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同步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1燃烧和灭火同步强化训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9 21: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7.1燃烧和灭火》同步强化训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D.“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2.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O与CO2 B.CH4与O2 C.O2与N2 D.CO与CH4
3.下列有关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燃料燃烧可以产生热能和光能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C.吹灭蜡烛,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D.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只是将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在燃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有利于发现燃气泄漏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5.如图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氮气 45
B 氧气 10
C 空气 80
D 二氧化碳 100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有可燃物 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无法判断
7.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可向锅里放入菜叶使火熄灭
B.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D.煤矿矿井、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8.在装有酒精的试剂瓶上应贴的标签是(  )
A. B. C. D.
9.清明前后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关于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所致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10.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11.对如图相关问题的解释或推测错误的是(  )
A.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
B.图b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燃烧更充分,是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d的现象可推知,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2.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
A.木炭粉 B.大理石粉 C.煤粉 D.面粉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用水灭火,既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又能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5.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等易燃物。用火点燃,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轻轻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关于“火折子”制作及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
B.准备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
C.纸卷放入竹筒后,盖子不能将竹筒完全密封
D.“火折子”吹了会燃烧是因为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4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17.(6分)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
8.(6分)搭篝火是露营的一项传统活动。
(1)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木柴属于   。
(2)搭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燃烧,这是为了   (填序号)。
A.加快散热 B.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3)用沙土可以盖灭篝火,其灭火原理为   。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6分)燃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是使用不当也会为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和损失。请回答下列关于燃料和燃烧的问题:
(1)如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黑色固体出现,产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物质没有可燃性 ②燃烧时氧气不充足 ③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煤矿有时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所以,在地下矿井通常采用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20. (6分)小强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1)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③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要使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21.(6分)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如图所示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②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22.(6分)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2)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 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多少g。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30分)
1.许多成语隐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A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D.“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2.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B )
A.CO与CO2 B.CH4与O2 C.O2与N2 D.CO与CH4
3.下列有关燃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燃料燃烧可以产生热能和光能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C.吹灭蜡烛,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D.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只是将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在燃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有利于发现燃气泄漏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5.如图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 C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氮气 45
B 氧气 10
C 空气 80
D 二氧化碳 100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A )
A.有可燃物 B.与氧气接触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无法判断
7.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C )
A.油锅着火后,可向锅里放入菜叶使火熄灭
B.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D.煤矿矿井、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8.在装有酒精的试剂瓶上应贴的标签是(B  )
A. B. C. D.
9.清明前后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关于森林火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森林“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所致
C.出动直升机开展吊桶投水扑灭山火,主要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消防人员灭火时要防止被森林大火灼烧,并戴好防护面罩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10.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A )
A.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11.对如图相关问题的解释或推测错误的是( C )
A.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灯帽能隔绝空气
B.图b将煤球变成蜂窝煤燃烧更充分,是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d的现象可推知,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12.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B )
A.木炭粉 B.大理石粉 C.煤粉 D.面粉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当温度升高至60℃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高至260℃过程中,又仅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①燃烧可证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③④可知无烟煤的着火点比红磷的高
C.对比①②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用水灭火,既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又能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5.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并加入松香、硫磺等易燃物。用火点燃,再将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轻轻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关于“火折子”制作及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
B.准备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
C.纸卷放入竹筒后,盖子不能将竹筒完全密封
D.“火折子”吹了会燃烧是因为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4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答案】CH4+2O2CO2+2H2O;温度达到着火点。
17.(6分)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   。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   。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3)严禁带火种进山区。
18.(6分)搭篝火是露营的一项传统活动。
(1)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木柴属于   。
(2)搭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燃烧,这是为了   (填序号)。
A.加快散热 B.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C.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3)用沙土可以盖灭篝火,其灭火原理为   。
【答案】(1)可燃物;(2)C;(3)隔绝氧气。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6分)燃烧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是使用不当也会为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和损失。请回答下列关于燃料和燃烧的问题:
(1)如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黑色固体出现,产生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物质没有可燃性 ②燃烧时氧气不充足 ③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煤矿有时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所以,在地下矿井通常采用通风、严禁烟火等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②;(3):CH4+2O2CO2+2H2O。
20. (6分)小强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1)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小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③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要使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答案】(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2)①②;②③(3)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通入氧气或空气
21.(6分)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如图所示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②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
【答案】(1)物质是可燃物;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充足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22.(6分)乙醇俗称酒精,可以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等的燃料,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2)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现有乙醇和乙醛(CH3CHO)的混合物共13.4g,完全燃烧后生成26.4g 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多少g。
解: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乙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6.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6.4g××100%=7.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碳元素7.2g。因为乙醇和乙醛中:2C~O,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则:
2C~O
24 16
7.2g x
x=4.8g
则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3.4g﹣7.2g﹣4.8g=1.4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