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科学探究 期末复习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科学探究 期末复习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30 12: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1.5科学探究期末复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现有两个大小相同、制作材料不同的小球,为了比较它们的弹性好坏,应选择下列中的哪一个方案?(  )
A.手触摸小球,感觉哪一个球较软,软的小球弹性好
B.让两球从同一高处静止下落,反弹高的小球弹性好
C.把两球从同一高处向地面掷,反弹高的小球弹性好
D.把两球向墙壁扔去,反弹后离墙壁远的小球弹性好
2.作出假设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是作出假设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假设
C.假设是凭已有知识或经验对问题作出的设想,故假设都是正确的
D.按探究方案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结论与假设不符,则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3.为了解温州市“明眸皓齿”工程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4.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 D.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
5.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理由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经历190次失败之后,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思考
6.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下列对探究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猜想和假设可以不受限制,随意猜想 B.平时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善于提出问题
C.收集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改动数据 D.分析论证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权威
7.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说它可能是酒精,于是打开瓶塞闻气味。对于“打开瓶塞闻气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方案 D.收集证据
8.小茗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块,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妈妈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猜想和设计实验 B.设计实验和获得结论 C.猜想和反思评价 D.猜想和进行实验
9.人们猜想,长时间的电脑电磁辐射是否对动物的身体产生伤害,有人进行了动物实验:将健康状况和年龄等相同的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喂养情况相同。一组为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另一组为辐射组,置于通电电脑前35cm处。实验60天后获得数据如下表,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组别 雄性大鼠数(只) 体重增长量(g) 精子畸形率(%)
对照组 8 86.32±14.08 38.5
辐射组 8 31.25±11.48 99.3
A.电脑电磁辐射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影响
B.电脑电磁辐射会对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造成伤害
C.接受的电脑电磁辐射越强,动物的生殖能力越弱
D.动物的体重增长越慢,精子的畸形率越高
10.武城县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不同类化肥对校园植物的影响进行探究,他们认真思考并设计了使用某种新型化肥和使用常规用的化肥对校园某一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步骤,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施计划
11.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建雄证实,结果只有杨振宁、李政道状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
A.建立假说 B.实验论证 C.详细观察 D.提出问题
12.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植等量的水稻苗和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3中杂草(均为1株/米 ),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即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水稻对福寿螺生长的影响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
C.分析下图得知福寿螺对狐尾草的去除效果最差
D.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福寿螺→水稻
13.为探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外设计并开展了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百合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B.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
C.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是24小时光照、20℃
D.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
14.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得出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紧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进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中,扎紧袋口,放在25℃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0℃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A.甲与乙两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B.甲与丙两组实验的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C.该实验提示我们,低温和干燥有利于食品的储存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探究题
15.某学习小组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烧杯内的水倒在了课桌上,小明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小红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课桌上的水擦干了,小明不解,虚心请教小红是怎么回事?小红只是告诉他:“我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于是他们想到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涤纶布各一块,足量的水。
(4)主要步骤:在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杯中所剩水量,将现象记入表中: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料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5)得出结论。
(6)合作、交流与评价: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___类的布料来做夏装。
16.某天,科学老师上课的时候需要擦黑板,但是他一时找不到黑板擦,学生提醒老师可以用湿抹布来代替,结果湿抹布擦拭黑板的效果非常好。
(1)请根据这个生活现象,小科进行小研究,他设计了一个记录表:
抹布含水量 1/4杯水 1/2杯水 3/4杯水 1整杯
擦拭效果
他想研究的科学问题是__________ 。
(2)有同学说这个表格设置不严谨,请你指出并改正________。
(3)有同学说擦拭效果不够具体,不好记录,擦拭效果的好坏我们可以看什么?(写出一个即可)________ 。
17.针对塑料袋以及一次性塑料泡沫餐具被人们随意丢弃而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模拟实验,探究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回答探究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
实验材料:2粒大豆种子、2个栽种盆、土壤、塑料袋、直尺。
操作方案: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的土壤。
②将两粒相同的饱满的大豆种子分别栽种在A、B两个盆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定时浇水,培养一段时间。
③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定期测量A、B两组植株的高度(如图一);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A、B两组植株根系(如图二)。
实施计划:依据计划,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
(1)本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
(2)由图一可得出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只用了两粒种子,虽然都萌发生长,但是存在不合理之处,因为这种操作使实验_______。
(4)改进实验后,同学们仍发现塑料袋污染的土壤中,植物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由图二的实验结果分析,你觉得导致这一实验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
18.下图甲为某中学“科技文化节”的纸飞机项目海报。
小明同学用相同的A4纸折叠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纸飞机(如图乙),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平均飞行距离,结果如下表一:
表一:纸飞机平均飞行距离
纸飞机大小 纸飞机飞行距离平均值《厘米)
中翅型 平头型 尖头型 波浪型
大 446 272 234 539
中 334 175 201 372
小 171 146 176 188
(1)本实验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
(2)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
(3)根据表一数据,小明想取得最好成绩,应采取哪种折叠方式:__________。
19.小雨同学喜欢观察鸟的行为。冬天她吸引金翅雀到她家后院吃食物。夏天的时候小雨看到过金翅雀在她家的后院吃蓟的种子,于是她想知道那是不是它最爱吃的食物。小雨用三种食物喂它,想知道它最爱吃哪种食物,这三种食物分别是蓟的种子、太阳花的种子和谷物。
(1)小雨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该假设,小雨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是:
①用不同数量的三种种子喂鸟;
②定期观察、记录三种种子被吃掉的数目;
③连续观察、记录几天。上述实验过程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她指出来并改正。
错误之处:___________(填序号),改正: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什么连续观察、记录几天?___________。
(4)实验中什么数据支持她的假设?___________。
20.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发了一种能使老鼠“返老还童”的方法,把年轻鼠的血液注射到年老鼠的体内,后者出现“返老还童”的特征,这一突破性成果或许能给延缓衰老的研究带来新的希望。下面是某实验小组针对上述报导做的实验设计方案:
组别 A组 B组 C组
实验准备 分别抽取血型、大小相同的3月齡和18月龄健康鼠的血液若干mL
实验材料 18月龄鼠 18月龄鼠 3月龄鼠
实验步骤 注射等量18月龄鼠血液 注射等量3月龄鼠血液 注射等量18月龄鼠血液
实验现象
(注:3月龄鼠为年轻鼠,18月龄鼠为年老鼠)
(1)探究“年轻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应选取哪两个组分别进行对照___________组作为对照实验。
(2)请根据题意,预测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的是___________组。
(3)方案中的A组和C组进行对比,其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1.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下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1)C装置水较多且在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图中存在______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照可以检验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合适的温度条件。
(3)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写出一种防止萌发的措施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手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故用手触摸两球感受软硬程度来比较两球的弹性大小不合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控制了高度、初速度,反弹的越高的球弹性越大,磁方案最合理,故B符合题意。
C.因掷出球时的力度、高度都会影响球反弹的高度,掷球的力度、高度未知,所以不能通过们反弹的高度来比较弹性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因扔球的力度会影响球反弹的距离,扔球的力度未知,所以不能通过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来比较弹性大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作出假设,A错误。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结论,B错误。
C、作出假设是对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假设不一定都是正确的,C错误。
D、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D。
3.D
【详解】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个过程属于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分析】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大雁何时南飞,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否受温度影响,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哪种颜色月季花好看,没有科学研究价值,不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C。
5.B
【详解】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发现,告诉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应积极实验。
故选B。
6.A
【详解】
A.科学的猜想是有依据的,尊重事实的,而不是随意猜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合理的问题,符合科学探究过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要以事实为准,不能修改数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析论证过程中,以数据和现象为依据,得出科学的结论,不能盲目相信权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打开无色液体,闻气味,是为了获得相关的现象,属于收集证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妈妈说:“可能是蜡烛,也可能是小石子”,该说法属于妈妈的猜想和猜测。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爸爸的说法是在妈妈的猜测上,去设计实验,A符合题意。
故选A。
9.B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对照组和辐射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电脑电磁辐射,对照组无电脑电磁辐射体重增长数高、精子畸形率低;辐射组有电脑电磁辐射体重增长数低、精子畸形率高。因此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电脑电磁辐射影响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故选B。
【点睛】
正确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表格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10.C
【分析】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详解】
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②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②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武城县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不同类化肥对校园植物的影响进行探究,他们认真思考并设计了使用某种新型化肥和使用常规用的化肥对校园某一种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步骤,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的制定计划。
故选C。
【点睛】
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11.D
【详解】
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建雄证实,结果只有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分析】
1、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大小。
2、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引入后,水稻增长率均为负值,说明福寿螺主要以水稻苗为食。
【详解】
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对水稻及其它杂草植物的生长影响,A错误。
B.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大小,B错误。
C.由题图可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对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没有影响,说明福寿螺对狐尾草的去除效果最差,C正确。
D.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引入后,水稻增长率均为负值,说明福寿螺主要以水稻苗为食,食物链是:水稻→福寿螺,D错误。
故选C。
13.B
【分析】
根据图示内容分析解答。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百合种子萌发不但受温度影响,也受光照的影响,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12小时光照、20℃时,就是百合种子萌发的最好环境条件,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也不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D错误。
故选B。
【点睛】
读懂图示是解题的关键。
14.C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A.甲和乙两组中桔皮含水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霉菌的生长需要水,A错误。
B.甲和丙有水分和温度两个变量,不能构成一组对照,B错误。
C.由甲和乙、乙和丙两组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食品保存时应注意低温、干燥。C正确。
D.霉菌和细菌结构上的不同是霉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点睛】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5.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等量 棉布
【分析】
控制变量法是指当多因素(多变量)影响某一物理量时,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详解】
(2)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假设,即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4)布的种类作为变量,因此其余的量是控制的量,即倒入的水应该等量。
(6)根据表中数据,杯内剩余水量不同,即得出:布的吸水能力与布的种类有关。杯中所剩水量,放棉布的最少,即棉布的吸水性最好,夏天最好用棉类的布料做夏装。
16.抹布含水量对黑板擦拭效果是否有影响? 缺少对照组,应增加一组抹布含水量为0(不含水的抹布)的对照组 干净程度,落灰情况,水渍残留等(写出一个即可)
【分析】
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
(1)实验中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只有抹布含水量不同,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抹布含水量对黑板擦拭效果是否有影响?
(2)实验应当设置对照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应增加一组抹布含水量为0(不含水的抹布)的对照组。
(3)擦拭的越干净说明擦拭效果好,不干净说明擦拭效果差。
17.塑料废弃物 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偶然性增大 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 由于塑料污染,植物根系无法正常发育,导致植株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生长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结合实验探究中的对照试验进行回答。
【详解】
(1)该实验操作方案: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栽种盆分别标号为A、B,在A盆中放入普通土壤,B盆中放入等量的加入若干塑料袋的土壤。其余条件相同,因此本实验变量是塑料废弃物。
(2)根据实验结果:A盆中豆苗生长发育良好, B盆豆苗生长发育迟缓。因此可以得出,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3)因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且种子不处在休眠期。实验时如果取两粒种子偶然性太大。所以实验时为避免偶然性常取多粒种子,如10粒。
(4)改进实验后,同学们仍发现塑料袋污染的土壤中,植物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中的塑料废弃物对植物生长有不利影响。
(5)根据图二可知,B盆植株由于塑料污染导致根系无法正常发育,从而使得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18.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飞机的大小与形状有什么关系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大的波浪型飞机
【分析】
根据实验区分析,实验的目的,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平均飞行距离,改变飞机大小和形状,通过记录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得出结论,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设置不同的变量:纸飞机的形状和纸飞机的大小。
【详解】
(1)[1]实验中根据表格分析,第一列显示的是纸飞机的大小不同,还选择了不同形状的飞机中翅型、平头型、尖头型、波浪型,故小明研究的问题是纸飞机飞行的距离和纸飞机的大小以及形状有什么关系?
(2)[2]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地球对物体都有引力作用,不同的地点是为了避免其它的因素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干扰,避免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使实验不准确。
(3)[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中、小的飞机中纸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446cm>334cm>171cm,故选择大飞机飞的远,又有不同形状的飞机中翅型、平头型、尖头型、波浪型纸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分别是:539cm>446cm>272cm>234cm,故波浪型的飞行距离更远。
19.金翅雀最喜欢吃蓟的种子 ① 用数量相同的三种种子喂鸟 如果观察时间过短,不能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蓟的种子被金翅雀吃掉得最多
【详解】
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蓟的种子是金翅雀最爱吃的食物”,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种子,就要设置以种子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
(1)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根据探究的问题:蓟的种子是金翅雀最爱吃的食物吗?因此可以假设:蓟的种子是金翅雀最爱吃的食物。
(2)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蓟的种子是金翅雀最爱吃的食物”,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种子,就要设置以种子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因此,上述实验过程中有一处错误是①,用相同数量的三种食物种子若干喂金翅雀。
(3)在实验中必须连续观察、记录几天,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可采用多次观察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但是不可避免。
(4)通过统计的数据,蓟的种子数量减少最多,也就是蓟种子被食数目最多,说明金翅雀喜欢吃蓟的种子。
20.A和B B 年老鼠的血液会对年轻鼠有影响吗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如A与B以年轻鼠的血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年轻鼠的血液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A与C以不同年龄的鼠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年老鼠的血液会对年轻鼠产生影响。
【详解】
(1)分析表中的实验设计可知:为探究年轻鼠的血液是否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该实验方案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A与B以年轻鼠的血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年轻鼠的血液会对年老鼠产生影响。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B组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
(3)A与C以不同年龄的鼠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年老鼠的血液会对年轻鼠有影响吗?
21.隔绝空气 4 D E 干燥
【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探究这些条件时我们用对照实验的方法。
【详解】
(1)水较多且没过种子,上有油层,我们知道空气难溶于油,可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2)A、B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B、C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B、D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D、E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图中存在4组对照实验,其中D、E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D和E对照可以检验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合适的温度条件。
(3)“若要将种子邮寄给远方的朋友”,必须防止其萌发,要尽量排除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因此种子袋应采取的防止其萌发的措施是干燥(或密封、或低温、或充二氧化碳、或充氮气、或真空包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