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油田第1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油田第1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9 20:2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油田第1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1、现代文阅读(共1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命运、思索民族未来、忧虑人民疾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筑梦圆梦”伟大历史进程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公共性是知识分子的职业特征,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必须要关心公共社会生活,必须对社会生活产生正能量影响。在构成知识分子的公共精神之中,家国情怀是维系知识分子职业标识和价值实现的重要内容。为此,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必须要形成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为核心的家国情怀,担负起职业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精彩语句向我们传递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贵人格和优秀品质。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道道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世界。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毫无疑问,保持一颗爱国、报国、强国之心,仍是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最宝贵的精神品质。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方永刚、黄大年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它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浮夸现象,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郇雷《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B.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
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知识分子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4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文章主体部分分五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每层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
C.文章最后一段用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
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B.现代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C.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D.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小题。(6分)
五十块钱一天
于心亮
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
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
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
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
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
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
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
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
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
也没觉得累,天就晌了。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
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
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
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
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
赚了钱,自然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上盅!”
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盅。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
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
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看电视。
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
(选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
B.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
C.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
D.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
5.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闻道有先后
8.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3分)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10.翻译句子(8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古代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小题。(6分)
逢故人
【唐】杜牧
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
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
正伤携手处,况值落花时。
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上句言不见之久,下句叙相见之情;相见“成悲”看似反常却真实。
B.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写诗人悲伤之态,又揭示诗人悲伤之由。
C. 颈联进一步描述与故人相逢后的情景,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
D. 尾联既是劝慰故人亦是自劝,珍惜相逢时美好时光,今宵不惜一醉方休。
12. 结合全诗,说说诗中之“悲”有哪些。(3分)
(3)古诗文默写(14分)
1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情情意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写狗吠、鸡鸣,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3)《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4)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两度挥戈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7)《师说》中 , 两句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9分)
2019年4月,已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0个字。(3分)
冰箱是储存食物的好工具,可将食物尽可能保鲜。有些人担心室内温度过高,①___________,于是将所有药品一并放进冰箱。这样真的对吗 一般来说,大部分药品可在室温条件下保存。储存条件不当,冰箱这个“好朋友”也会帮倒忙。冰箱里虽然温度适宜,②___________,像片剂、胶囊剂、散剂等很容易受潮,加速变质。对糖浆剂来说,较低的温度可能会降低药物在糖浆中的溶解度,甚至会有糖分析出结晶,导致药物浓度发生改变,③___________。
18.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3分)
9月27日,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我国航空工业研制的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AR-500C跳过低高原、中高原,挑战高原飞行,并首次成功完成试飞,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验证了AR-500C无人直升机基本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广泛的应用拓展能力。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500千克,使用升限7000米。在起飞高度5000米,载荷80千克的条件下的续航时间约5小时,最大平飞速度170千米每小时,最大巡航速度165千米每小时,具备全疆域覆盖飞行的能力。同时加装相应设备,还可将其应用于应急救援、物资投送、安保消防、森林防火、海事监管、核辐射和化学侦察等领域。
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请从“分享使快乐加倍”和“受惠应懂得感恩”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A;B项,偷换概念,“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错误,原文第3段说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并未说“内圣外王”是儒家文化。C项,“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说法过于绝对。D项,曲解文意,“不应追求个人利益”错误,原文第5段说的是“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
2.B;“每层的第一句话就是全段的中心句”错误,原文第2段的中心论点不是全段的第一句话。
3.C“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第5段说的是“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此处是“内化”而不是“取代”。
4.C (“嘈杂躁动”不合理,目的是表现父亲的满足心理)(3分)
5.(6分)答案: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
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父亲给别人干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干活时的卖力。
辛劳生活和满足心态的对比: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突出了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
6.D 7.D 8.C 9.A 10.略
11. C “颇有“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惊喜”解读有误,结合诗歌颈联中的情感是悲伤而不是惊喜。
12. ①一别多年,不能相见的悲伤;②白发如丝,容颜已老的悲叹;③暮春时节,落花飘零的悲凉;④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哀。
诗中“年年不相见,相见却成悲”,写了分别后多年不见的悲伤;“教我泪如霰,嗟君发似丝”,采用互文,写了白发如丝不禁泪如雨下,悲叹年华易逝容颜易老;“况值落花时” 时值暮春,写了落花飘零的一种伤春之悲;“莫惜今宵醉,人间忽忽期”,悲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
14.A(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修饰“教训”,选用“沉痛”。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修饰“文物”,选用“留传”。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分析,是每一代人责任,不容推卸,选用“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结合“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分析,应该是讲对保护工作有没有尽力的意思,选用“全力以赴”。)
15.B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排除A项、D项。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排除C项。)
16.C (A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B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结构混乱,“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句式杂糅。
17、答案:①药品易变质;②但同时湿度很高;③进而影响疗效/进而影响药效;
18..答案:①9月27日,②在稻城亚丁机场,③我国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首次成功完成高原试飞,④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⑤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应用拓展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