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十三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八下第2、4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十三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八下第2、4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9 15:31:03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十三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八下第2、4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
【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根据图片可知,“○”表示氢原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带负电荷,为电子;c带正电荷,为质子,因此b为不带电的中子。
A.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c决定,故A错误;
BC.原子中,质子数c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a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质子c和中子b上,电子a几乎没有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  )
A.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C.玻尔的分层模型 D.电子云模型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史分析判断。
【解答】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电子云模型,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如图所示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硼元素的符号为B;质子数为5,因为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因为元素名字中没有金字旁,所以为非金属元素,故A、B、C正确不合题意;
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没有单位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若以●表示氩原子,则氩气是以下列何种形式存在(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存在形式分析判断。
【解答】氩气为惰性气体,也是稀有气体,它们通常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不会多个构成分子,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硝酸铜 Cu(NO3)2 B.硫酸铝 AlSO4
C.二氧化氮 NO2 D.氧化亚铁 FeO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A.硝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NO3)2,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SO4)3,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O2,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O,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化合物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C2H2 B.C2H4 C.C2H6 D.CH4
【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含碳的质量分数对比即可。
【解答】将C2H2、C2H4、C2H6、CH4中碳原子都变为1,则化学式变为CH、CH2、CH3、CH4,分子相同,分母最小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因此C2H2最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2NO2——2个一氮化二氧分子
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Na+——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B正确;
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C错误;
D.2H——1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9.(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
A.NaCl B.NaNO3 C.CaCl2 D.KCl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团的定义判断。
【解答】在NaNO3中,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一个硝酸根原子团,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理解和认识判断。
【解答】A.分子和原子不带电,只有离子带电,故A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故B错误;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而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故C错误;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D正确。
故选D。
1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红豆杉被认为是一种抗癌植物,因从红豆杉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C47H51NO14)对癌症疗效突出。紫杉醇是一种白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杉醇是一种氧化物
B.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53
C.直接用水溶解就可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
D.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7:51:1:14
【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紫杉醇的溶解性判断;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根据化学式 C47H51NO14 可知,紫杉醇由4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7+1×51+14×1+16×14=853,故B正确;
C.紫杉醇难溶于水,因此不能直接溶于水进行提取,故C错误;
D.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7):(1×51):(14×1+):(16×14)=564:51:14:224,故D错误。
故选B。
1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O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O2是由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和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 H2O2 可知,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各种水中,含有的分子种类数最少的是(  )
A.江河水 B.矿泉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数越多,则组成的物质种类越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江河水、矿泉水和自来水中,除了水以外,还存在大量的不溶和可溶性的杂质,而蒸馏水为纯水,即只有水分子,因此含有分子种类数最小的是蒸馏水,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
【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A.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但是两种物质,它们在一起组成混合物,故A错误;
B.钢由铁元素和碳元素组成,为混合物,故B错误;
C.同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因此同种分子肯定构成纯净物,故C正确;
D.不同分子组成不同物质,肯定形成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降低绿化树的蒸腾作用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保护幼根和根毛,增强根的吸水能力,A正确;
B.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是为了修剪树形,B错误;
C.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C正确;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B。
1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在下图所示土壤中种植玉米,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  )
A. B.
C. D.以上三者均可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为均匀;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该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湿、保肥能力较强的;二而玉米适宜在干燥的土地上生长,排除B,A水分太少,不适宜。结合题意。
故选C。
17.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D。
18.(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植物无土栽培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植物能从培养液里获得充足的(  )
A.无机盐和氧气 B.有机物和水分
C.氧气和水分 D.水分和无机盐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解答】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故选D。
19.(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小明发现家里的菜园里长的青菜叶子发黄,你应该建议他施适量的(  )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锌肥
【答案】B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植物缺氮时生长速度会变慢,植株变的矮小,叶片会缺绿,颜色变为黄绿色。缺磷时容易导致贪青,果实成熟的较晚。缺钾的症状是叶片边缘会有灼烧状,先虫老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且会有斑点,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小明发现家里的菜园里长的青菜叶子发黄,肯定缺乏氮元素,应该施加氮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了解植物体吸收水分及散失水分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据此答题。
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叶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根内的导管与地上部分茎、叶的导管相通,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2、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根、茎、叶中导管运输。少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所以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故选B。
2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成熟区 D.导管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流出的液体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将树皮割破后,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因此会从筛管中流出液体(有机物)。
故选A。
2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很多。如用指南针定方向;利用北极星定方向;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定方向,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等。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选C。
2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乙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明确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解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
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甲、丙两盆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而乙和丁则控制了变量的唯一,一个有叶,一个无叶,其他条件都一样。
故选B。
2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以下情况中,细胞会失水的是(  )
A.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 B.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浓盐水中
C.玫瑰花枝插在清水中 D.人体血红细胞放在生理盐水中
【答案】B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原理,看细胞液和细胞外溶液浓度哪个大,水总是流向浓度大的一方。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A.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吸水;
B.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浓盐水中,失水;
C.玫瑰花枝插在清水中,吸水;
D.红细胞放在生理盐水当中,它是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的,因为细胞的生活环境就是这种类型的。
故选B。
2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将一定量燃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 毫升, 过滤并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粉状残留物。这些物质可能是(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砂粒 D.腐殖质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6分)
2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请观察四个微粒的构成,回答有关问题:表中   (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   互称同位素原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 0 1
B 1 1 1
C 1 0 0
D 11 12 11
【答案】ABC;AB;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同种元素的质子数肯定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如果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那么带正电荷,为阳离子;如果质子数小于电子数,那么带负电荷,为阴离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A、B、C中质子数相同,都是1,属于同种元素;
AB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原子;
C的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0,则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带正电荷,为阳离子。
27.(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符号Cu能表示以下意义:   。
【答案】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符号Cu能表示以下意义: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28.(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甲图是人体中元素质量分数模型,则A代表的一种元素是   ;(写元素名称)
(2)小明模仿甲图构建了NH4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乙图),则乙图中表示氮元素的是   。
【答案】(1)氧元素
(2)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所含元素的知识分析判断。
(2)根据图示分析B所占比例的大小,再计算NH4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根据图示A代表的肯定是氧元素。
(2)经计算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NH4NO3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5%;NH4N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乙图中表示氮元素的是B。
29.(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有   ;属于化合物有   ;属于单质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生理盐水;④洁净的空气;⑤铁;⑥冰水混合物;⑦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答案】③④;①⑥⑦;②⑤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为化合物;
②氧气为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为单质;
③生理盐水由水和氯化钠组成,因此为混合物;
④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为混合物;
⑤铁为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为单质;
⑥冰水混合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⑦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为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③④;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⑥⑦;属于单质的②⑤。
30.(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请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填空:
(1)2个氮原子:   ;
(2)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
(3)3个硫酸根离子:   ;
(4)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5)地壳中元素种类很多,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
【答案】(1)2N
(2)
(3)3
(4)2P2O5
(5)Al2O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原子;
(2)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3)在原子团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离子;
(4)根据名称确定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和种类,然后写出分子式,最后在前面加数字表示个数。
(5)根据地壳的元素含量和分布确定元素名称,进而写出物质的名称。
【解答】(1)N表示一个氮原子,在前面加2表示2个氮原子,符号为:2N;
(2)在镁的元素符号正上方写+2表示它的化合价,符号为: ;
(3)硫酸根离子为SO42-,在前面写3表示个数,符号为:3SO42-;
(4)五氧化二磷分子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组成,即P2O5,在前面写2表示分子个数,符号为: 2P2O5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二者组成的物质为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Al2O3 。
3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分析与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请仔细分析下列物质排列的顺序,HCl、Cl2、HClO、   、HClO4,发现其排列的规律,然后从下列四种物质中选取一种适当的物质,把该物质的序号填入上面的横线内。①HNO3;②Cl2O7;③KClO3;④NaCl
【答案】③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分别计算出各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分析其中的规律,最后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HCl、Cl2、HClO、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0、+1、+7,因此它们是按照氯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则横线部分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该大于1小于7。在 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正好符号要求,故选③。
3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
(1)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一般要求无土栽培于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目的是   (填“减弱”或“增强”)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
(2)无土栽培的植物是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的。
(3)选择两株生长状况相似,叶片数量不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入烧杯中。烧杯装有用油层密封的、质量和浓度相同的同种营养液,将烧杯置于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同时将两烧杯置于同处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再放回原天平托盘上,天平的指针将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
【答案】(1)减弱
(2)根
(3)右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掌握无土栽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解答】(1)式①是光合作用,式②是呼吸作用,晚上温度降低,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主要器官是根。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图中可以发现,左边植物的叶子数量比右边叶子的数量多,所以蒸腾作用左边比右边强,水分散失更多,左轻右重。天平的指针将会向右偏转。
3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叶片上的气孔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   ;②   。
(2)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   ,这样可以减少植物水分散失。(填“甲”或“乙”)
(3)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   (填“上”或“下”)表皮。
【答案】(1)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2)甲;乙
(3)下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1)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所以③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由于气孔分布在表皮上,所以①为表皮细胞。
(2)图甲表示气孔开放,图乙表示气孔关闭。气孔的开放闭合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后,气孔关闭。
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气孔开放便于气体进出,这时蒸腾作用较强,所以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甲;
在炎热的夏天中午,保卫细胞失水多,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乙,这样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
(3)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植物叶片内的气孔,在下表皮分布的要比下表皮的多。因此,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下表皮,因为下表皮气孔多。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4分)
3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卢瑟福的观点是____________。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是可分的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答案】(1)A;C
(2)B;C;E;F
(3)A
(4)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①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②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判断;
③根据力和质量的关系判断;
(2)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卢瑟福的观点的内容;
(3)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分析判断。
(4)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原子内质子数不同。
【解答】(1)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电磁力,也就是原子核的电磁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因此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它们受到的电磁力很大,即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C正确。
故选AC。
(2)根据卢瑟福的观点可知,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周围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外围是绕原子核空间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因此原子是可分的,故B、C、E、F正确,而A、D错误。
故选BCEF。
(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4)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原子内的质子数不同,因此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5分)
3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阻止水的蒸发
(2)把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
(3)其他条件相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活体表面进行蒸发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发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保持适量的水分。当气孔张开时蒸发蒸腾作用强烈、散失的水分多,当气孔闭合时蒸发蒸腾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影响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外界条件有光照和温度,一般在晴朗无风的夏天,土壤水分供应充足,蒸发蒸腾作用强烈,而在阴雨天气蒸发蒸腾作用比较弱。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
(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
(3)由1和2两组数据可知,温度、光照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小,失水速度越大,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 。
3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
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S=   。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每100g 合格奶粉中含蛋白质约18 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60∶11∶32∶14∶32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18g×16%=2.88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氮的质量=蛋白质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可知 C5H11O2NS ,
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S=(12×5):(1×11):(16×2):(14×1):(32×1)=60:11:32:14:32.
37.(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钱江晚报报道舟山“碘过量”:有舟山市民说,一位原本很帅气的舟山小伙子,因患甲状腺疾病,眼球突出,脖子粗大,身体消瘦。因此呼吁大家再也不能吃加碘盐了。舟山的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因此开展了“舟山海岛地区城镇居民甲状腺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浙江沿海地区食盐中是否有必要加碘值得关注”。
产品标准号 GB5461—2016
配料 精制食盐(NaCl)碘酸钾(KIO3)
质量等级 一级
含碘量 (35土15)mg/kg
食用方法 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储藏方法 密封保存、防潮防热
分装日期 见封口
(1)如图甲是上述调查得到的图表之一,此图表能够反映出的信息是_________;
A.该地区居民中患甲状腺瘤的男性人数是女性的一半
B.该地区女性居民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
C.该地区居民中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
D.该地区居民比其他地区居民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
(2)“加碘盐”,食盐中加入的“碘”是_________。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3)下表为某品牌食盐的产品说明,其中“含碘量(35±15)mg/kg”表示在每千克“加碘盐”中含碘质量为(35±15)毫克,符合国家食盐含碘量的标准。以含碘量35毫克/千克为标准,食盐厂家应该在1千克食盐中加入多少毫克碘酸钾?
【答案】(1)B
(2)B
(3)1千克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的质量:。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条形图中的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2)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3)碘酸钾的质量=。
【解答】(1)A.根据图片可知,患甲状腺瘤的男性为:3+107+10+1=121(人),女性为:22+253+26+2+2=305(人),因此男性不够女性的一半,故A错误;
B.由于女性人数占比很大,岁哦哟该地区女性更溶液患甲状腺疾病,故B正确;
C.没有与往年数据进行比较,无法得到明显增多的结论,故C错误;
D.没有与其他地区的数据对比,不能得到本地居民更溶液患甲状腺疾病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2)“加碘盐”,食盐中加入的“碘”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为碘元素,故选B。
(3)1千克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的质量:。
1 /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十三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卷(八下第2、4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所示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  )
A.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C.玻尔的分层模型 D.电子云模型
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如图所示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若以●表示氩原子,则氩气是以下列何种形式存在(  )
A. B. C. D.
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物质中,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硝酸铜 Cu(NO3)2 B.硫酸铝 AlSO4
C.二氧化氮 NO2 D.氧化亚铁 FeO
7.(2020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化合物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
A.C2H2 B.C2H4 C.C2H6 D.CH4
8.(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2NO2——2个一氮化二氧分子
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9.(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有一些物质,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下列物质中含有原子集团的是(  )
A.NaCl B.NaNO3 C.CaCl2 D.KCl
10.(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红豆杉被认为是一种抗癌植物,因从红豆杉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C47H51NO14)对癌症疗效突出。紫杉醇是一种白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杉醇是一种氧化物
B.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53
C.直接用水溶解就可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
D.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7:51:1:14
1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O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O2是由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各种水中,含有的分子种类数最少的是(  )
A.江河水 B.矿泉水 C.自来水 D.蒸馏水
1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物质
1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降低绿化树的蒸腾作用
C.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
1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若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则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在下图所示土壤中种植玉米,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  )
A. B.
C. D.以上三者均可
17.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18.(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植物无土栽培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植物能从培养液里获得充足的(  )
A.无机盐和氧气 B.有机物和水分
C.氧气和水分 D.水分和无机盐
19.(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小明发现家里的菜园里长的青菜叶子发黄,你应该建议他施适量的(  )
A.磷肥 B.氮肥 C.钾肥 D.锌肥
20.(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将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该过程中,这部分水依次经过的主要结构是(  )
A.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叶肉
B.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C.根尖成熟区→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脉筛管→叶片气孔
D.根尖分生区一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2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成熟区 D.导管
2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2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最好选择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  )
A.甲和丁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乙
2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以下情况中,细胞会失水的是(  )
A.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 B.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浓盐水中
C.玫瑰花枝插在清水中 D.人体血红细胞放在生理盐水中
2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将一定量燃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 毫升, 过滤并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粉状残留物。这些物质可能是(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砂粒 D.腐殖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6分)
2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请观察四个微粒的构成,回答有关问题:表中   (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   互称同位素原子,属于阳离子的是   。
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A 1 0 1
B 1 1 1
C 1 0 0
D 11 12 11
27.(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符号Cu能表示以下意义:   。
28.(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现象,可以更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1)甲图是人体中元素质量分数模型,则A代表的一种元素是   ;(写元素名称)
(2)小明模仿甲图构建了NH4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乙图),则乙图中表示氮元素的是   。
29.(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有   ;属于化合物有   ;属于单质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生理盐水;④洁净的空气;⑤铁;⑥冰水混合物;⑦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30.(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请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填空:
(1)2个氮原子:   ;
(2)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
(3)3个硫酸根离子:   ;
(4)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5)地壳中元素种类很多,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
31.(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分析与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请仔细分析下列物质排列的顺序,HCl、Cl2、HClO、   、HClO4,发现其排列的规律,然后从下列四种物质中选取一种适当的物质,把该物质的序号填入上面的横线内。①HNO3;②Cl2O7;③KClO3;④NaCl
32.(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门技术。
(1)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绿色植物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一般要求无土栽培于温室棚内,晚上的温度低些。目的是   (填“减弱”或“增强”)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
(2)无土栽培的植物是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无机盐的。
(3)选择两株生长状况相似,叶片数量不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入烧杯中。烧杯装有用油层密封的、质量和浓度相同的同种营养液,将烧杯置于已调节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同时将两烧杯置于同处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再放回原天平托盘上,天平的指针将会向   (填“左”或“右”)偏转。
33.(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如图是叶片上的气孔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   ;②   。
(2)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   ,这样可以减少植物水分散失。(填“甲”或“乙”)
(3)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   (填“上”或“下”)表皮。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4分)
34.(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
(1)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
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卢瑟福的观点是____________。
A.原子是不可分的
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C.原子是可分的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4)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5分)
35.(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6.(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中与水反
应,生成氨基酸,蛋氨酸(分子式为C5H11O2NS)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S=   。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每100g 合格奶粉中含蛋白质约18 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为多少?
37.(2019八下·西湖开学考)钱江晚报报道舟山“碘过量”:有舟山市民说,一位原本很帅气的舟山小伙子,因患甲状腺疾病,眼球突出,脖子粗大,身体消瘦。因此呼吁大家再也不能吃加碘盐了。舟山的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因此开展了“舟山海岛地区城镇居民甲状腺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浙江沿海地区食盐中是否有必要加碘值得关注”。
产品标准号 GB5461—2016
配料 精制食盐(NaCl)碘酸钾(KIO3)
质量等级 一级
含碘量 (35土15)mg/kg
食用方法 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储藏方法 密封保存、防潮防热
分装日期 见封口
(1)如图甲是上述调查得到的图表之一,此图表能够反映出的信息是_________;
A.该地区居民中患甲状腺瘤的男性人数是女性的一半
B.该地区女性居民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
C.该地区居民中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
D.该地区居民比其他地区居民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
(2)“加碘盐”,食盐中加入的“碘”是_________。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3)下表为某品牌食盐的产品说明,其中“含碘量(35±15)mg/kg”表示在每千克“加碘盐”中含碘质量为(35±15)毫克,符合国家食盐含碘量的标准。以含碘量35毫克/千克为标准,食盐厂家应该在1千克食盐中加入多少毫克碘酸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
【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根据图片可知,“○”表示氢原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a带负电荷,为电子;c带正电荷,为质子,因此b为不带电的中子。
A.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c决定,故A错误;
BC.原子中,质子数c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a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质子c和中子b上,电子a几乎没有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史分析判断。
【解答】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电子云模型,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在元素周期表中,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硼元素的符号为B;质子数为5,因为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因为元素名字中没有金字旁,所以为非金属元素,故A、B、C正确不合题意;
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没有单位g,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的存在形式分析判断。
【解答】氩气为惰性气体,也是稀有气体,它们通常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不会多个构成分子,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A.硝酸铜中铜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NO3)2,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SO4)3,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O2,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O,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A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含碳的质量分数对比即可。
【解答】将C2H2、C2H4、C2H6、CH4中碳原子都变为1,则化学式变为CH、CH2、CH3、CH4,分子相同,分母最小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因此C2H2最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析判断。
【解答】A.Na+——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
B.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B正确;
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故C错误;
D.2H——1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团的定义判断。
【解答】在NaNO3中,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一个硝酸根原子团,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理解和认识判断。
【解答】A.分子和原子不带电,只有离子带电,故A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故B错误;
C.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而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故C错误;
D.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和;
(3)根据紫杉醇的溶解性判断;
(4)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A.根据化学式 C47H51NO14 可知,紫杉醇由4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A错误;
B.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7+1×51+14×1+16×14=853,故B正确;
C.紫杉醇难溶于水,因此不能直接溶于水进行提取,故C错误;
D.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7):(1×51):(14×1+):(16×14)=564:51:14:224,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离子的理解和物质组成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 H2O2 可知,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分子数越多,则组成的物质种类越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江河水、矿泉水和自来水中,除了水以外,还存在大量的不溶和可溶性的杂质,而蒸馏水为纯水,即只有水分子,因此含有分子种类数最小的是蒸馏水,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A.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但是两种物质,它们在一起组成混合物,故A错误;
B.钢由铁元素和碳元素组成,为混合物,故B错误;
C.同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因此同种分子肯定构成纯净物,故C正确;
D.不同分子组成不同物质,肯定形成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保护幼根和根毛,增强根的吸水能力,A正确;
B.为道路边的绿化树剪枝,是为了修剪树形,B错误;
C.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C正确;
D.园艺工人在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移栽树苗的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B。
16.【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为均匀;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该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湿、保肥能力较强的;二而玉米适宜在干燥的土地上生长,排除B,A水分太少,不适宜。结合题意。
故选C。
17.【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D。
1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解答】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故选D。
19.【答案】B
【知识点】盐与化肥
【解析】【分析】植物缺氮时生长速度会变慢,植株变的矮小,叶片会缺绿,颜色变为黄绿色。缺磷时容易导致贪青,果实成熟的较晚。缺钾的症状是叶片边缘会有灼烧状,先虫老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且会有斑点,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小明发现家里的菜园里长的青菜叶子发黄,肯定缺乏氮元素,应该施加氮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了解植物体吸收水分及散失水分的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据此答题。
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总是比土壤溶液的浓度大,土壤里的水会渗入到根毛细胞里,再向表皮以内的细胞逐步渗入,最后进入导管,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叶被植物吸收进入导管;根内的导管与地上部分茎、叶的导管相通,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
2、植物吸收的水分90%以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根、茎、叶中导管运输。少部分用于植物的生命活动,绝大部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所以根尖成熟区→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导管→叶片气孔。
故选B。
21.【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流出的液体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将树皮割破后,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因此会从筛管中流出液体(有机物)。
故选A。
22.【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很多。如用指南针定方向;利用北极星定方向;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定方向,积极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身边的植物来判断正确位置等。
【解答】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选C。
2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明确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解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而我们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探究实验我们设计对照时应有唯一变量--有无叶。
同时我们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甲、丙两盆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而乙和丁则控制了变量的唯一,一个有叶,一个无叶,其他条件都一样。
故选B。
24.【答案】B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原理,看细胞液和细胞外溶液浓度哪个大,水总是流向浓度大的一方。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A.萎蔫的青菜放进清水中,吸水;
B.洋葱表皮细胞放在浓盐水中,失水;
C.玫瑰花枝插在清水中,吸水;
D.红细胞放在生理盐水当中,它是不会出现什么异常的,因为细胞的生活环境就是这种类型的。
故选B。
25.【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解答】土壤浸出液加热蒸干后残留白色固体是无机盐。
故选B。
26.【答案】ABC;AB;C
【知识点】同位素;元素的概念
【解析】【分析】同种元素的质子数肯定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如果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那么带正电荷,为阳离子;如果质子数小于电子数,那么带负电荷,为阴离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A、B、C中质子数相同,都是1,属于同种元素;
AB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原子;
C的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0,则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带正电荷,为阳离子。
27.【答案】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符号Cu能表示以下意义: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28.【答案】(1)氧元素
(2)B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人体所含元素的知识分析判断。
(2)根据图示分析B所占比例的大小,再计算NH4NO3中各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根据图示A代表的肯定是氧元素。
(2)经计算NH4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为35%;NH4NO3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5%;NH4N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乙图中表示氮元素的是B。
29.【答案】③④;①⑥⑦;②⑤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①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为化合物;
②氧气为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为单质;
③生理盐水由水和氯化钠组成,因此为混合物;
④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为混合物;
⑤铁为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为单质;
⑥冰水混合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⑦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为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则属于混合物的是③④;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⑥⑦;属于单质的②⑤。
30.【答案】(1)2N
(2)
(3)3
(4)2P2O5
(5)Al2O3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原子;
(2)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写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3)在原子团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离子;
(4)根据名称确定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和种类,然后写出分子式,最后在前面加数字表示个数。
(5)根据地壳的元素含量和分布确定元素名称,进而写出物质的名称。
【解答】(1)N表示一个氮原子,在前面加2表示2个氮原子,符号为:2N;
(2)在镁的元素符号正上方写+2表示它的化合价,符号为: ;
(3)硫酸根离子为SO42-,在前面写3表示个数,符号为:3SO42-;
(4)五氧化二磷分子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组成,即P2O5,在前面写2表示分子个数,符号为: 2P2O5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二者组成的物质为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 Al2O3 。
31.【答案】③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分别计算出各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分析其中的规律,最后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HCl、Cl2、HClO、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0、+1、+7,因此它们是按照氯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则横线部分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该大于1小于7。在 KClO3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正好符号要求,故选③。
32.【答案】(1)减弱
(2)根
(3)右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决此题的关键就是熟悉掌握无土栽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解答】(1)式①是光合作用,式②是呼吸作用,晚上温度降低,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主要器官是根。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图中可以发现,左边植物的叶子数量比右边叶子的数量多,所以蒸腾作用左边比右边强,水分散失更多,左轻右重。天平的指针将会向右偏转。
33.【答案】(1)表皮细胞;保卫细胞
(2)甲;乙
(3)下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1)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围成的空腔,所以③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由于气孔分布在表皮上,所以①为表皮细胞。
(2)图甲表示气孔开放,图乙表示气孔关闭。气孔的开放闭合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当保卫细胞吸水后,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后,气孔关闭。
在温暖的春夏早晨,气孔开放便于气体进出,这时蒸腾作用较强,所以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甲;
在炎热的夏天中午,保卫细胞失水多,植物叶片的气孔处于图中的乙,这样使得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
(3)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植物叶片内的气孔,在下表皮分布的要比下表皮的多。因此,做观察蚕豆叶气孔的实验时,一般取叶片的下表皮,因为下表皮气孔多。
34.【答案】(1)A;C
(2)B;C;E;F
(3)A
(4)质子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①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②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判断;
③根据力和质量的关系判断;
(2)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卢瑟福的观点的内容;
(3)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分析判断。
(4)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原子内质子数不同。
【解答】(1)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则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电磁力,也就是原子核的电磁力作用的范围很小,因此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B.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
C.极少数α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它们受到的电磁力很大,即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C正确。
故选AC。
(2)根据卢瑟福的观点可知,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很大,周围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外围是绕原子核空间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因此原子是可分的,故B、C、E、F正确,而A、D错误。
故选BCEF。
(3)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他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 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4)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原子内的质子数不同,因此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质子。
35.【答案】(1)阻止水的蒸发
(2)把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
(3)其他条件相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活体表面进行蒸发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发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保持适量的水分。当气孔张开时蒸发蒸腾作用强烈、散失的水分多,当气孔闭合时蒸发蒸腾作用弱、散失的水分少。影响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外界条件有光照和温度,一般在晴朗无风的夏天,土壤水分供应充足,蒸发蒸腾作用强烈,而在阴雨天气蒸发蒸腾作用比较弱。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
(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
(3)由1和2两组数据可知,温度、光照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小,失水速度越大,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 。
36.【答案】(1)60∶11∶32∶14∶32
(2)蛋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每100g合格奶粉中氮的质量:18g×16%=2.88g。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个数的乘积之比;
(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氮的质量=蛋白质的质量×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化学式可知 C5H11O2NS ,
蛋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S=(12×5):(1×11):(16×2):(14×1):(32×1)=60:11:32:14:32.
37.【答案】(1)B
(2)B
(3)1千克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的质量:。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条形图中的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2)根据元素的定义判断;
(3)碘酸钾的质量=。
【解答】(1)A.根据图片可知,患甲状腺瘤的男性为:3+107+10+1=121(人),女性为:22+253+26+2+2=305(人),因此男性不够女性的一半,故A错误;
B.由于女性人数占比很大,岁哦哟该地区女性更溶液患甲状腺疾病,故B正确;
C.没有与往年数据进行比较,无法得到明显增多的结论,故C错误;
D.没有与其他地区的数据对比,不能得到本地居民更溶液患甲状腺疾病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B。
(2)“加碘盐”,食盐中加入的“碘”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即为碘元素,故选B。
(3)1千克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的质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