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群文教学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群文教学4.《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8: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群文阅读——“劳动之歌”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
【学习目标】
1.学习三篇通讯,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感受他们的人生情怀。
2.了解新闻基本知识,学习新闻通讯和新闻评论的基本写法,提升媒介素养。
3.学习新闻通讯生动形象的语言、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来刻画人物精神的方法。
4.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 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
【学习重难点】
1.深入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
2.学习通讯采集新闻资料、报道新闻人物、传达社会观念的基本特点。
3.新闻通讯的语言特色及行文布局的特点。
【教法学法】
诵读、讨论、点拨、实践
导读分析法:教师给出导读思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分析。
读写互促法:以阅读任务带动写作热情,以写作任务促进阅读深入。
【学习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扬的优秀事迹,感受他们的人生情怀
导入: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这些分别是谁说的,他们又有哪些事迹?
活动一:了解人物
快速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简要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了解熟悉课文基本内容,依据文本,编制“人物大事记”。
要求包含以下内容:人物姓名,职业成就,人生状态(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外部评价、典型事件、个性话语等),作者评价。可适当摘抄原文。
人物大事记
人物姓名 袁隆平
职业成就 农业科学家、开创水稻研究新纪元
人生状态 行为习惯 观察、研究、实践,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思想观念 “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验证真理”
外部评价 “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典型事件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培育人工杂交稻、发表专业论文、用事实回复质疑、提出杂交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提出超级杂交稻选育的指标、株型模式和技术路线、开辟粮食增产的新途径
个性话语 “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
作者评价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人物大事记
人物姓名 张秉贵
职业成就 百货大楼糖果柜售货员、全国劳动模范
人生状态 行为习惯 有精神,动作迅速,接待顾客热情,业务水平过硬
思想观念 为革命站柜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外部评价 “让人心里暖乎乎的”“体贴入微”“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
典型事件 热情周到地接待带孩子的女顾客、有急事的顾客、“气呼呼”的顾客、“面带病容”的顾客,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学习了解自己所售卖的商品,赢得爱戴和尊敬
个性话语 “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遇到个别顾客冷,绝不能以冷对冷,而要以热对冷,变冷为热。”“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才算我们对革命事业有了一点儿贡献。”
作者评价 作者没有直接评价,而是借让他擦擦汗、喝喝水的顾客,为他拿来凳子的厨房里大师傅以及新疆、辽宁等全国各地得知张秉贵事迹之后给他写信的人民群众、写诗的青年农民,让我们感受到张秉贵心里的这一团火,温暖了太多的心
人物大事记
人物姓名 钟扬
职业成就 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
人生状态 行为习惯 外向热情、雷厉风行、对生活品质不讲究,胆大、细腻,不计回报,有担当
思想观念 不断探索自己生命高度和广度的边界
外部评价 “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典型事件 15岁考入中科大,旁听武大生物系课程,年纪轻轻成副局级干部,辞职到复旦当老师,成为援藏干部,在科普道路上持续前行,招收找不到合适导师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做研究生
个性话语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没事,我很好。”“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作者评价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二、比较探究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示例: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
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小结】
三篇人物通讯,展现了三位当代杰出劳动者的风采,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的个性风采,都成为人们心中有时代精神的劳动模范典型。
第二课时:分析三篇通讯的结构特征,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法
活动一:这三篇新闻通讯在行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篇】
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第二篇】
①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
②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三篇】
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人物。
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又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钟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也有生活细节方面的。
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献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而不乱,多而集中。
活动二:思考探究
1.好的新闻通讯必须是有一个好的新闻角度。选好新闻角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尽可能使某件事发挥出对社会的最大影响。通读三篇人物通讯,三篇通讯选择的新闻角度有什么异同?
新闻角度
篇目 相同点 不同点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主题都是表现劳动者的精神,体现劳动的价值 素材多是集中于袁隆平水稻研究的过程,体现他的敬业、不惧权威、勇于挑战、坚持真理等品质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素材多集中体现张秉贵在柜台上所思所做,主要体现他的热情、诚恳、体贴等服务态度
《“探界者”钟扬》 材料选自钟扬生活工作的不同角度,从不同侧面体现他的忘我精神、责任感、崇高理想
2.这三篇新闻通讯是怎样搜集材料、组织材料、逐步展开的?请认真思考,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诗词
切入点 袁隆平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人类生命存续的重大意义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袁隆平赴北京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到实验田翻看土壤
再写什么 袁隆平从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到培育推广“超级杂交稻”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最后写什么 袁隆平研究成果的意义,美国学者及作者本人对袁隆平的评价
经典议论语句 “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材料来源 对被报道者的调查访谈,亲眼所见、亲耳听闻,对过往事实的追述,袁隆平发表的重要论文等,有关文献、依据事实合理推断所作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来自人民群众的评价
切入点 张秉贵工作时热情的感染力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张秉贵热情工作的场景和几个典型事例
再写什么 他曾经的工作经历和为了做好售货员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
最后写什么 他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赞扬
经典议论语句 “在售货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顾客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孩子一个样。”“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材料来源 场面描写(可能来自观察)、心理描写(依据事实合理推断、访谈)、过往事实追述、他人评价(事实追述以及有关文献资料)
特点描述
课文标题 《“探界者”钟扬》,来自主人公所从事的事业的特点
切入点 钟扬的多重身份集中呈现
层次逻辑 先写什么 钟扬顺利的求学和仕途经历
再写什么 钟扬在收集种子、坚持科普、“接盘”研究生等诸多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
最后写什么 钟扬的牺牲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经典议论语句 “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材料来源 事实追述、文献资料、实物(小纸条)、访谈接触过被报道者的人(卢老师的话等)
3.人物通讯的写作在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
示例:
①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②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只要人物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尚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把他作为报道对象。
③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注重细节描写;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注意语言的优美生动。
【小结】
人物通讯的新闻价值在于被报道人的精神、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因为人物的选择非常关键。另外,人物通讯的撰写有其特有的技巧和规律,透过本课三篇人物通讯,可以发现,不管是在题目的拟定、切入点,以及文章的层析逻辑都有我们值得深入探索之处。
第三课时:学习新闻通讯语言的特色
简要分析这三篇课文的语言特色。
①这三篇文章,体现了通讯语言的三维美学风格。即:反映生活的真实美、认识生活的思辨美、表现生活的形象美。文章语言优美,可读性强,文字情感炽烈真挚感人。
②新闻通讯需要选择典型事例,深入挖掘,突出人物的精神,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③人物传记则需要按照人物生命历程,以时间为序,选择重大事件顺序记录,保持客观真实,没有太多叙述者的态度参与。
活动一:赏析语言特色
1.仔细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明确:①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和说明 。
比如:写袁隆平“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非常真实;描写袁隆平“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非常动情;描写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非常形象;写“在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目中,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圣地”,情感炽烈。
②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时不断地穿插议论。
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请选取一两处进行分析。
示例:“你瞧他拿糖,一抓就准”,很朴实,很生动;张秉贵的语言“要以热对冷,变冷为热”,“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很有个性特点,优美生动,可读性强。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探界者”钟扬》的写作很有特色,你能找出几点?
示例:“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具有高度的概括力,钟扬这种“不安分”的性格,贯穿全文,感人至深。
第一,善于用事实说话。文章除了直接评价赞美,更多的是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现他的雷厉风行,用他的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
第二,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
第三,侧面烘托。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活动二:了解新闻通讯
1.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
提示:通讯是一种新闻文体,是传播媒介的一种独立的报道形式。通过主题、写作技巧、情节来烘托主旨,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新闻通讯可以采用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引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多种表现手法,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的主旨和灵魂,即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
2.了解新闻通讯的写法
提示:比之消息,通讯可以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需要更多的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因此也更能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一篇优秀的通讯都能缩写成一篇消息。所以,简单地说,通讯就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通讯的写法比之消息也就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看看通讯的种类。通讯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工作通讯。通讯按形式分,分为纪实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调查、专题侧记、随行散记、记者手记、新闻花絮等。
【小结】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我们的时代是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时代,许多重要事实中蕴含着浓烈的情感。记者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把心中的真情溶注到要写的人、事、景、物中。
通讯中的抒情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贵在真实。这三篇文章,讲述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事件,人物的言行举止真实、朴实、生动、感人!
【作业】
结合自己参与社会劳动的实际情况;或者观察你周围的劳动者,对他们进行访谈。综合你的思考结果,谈谈你对劳动有哪些新的认识。整理成文,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