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9 20:18:35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2021.12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术语,意象在新时期以来的文艺评论中运用得更为泛化,很多论
者甚至言必称“意象”。依笔者看,在很多当代论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为处处可见的
“主角”,有时并非必要,不加甄别地混用、泛用,对文艺批评来说,未必是好事。这两个概念
尽管多有交叉重叠,却又有内在区别。因此,有必要从本体意义上对“意象”概念正本清源
对“意象”“形象”之间的区别进行深入分析。
意象”的本义是什么 “意象”是“意”中之“象”,这个基本含义虽有些古老,但至今仍
未“失效”。真正将“意象”作为一个完整的、纯粹的文学理论范畴加以使用的,是中国著名
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命題是:“独照之匠窺意象而运斤。”无论如
何引申理解,刘勰此语都是对作家内在芑术思维的描述和概括,这是确定无疑的。整篇《神
思》都是在讲作家创作思维的运行规律和过程。
关于“神思”,或者称之为“灵感”“想象”“构思”,无论何种说法,论者都是在艺术创作思
维方式的层面上分析的。笔者认为:“神思”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艺术创作思维的枚心范
嗨,包括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创作冲动的发生机刽、艺术构思的基本性质、创作灵感的发
生状态、审美意象的产生过程以及作品的艺术传达阶段等,它是一个动态的运思过程及思
維方式,而非静态的概念。“独照之匠”意谓作家独到的观照能力,“窥意象而运斤”指作家
根据自己内心生成的形象进行“郢人运斤”般的艺术表现。“意象”是在作家的内心生成和
运化的,这对文学创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神思》篇的赞语中,刘鰓又有高度概括:“神
用象通,情变所孕。”就是说,文学创作的运思是以“意象”作为基本元素进行连通和运行的,
是由情感的变化所孕育的
形象”是指体现在作品文本中的艺术形象。如果说“意象”是生成于创作的内在运思
阶段,那么“形象”则主妥存在于文本之中。传统的文学理论教材大多将“形象”作为文学理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现代文阅读
)(19分)
1.B(“第一次使用了‘意象’这一词语”表述错误)
2.B(A项“对文学作品而言,意象比形象更重要”表述错误。C项“主要是因为”夸大其词
D项原文为“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艺术人物的气质、性情以及遭遇”,而“推断出”
其体”等表述应包括的是全部,与原文相矛盾)
3.A(绛珠仙草应是与林黛玉形象有“对应”艺术联系的诗化意象)
A.①“意象”是连通作家创作过程的基本元素,生成于创作的内在运思阶段,属于作家内在
艺术思维的范畴。②“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面、环境和一切有形的物体,主要存在于
文本之中。(共4分。每点2分,对每个概念的理解,虽表述顺序不同,但要点明确,亦可)
5.①材料一:先指出区别“意象”和“形象”的必要性,然后分别借助《文心雕龙》和《文学理论
基础》相关论述对“意象”和“形象”的内涵进行阐释,最后强调两个概念因含义不同而不
能相互替代
②材料二:先指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与其诗化意象存在对应关系,再结合具体例子
分别对构成“类性联系”与不构成“类性联系”的两类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共6分。每点3分,符合文章特点、意思对即可)
二)(16分)
6.A(B项“帮助万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务”错误。C项“骁勇善战”错误。D项“淡然”错误。
7.D(符合小传令兵的年龄的说法牵强)
8.①便于展现万里在战争环境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②从新兵万里的视角描写战争场景,更易于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和残酷;表现战友
们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在有限的篇幅内,塑造了万里、千里、平河、余从戎、雷公等众多志愿军战上的形象;②
通过战士们的表现,呈现出战争的宏大场面,营造出紧张残酷的氛围;③集中表现了战士
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战斗意志,和患难与共、生死相助的战友情谊。(共6分。每点
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分)
10.D(原文: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
皆善,太祖怒,出之。)
11.B(文中的“临御”指前一个意义)
12.C(“无所追求”错。文中的“无欲”是指在物质方面没有过多欲求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3.(1)我不打算授予他官职爵位,以后可以让他担任宰相辅佐你。(共4分。爵之以官、异
时、辅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陛下不诛杀了他,那么航会破坏国家法律,法律(被破坏)令人惋惜,这一个小
子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共4分。乱、可惜、竖子各1分,句意1分)
14.富弼认为这样做确实可以使言路畅通无阻;但因有的朝臣没有机会上殿当面奏事,致使
相关国事被耽搁。(共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二)(9分)
15.C(这是一首饯行之作,征战的场面皆出于诗人的想象,而并非“真实情景”)
16.①运用烘托,第二至八句通过想象军队出征时的磅礴气势、军容的严整威武、战场上的
长驱直廴,烘托出薛大夫治军有方、指挥得力的形象。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
“登山”“窥”“屈指”“计”等动词直接塑造了薛大夫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形象。(共6分
每点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6分)
17.(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3)示例一: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示例二: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示例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示例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9分)
18.∧(可结合语境,并联系动物的特性作出恰当的推断)
19.D(A项,文中的分号改为逗号会造成语意层次混乱,改为句号尚可。B项,文中的破折
号表示对前文内容的总结。C项,第一处引号是标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引用,第三处
标示突出强调)
20.B(以“这些…”为主语,与前文语意联系更紧密;为照应前文内容顺序,应先“山峦”后
“楼台”
二)(11分)
21.①却忽视了“融”的一面②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③对统一秩序也是认同的(共6分。每
处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①连续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感。②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和力
度,突出了诸子百家思想融合的观点。(共5分。答出①给2分,答出②给3分,意思答
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1年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己未,皇帝下诏群臣论述朝政的,立刻询问对答。富弼评价说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