卵,图乙中①果皮,②种子。受精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15.【答案】A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呼吸,还提供给了动物,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这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同时还制造了有机物,是生物的物质来源,可见A符合题意。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6.【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只能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B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的原因不是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17.【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一氧平衡,B符合题意。
C.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而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促使二氧化碳在短期内大量释放。因此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主要有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②维持碳一氧平衡;③促进水循环。
18.【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幼嫩的茎和叶柄也会散失一部分水分,枝条A枝条B都会发生蒸腾作用,只是强度不同,错误。
B.两个量筒液面变化不同是因为蒸腾作用强度不同散失的水分不同,错误。
C.在量筒中滴加油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量筒内清水自然蒸发,干扰实验结果,错误。
D.枝条A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B枝条没有叶片,量筒内的液面基本保持不变;蒸腾作用较弱,所以A量筒水面下降的快,B量筒水面下降的慢,正确。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的气孔)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19.【答案】C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A正确。
B.步骤②设计是形成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变量是光,B正确。
C.步骤③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错误。
D.④中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到碘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0.【答案】D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气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在缺少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碘遇淀粉变蓝色;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C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缺少一定的水分,种子不萌发;B缺少适宜的温度,种子不萌发;C具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D缺少充足的空气,种子不萌发;因此,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2.【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种子包括种皮和胚。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和两片子叶(储存营养物质)四部分,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人们吃的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
故答案为:B。
【分析】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子叶贮存营养物质。
23.【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杏属于果实,由分析可知,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具体发育情况为:
。
24.【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C、图示甲所示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植物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装置内的气体减少,压力下降,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AC对甲图的判断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乙图中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使光合作用加强,产生较多的氧气,装置内的气体增多,压力升高,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运动,因此对乙图的判断,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5.【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植物在a点进行的生理活动只有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忽略不计),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不符合题意;
B、b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点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这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B不符合题意;
C、在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在b点植物产生的氧气量和消耗的氧气量正好相等,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C符合题意;
D、b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趋于平衡,说明bc段植物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26.【答案】(1)光;淀粉;光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
(3)熄灭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前应将甲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取下遮光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该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光,变蓝色的是未遮光部分,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同一片叶的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片的遮光部分由于缺少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2)乙试管内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向乙装置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关闭开关,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再打开开关,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使广口瓶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3)向丙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丙装置中,可观察到小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实验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7.【答案】(1)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2)受精卵
(3)淀粉
(4)②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其中胚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
(2)子房受精后的发育情况如图,
由图可知,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了种子中的胚。
(3)蚕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而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滴加稀释的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是子叶。
(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可见②正确。
【分析】(1)菜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2)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8.【答案】(1)叶肉
(2)气孔
(3)a;二氧化碳
(4)线粒体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叶片由表皮、①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2)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在表皮上分布有②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a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不仅满足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图甲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图乙中①叶肉,②气孔。
29.【答案】(1)5;6
(2)传粉;受精
(3)花药;柱头
(4)子房;胚珠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
【解析】【解答】(1)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雄蕊由5花药、6花丝组成,雌蕊由1柱头、2花柱、3子房组成。(2)一朵花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3)花粉位于花药中,桃花的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图中A是异花传粉的过程。(4)子房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将来发育成果实的是9子房,图中14是桃仁是桃的种子,由10胚珠发育而来。
【分析】观图可知:1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受精卵,9是子房,10是胚珠,11是受精卵,12是内果皮,13是中果皮,14是桃仁,解答即可。
30.【答案】(1)C;叶绿体
(2)呼吸作用;b
(3)B
(4)导管
(5)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涵养水源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图甲中的C过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发生在图乙的[4]叶绿体中。(2)蔬菜用保鲜膜保存是为了减弱图甲中的[A]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该过程可用图丙中的曲线b表示。(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4)导管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筛管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所以,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导管。(5)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涵养水源,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分析】图甲:A过程表示呼吸作用,B过程表示蒸腾作用,C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图乙:1表示细胞膜,2表示液泡,3表示细胞核,4表示叶绿体,5表示线粒体。
图丙:曲线a在白天有强度,在夜间强度为零,表示光合作用。曲线b白天和夜间都有强度,表示呼吸作用。
31.【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分解者
(2)②;根毛区(成熟区);适应;自然
(3)食物链;白鹭;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根尖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图中的红树和水草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淤泥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②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③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红树植物根系发达,是图中②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增大的共同结果。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红树植物能生存于海滩淤泥中,有“拒盐”和“泌盐”的特殊结构,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红树林生存环境中白鹭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级,若被污染,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则白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3)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①根冠、②分生区、③伸长区、④成熟区。
32.【答案】(1)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2)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
(3)叶绿体和二氧化碳;没有叶绿体;淀粉;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图1可知,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雨水,因为他控制的变量只是浇雨水.通过上面的几个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柳树增重的80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90克,说明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无机盐,增重的80000﹣90═79910克来自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水只是部分被植物吸收进行了光合作用,其余的大部分都用于了蒸腾作用).(2)由图2可知,第一组实验将小白鼠和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由于小白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钟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殆尽,小白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蜡烛也因缺氧无法燃烧而熄灭;第二组实验将小白鼠和新鲜的薄荷枝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如果放在光下,因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如果是在晚上或是黑暗处做此实验,由于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却极强,植物和小白鼠就会因争夺氧气呼吸而都无法存活.此实验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3)①由图3可知,本题的选材是斑叶植物,告诉我们材料的本身存在对照组,就是有叶绿体部分和无叶绿体部分,惟一变量就是叶绿体,该对照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叶绿体;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A叶片与B叶片所处的环境不同,A叶片在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而B叶片在塑料袋内,由于有固体氢氧化钠的存在,吸收袋内的二氧化碳,故B叶片处的环境中无二氧化碳,惟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对照实验是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对照组应该是A叶片的与B叶片的绿色部分.②叶片A非绿处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按理B叶片的绿色部分应该没有淀粉产生,而实验中B叶片有淀粉产生,说明实验步骤中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实验步骤,实验时是将装置直接放在阳光下进行实验的,由于B叶片在装入塑料袋前已经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所以原来制造的淀粉仍然能使碘液变蓝,使实验结果不明显出现错误.③要排除B叶片内原有淀粉的干扰,可以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在黑暗的环境里,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把原有的淀粉消耗尽,这样就不能干扰实验了.
故答案为:(1)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2)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3)①叶绿体和二氧化碳;②没有叶绿体;淀粉;③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2)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3)分析图3该同学设置的实验装置可知,该装置可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变量分别是叶绿体和二氧化碳,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33.【答案】(1)化学能;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阳光;二氧化碳;⑤;叶脉;1
(3)呼吸作用;叶绿素;大于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大功能,“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2)“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如图1,结构②细胞排列整齐,像栅栏;结构③细胞排列疏松,有很多气室;结构④大量集中在结构②中”;以上特点既有利于叶肉细胞吸收更多的阳光,又使二氧化碳容易到达叶肉细胞,发达的[⑤]叶脉能及时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某些原料和产物,“叶片上述特点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3)“某实验小组研究“光合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况的绿藻,培养液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分析,在A点光照强度为0,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培养液中的净氧量为负值.②“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表明绿藻没有形成叶绿素,因此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经查阅资料得到证实”.③在C点,绿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被绿藻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大于(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故答案为:(1)化学能;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阳光;二氧化碳;⑤;叶脉
(3)呼吸作用;叶绿素;大于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次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3)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片的结构如图:
.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4)图中,①表皮、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④叶绿体、⑤叶脉、⑥保卫细胞,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功能、叶片的结构以及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 / 1真题分类汇编(6)--(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单选题
1.(2020·齐齐哈尔)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光 D.水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从光合作用表达式看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2020·齐齐哈尔)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含氮、含磷、含锌的无机盐 B.含氮、含铁、含钾的无机盐
C.含氮、含硼、含钾的无机盐 D.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答案】D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A.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不包括含锌的无机盐,A错误。
B.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不包括含铁的无机盐,B错误。
C.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不包括含硼的无机盐,C错误。
D.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和含钾的无机盐,D正确。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无机盐、含磷的无机盐和含钾的无机盐。
3.(2020·日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的颜色( )
A.变成蓝色 B.变成绿色 C.变成黄白色 D.没有变化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因此“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色素,所以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酒精会变绿色。
故答案为:B。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2020·日照)在大气湿度高时,发育中的果实内常缺钙,因为此时( )。
A.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B.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弱,影响钙的吸收
C.大气湿度高,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D.大气湿度高,呼吸作用强,影响钙的运输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的意义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与运输有关,因为植物体内不像动物有血液的流动,可以输送营养,植物体内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矿质元素)都是溶解在水中的,而矿质元素来源是根系的吸收,可以想象,从根运输到各个部位是需要动力的,植物没有心脏,因此只能靠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将根吸收的营养物质从下向上运到各个部分;另外一方面,在炎热的夏季,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叶片周围的热量,使叶片不至于被高温灼伤,所以在大气湿度较大时,蒸腾作用弱,影响钙的运输。
【分析】1、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2、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5.(2020·枣庄)“樱桃好吃,树难栽。”下列关于山亭“火樱桃”树生长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株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茎的不断增粗是韧皮部细胞不断分裂、分化的结果
C.植株上的花芽发育成雌蕊、雄蕊及其他结构
D.对樱桃树进行整枝或摘心,可提高樱桃产量
【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茎的结构
【解析】【解答】A.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A正确。
B.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B错误。
C.一朵完全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和花蕊,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花通常由花芽发育而成,花芽先形成花蕾,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雌蕊和雄蕊显露出来,C正确。
D.人们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果树、作物进行整枝或摘心,以提高产量,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2)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3)人们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果树、作物进行整枝或摘心,以提高产量。
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6.(2020·枣庄)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表四组探究实验,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
编号 种子 实验条件(其他条件均适宜)
甲 3粒 少量水,25℃
乙 3粒 无水,25℃
丙 3粒 少量水,零下10℃
丁 3粒 将种子淹没的水,25℃
A.甲组与丁组对照,探究的影响条件是空气
B.乙组和丙组对照,探究的影响条件是温度
C.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是甲组内的种子萌发
D.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种子的数量少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甲有空气,丁缺少空气,甲组与丁组对照可探究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正确。
B.乙组和丙组,有两个变量。是温度和水分,不能构成对照实验,错误。
C.甲组种子具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能正常萌发,乙缺少水分、丙没有适宜的温度、丁缺少空气,均不能萌发,正确。
D.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种子的数量少,为避免偶然性,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应尽量多一些,正确。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7.(2020·株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鹭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鱖鱼用鳃呼吸
B.桃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相对于白鹭和鱖鱼,桃树的细胞结构没有线粒体
D.白鹭、桃树、鳜鱼及西塞山前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白鹭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鳜鱼是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正确,
B.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错误。
C.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桃树也有线粒体,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即包括生物成分,也包括非生物成分,白鹭、桃树、鳜鱼和西塞山前所有生物都是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鸟类体表被覆羽毛,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所有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8.(2020·昆明)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不需要暗处理
C.可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D.可用碘液检测有无淀粉产生
【答案】B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两个实验装置中只有一个变量:二氧化碳,A正确。
B.实验前,应将两个装置中的植物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错误。
C.为了避免叶片中叶绿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必须用酒精把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掉,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可以用碘液检验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
9.(2020·昆明)桃花结构中,可发育成果皮的是( )
A.花药 B.花丝 C.花柱 D.子房壁
【答案】D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一朵完整的桃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雄蕊由花丝和花药构成;花药里含有许多花粉粒,花粉成熟后散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精子释放出来与胚珠中的卵细胞和极核完成受精;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10.(2020·云南)温室大棚中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作物哪种生理活动的强度(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可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
11.(2020·云南)小宝同学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完成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的探究活动后,利用天竺葵叶片、碘液、酒精等制作出一片如图所示的带有“M”字样的叶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前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处理
C.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域不变蓝
【答案】B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淀粉遇碘液变蓝。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制作过程中对字母“M”进行遮光处理,以外的区域不遮光,B错误。
C.叶绿素能够溶解酒精,制作过程中酒精的作用是使叶片脱色,C正确。
D.滴加碘液后,字母“M”区遮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变蓝,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解此题考查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2.(2020·海南)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必须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的上面遮盖起来
B.图乙为了使叶片脱色,①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
C.图丙中,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D.若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图甲是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遮光和见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不能只上面遮盖,错误。
B.图乙是脱色,①烧杯中装的液体是酒精,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避免收到叶绿素的颜色干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正确。
C.光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图丙中,在一定范围内试管与白炽灯的距离越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正确。
D.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若图丁瓶中换成煮熟的种子,由于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观察不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光照→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加碘液→⑥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13.(2020·海南)下列与种子萌发有关的农业生产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松软,有利于种子萌发
B.“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明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C.播种前挑选子粒饱满的种子是因为干瘪的种子或昆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D.播种苋菜种子后的菜地,用黑网遮盖,是因为所有种子的萌发都不需要光照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播种前常常要使土壤变得疏松,主要是保证种子萌发有足够的空气,正确。
B.“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更进一步表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正确。
C.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有足够的营养储备,播种前挑选子粒饱满的种子是因为干瘪的种子或昆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正确。
D.苋菜种子在光下发芽率低,在无光条件下发芽率高,因此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萌发,但不是所有种子的萌发都不需要光照,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4.(2020·广西)图甲是传粉、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果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1表示雌蕊,成熟后散放出花粉
B.图甲中3表示花粉管,里面有精子
C.图乙中的①由图甲中的4胚珠发育而成
D.图乙中的②由图甲中的6受精卵发育而成
【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A.图甲中1是花药,成熟后散放出花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完成传粉,故A错误。
B.图甲中3表示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故B正确。
C.图乙中的①果皮由图甲中的4子房壁发育而成,故C错误。
D.图乙中的②种子由图甲中的5胚珠发育而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一朵花的雌蕊和雄蕊是主要部分,如图为桃花的结构及果实形成示意图,图甲中1花药、2花丝、3花粉管、4子房壁,5胚珠,6受精极核,7受精卵,图乙中①果皮,②种子。受精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情况为:
15.(2020·自贡)普利斯特利认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该过程利用的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氧气和有机物 D.氧气和水
【答案】A
【知识点】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呼吸,还提供给了动物,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这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同时还制造了有机物,是生物的物质来源,可见A符合题意。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6.(2020·德州)德州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如下图)。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降低呼吸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只能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B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水,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的原因不是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17.(2020·黑龙江)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只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一氧平衡,B符合题意。
C.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比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而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促使二氧化碳在短期内大量释放。因此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主要有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②维持碳一氧平衡;③促进水循环。
18.(2020·鸡西)如图所示将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的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环境条件下24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A发生蒸腾作用,B不发生蒸腾作用
B.两个量筒液面变化不同是因为水在不同量筒中蒸发速度不同
C.油滴可以加速植物的蒸腾作用
D.A量筒水面下降的快,B量筒水面下降的慢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幼嫩的茎和叶柄也会散失一部分水分,枝条A枝条B都会发生蒸腾作用,只是强度不同,错误。
B.两个量筒液面变化不同是因为蒸腾作用强度不同散失的水分不同,错误。
C.在量筒中滴加油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量筒内清水自然蒸发,干扰实验结果,错误。
D.枝条A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B枝条没有叶片,量筒内的液面基本保持不变;蒸腾作用较弱,所以A量筒水面下降的快,B量筒水面下降的慢,正确。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的气孔)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
19.(2020·绵阳)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储存的有机物
B.在光照条件下,②中可形成对照关系。
C.③中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④中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A正确。
B.步骤②设计是形成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变量是光,B正确。
C.步骤③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错误。
D.④中叶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到碘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0.(2020·铜仁)如图所示,这是萨克斯的研究实验,叶片在光照24小时后,经过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最后发现:无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
B.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和二氧化碳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释放出氧
D.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答案】D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气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可以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光合作用,在缺少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碘遇淀粉变蓝色;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2020·陕西)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预测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 )
A. 25℃、干燥
B. 0℃、水适量
C. 25℃、水适量
D. 25℃、种子浸没在水中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缺少一定的水分,种子不萌发;B缺少适宜的温度,种子不萌发;C具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D缺少充足的空气,种子不萌发;因此,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C。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2.(2020·陕西)食用的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 )
A.胚根 B.子叶 C.胚乳 D.胚芽
【答案】B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
【解析】【解答】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种子包括种皮和胚。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和两片子叶(储存营养物质)四部分,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人们吃的大豆油主要来自大豆种子的子叶。
故答案为:B。
【分析】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子叶贮存营养物质。
23.(2020·长沙)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描述了从花到果实的变化。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杏属于果实,由分析可知,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具体发育情况为:
。
24.(2019·娄底)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宣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 )
A.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B.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C.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D.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C、图示甲所示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植物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装置内的气体减少,压力下降,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AC对甲图的判断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乙图中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使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使光合作用加强,产生较多的氧气,装置内的气体增多,压力升高,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运动,因此对乙图的判断,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5.(2018·武汉)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b点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bc段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植物在a点进行的生理活动只有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忽略不计),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不符合题意;
B、b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点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这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B不符合题意;
C、在a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在b点植物产生的氧气量和消耗的氧气量正好相等,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C符合题意;
D、b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趋于平衡,说明bc段植物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二、实验探究题
26.(2020·贵阳)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小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他们先将甲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将其中的一片叶用黑纸片遮住一部分,再光照一段时间(见图甲)。取下遮光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该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 。若叶片遮光部分未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同一片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向乙装置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关闭开关,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再打开开关(见图乙)。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向丙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丙装置中(见图丙)。可观察到小蜡烛 (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答案】(1)光;淀粉;光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
(3)熄灭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前应将甲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取下遮光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该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光,变蓝色的是未遮光部分,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同一片叶的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片的遮光部分由于缺少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2)乙试管内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向乙装置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关闭开关,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再打开开关,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使广口瓶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二氧化碳。(3)向丙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丙装置中,可观察到小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实验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7.(2019·连云港)如图为蚕豆种子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剥掉种皮,用放大镜观察蚕豆种子胚的组成,可发现胚包括种皮 。
(2)蚕豆的受精过程为双受精。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轴, 发育成种子的胚。
(3)在蚕豆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子叶部分被染成了蓝色。说明蚕豆种子的子叶中含有 。
(4)若在观察蚕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实验中,观察到了甲组蚕豆种子萌发,乙、丙、丁组都没萌发,则甲组蚕豆种子的实验条件最可能是 。(填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温度为20℃,放在未浸湿的纱布上
②温度为20℃,放在浸湿的纱布上
③温度为0℃,放在未浸湿的纱布上④温度为0℃,放在浸湿的纱布上
【答案】(1)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2)受精卵
(3)淀粉
(4)②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其中胚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
(2)子房受精后的发育情况如图,
由图可知,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了种子中的胚。
(3)蚕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而淀粉遇到碘液变成蓝色,滴加稀释的碘液,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是子叶。
(4)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可见②正确。
【分析】(1)菜豆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其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根最终发育成幼苗的主根;胚轴最终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子叶中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
(2)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完整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综合题
28.(2020·荆门)图甲是植物的叶片形态及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表示气体,箭头表示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及气体进出叶片的方向。图乙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结构名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①] 和叶脉三部分。
(2)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表皮上分布的[②] 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体交换的“门户”。叶脉有运输和支持功能。
(3)绿色植物利用光能,以[ ](a或b) 和水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4)植物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细胞的 内进行。
【答案】(1)叶肉
(2)气孔
(3)a;二氧化碳
(4)线粒体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叶片由表皮、①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2)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在表皮上分布有②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a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不仅满足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2)图甲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图乙中①叶肉,②气孔。
29.(2020·吉林)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雌蕊和雄蕊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其中雄蕊由图甲中的[ ]和[ ]组成。
(2)桃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 和 两个生理过程。
(3)如图中过程A所示,桃花的花粉从一朵花雄蕊的 传到另一朵花雌蕊的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4)花瓣等结构凋落后,图乙中的[9] 将发育成桃的果实,图丙中的[14]桃仁是桃的种子,它是由图乙中的[10] 发育而来的。
【答案】(1)5;6
(2)传粉;受精
(3)花药;柱头
(4)子房;胚珠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
【解析】【解答】(1)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雄蕊由5花药、6花丝组成,雌蕊由1柱头、2花柱、3子房组成。(2)一朵花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3)花粉位于花药中,桃花的花粉从一朵花的花药中散发出来,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图中A是异花传粉的过程。(4)子房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
可见,将来发育成果实的是9子房,图中14是桃仁是桃的种子,由10胚珠发育而来。
【分析】观图可知:1柱头、2是花柱、3是子房,4是雌蕊,5是花药,6是花丝,7是雄蕊,8是受精卵,9是子房,10是胚珠,11是受精卵,12是内果皮,13是中果皮,14是桃仁,解答即可。
30.(2020·衡阳)图甲中A、B、C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作用,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植物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线图。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图甲中的[ ]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该过程发生在图乙的[4] 中。
(2)蔬菜用保鲜膜保存是为了减弱图甲中的[A] ,该过程可用图丙中的曲线 (填“a”或“b”)表示。
(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图甲中的[ ]。
(4)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填“导管”或“筛管”)。
(5)近年来,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量植树造林,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
【答案】(1)C;叶绿体
(2)呼吸作用;b
(3)B
(4)导管
(5)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涵养水源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图甲中的C过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发生在图乙的[4]叶绿体中。(2)蔬菜用保鲜膜保存是为了减弱图甲中的[A]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该过程可用图丙中的曲线b表示。(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的动力来自于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4)导管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筛管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所以,园林工作者在移栽名贵树种时,常通过打“点滴”来给植物补充水和无机盐,打“点滴”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导管。(5)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大气湿度,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涵养水源,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分析】图甲:A过程表示呼吸作用,B过程表示蒸腾作用,C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图乙:1表示细胞膜,2表示液泡,3表示细胞核,4表示叶绿体,5表示线粒体。
图丙:曲线a在白天有强度,在夜间强度为零,表示光合作用。曲线b白天和夜间都有强度,表示呼吸作用。
31.(2020·广东)读图理解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淤泥滩涂上,是维持海岸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系统。广东省海岸线长,红树林资源丰富,如图为红树林滩涂生态系统模式简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红树和水草等属于生态系统的 ,能通过 制造有机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红树植物根系发达、是图中 (填编号)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增大的共同结果,水分和无机盐主要由图中④的 吸收;红树植物能生存于海滩淤泥中,有“拒盐”和“泌盐”的特殊结构,这是生物 环境的表现,是 选择的结果。
(3)如果红树林生存环境被污染,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 不断积累,对生物造成危害。一段时间后,图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红树林是地球上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保护红树林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分解者
(2)②;根毛区(成熟区);适应;自然
(3)食物链;白鹭;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根尖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图中的红树和水草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淤泥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②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③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红树植物根系发达,是图中②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细胞增大的共同结果。根尖的成熟区具有大量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红树植物能生存于海滩淤泥中,有“拒盐”和“泌盐”的特殊结构,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红树林生存环境中白鹭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级,若被污染,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则白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3)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①根冠、②分生区、③伸长区、④成熟区。
32.(2014·内江)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经由正当研究方法的过程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后,回味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体验科学探索历程而进行的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请你认真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探索一:植物靠什么长大?
17世纪,比例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重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为此他做了柳树苗生长实验,如图1所示:
探索二:植物能否净化空气?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勒用一株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2所示:
(1)分析探索一可知,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 .
(2)分析探索二可知,普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 .普罗斯特勒有一次晚上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分析其原因是植物在夜晚 .
(3)探索三:植物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该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一种盆栽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无叶绿体)界限清晰,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图3中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将装置置于光下.
步骤二:6小时后将叶片A,B同时摘下,用图3中乙所示操作进行处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B两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
①从实验装置看,图甲所示装置可探究的两个变量是 .
②从实验结果分析,A叶片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其原因是 ,B叶片绿色部分变蓝,其原因是实验前叶片内存有 的缘故.
③实验现象表明,该实验失败.于是小组同学认真分析实验过程,查找失败的原因,在小组讨论会上,小明同学发言说,要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之前应该首先对植物进行 处理.
【答案】(1)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2)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
(3)叶绿体和二氧化碳;没有叶绿体;淀粉;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发现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解:(1)由图1可知,赫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雨水,因为他控制的变量只是浇雨水.通过上面的几个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柳树增重的80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90克,说明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无机盐,增重的80000﹣90═79910克来自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水只是部分被植物吸收进行了光合作用,其余的大部分都用于了蒸腾作用).(2)由图2可知,第一组实验将小白鼠和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由于小白鼠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很快,钟罩内的氧气就被消耗殆尽,小白鼠因缺氧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蜡烛也因缺氧无法燃烧而熄灭;第二组实验将小白鼠和新鲜的薄荷枝同时放在密封的钟罩内,如果放在光下,因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给小白鼠呼吸,小白鼠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如果是在晚上或是黑暗处做此实验,由于植物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却极强,植物和小白鼠就会因争夺氧气呼吸而都无法存活.此实验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3)①由图3可知,本题的选材是斑叶植物,告诉我们材料的本身存在对照组,就是有叶绿体部分和无叶绿体部分,惟一变量就是叶绿体,该对照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叶绿体;从实验装置可以看出A叶片与B叶片所处的环境不同,A叶片在空气中有二氧化碳,而B叶片在塑料袋内,由于有固体氢氧化钠的存在,吸收袋内的二氧化碳,故B叶片处的环境中无二氧化碳,惟一变量是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对照实验是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对照组应该是A叶片的与B叶片的绿色部分.②叶片A非绿处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按理B叶片的绿色部分应该没有淀粉产生,而实验中B叶片有淀粉产生,说明实验步骤中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实验步骤,实验时是将装置直接放在阳光下进行实验的,由于B叶片在装入塑料袋前已经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所以原来制造的淀粉仍然能使碘液变蓝,使实验结果不明显出现错误.③要排除B叶片内原有淀粉的干扰,可以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在黑暗的环境里,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把原有的淀粉消耗尽,这样就不能干扰实验了.
故答案为:(1)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2)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黑暗中植物不能产生氧气,故小白鼠死亡(3)①叶绿体和二氧化碳;②没有叶绿体;淀粉;③在实验前,将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2)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3)分析图3该同学设置的实验装置可知,该装置可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叶片A的绿色部分和叶片B的绿色部分,变量分别是叶绿体和二氧化碳,结合图示进行解答.
33.(2016·泰安)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请要析回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 传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 两大功能,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2)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如图1,结构②细胞排列整齐,像栅栏;结构③细胞排列疏松,有很多气室;结构④大量集中在结构②中;以上特点既有利于叶肉细胞吸收更多的 ,又使 容易到达叶肉细胞,发达的[ ] ([ ]中填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结构名称)能及时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某些原料和产物,叶片上述特点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3)某实验小组研究“光合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况的绿藻,培养液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分析,在A点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②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 合成有关,经查阅资料得到证实.③在C点,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答案】(1)化学能;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阳光;二氧化碳;⑤;叶脉;1
(3)呼吸作用;叶绿素;大于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自身复杂的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给其他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大功能,“使生物与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
(2)“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如图1,结构②细胞排列整齐,像栅栏;结构③细胞排列疏松,有很多气室;结构④大量集中在结构②中”;以上特点既有利于叶肉细胞吸收更多的阳光,又使二氧化碳容易到达叶肉细胞,发达的[⑤]叶脉能及时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某些原料和产物,“叶片上述特点适于进行光合作用”.
(3)“某实验小组研究“光合强度对植物产生氧的影响”.用培养液X和培养液Y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况的绿藻,培养液X含有绿藻所需全部无机盐,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据图分析,在A点光照强度为0,绿藻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培养液中的净氧量为负值.②“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培养液Y中的绿藻一段时间后颜色变黄”,表明绿藻没有形成叶绿素,因此推测含镁的无机盐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经查阅资料得到证实”.③在C点,绿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被绿藻的呼吸作用消耗,因此培养液X中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大于(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培养液中的净氧量.
故答案为:(1)化学能;食物链(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阳光;二氧化碳;⑤;叶脉
(3)呼吸作用;叶绿素;大于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次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3)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叶片的结构如图:
.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4)图中,①表皮、②栅栏组织、③海绵组织、④叶绿体、⑤叶脉、⑥保卫细胞,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功能、叶片的结构以及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