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祝英台》赏析课教案
课 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片段《楼台会》 课 型 赏析课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课闪闪的红星——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楼台会》,通过欣赏片段《楼台会》进行赏析全曲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经验和艺术累积,如:简单的识谱唱谱能力、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等;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鉴赏音乐的能力,如:能够通过简单的音乐要素(速度、力度、音色等)去认识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等。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冲破了封建传统的束缚,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血泪控诉,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等情节为主要内容。而《楼台会》便是此曲的片段之一。《梁祝》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的作品,1958年冬完曲,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浙江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3)初步认识声部织体中的“复调织体”。(4)欣赏过程中体会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
过程与方法 聆听法、互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音乐中感知中国民间传说“梁祝”这一真挚爱情故事,并能对这一爱情悲剧产生理解和同情,进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要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好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空间联想法
教具准备 钢琴、奥尔夫乐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采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本课教学内容全曲26分13秒,在一节课45分钟里完整听赏且能留下深刻印象会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出示作品奏鸣曲式的方式,在欣赏过程中抓住“爱情主题”、“悲剧性”、“民族性”几个关键点展开,进行关键主题和重点乐段的欣赏,让学生对全曲有整体印象,并乐于学习拓展到课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梁祝》片段作为课前音乐背景,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做好课前准备。二、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梁祝》动画片片段师:同学们仔细听、仔细看,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师: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让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2、出示课题(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动画片片段欣赏中进入本课课题。)三、新课教学(一)播放《梁祝》主题音乐 1、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 (1)你能听出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小提琴) (2)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协奏曲)(设计意图:让学生有针对性、更专注地聆听音乐。) 2、了解协奏曲的概念。(二)出示《梁祝》奏鸣曲式图示 1、讲解什么是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的主题呈示、展开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2、根据奏鸣曲式图示,了解《梁祝》的音乐表现手段: (1)呈示部故事梗概:东晋时期,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祝家庄,聪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明热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与善良、淳朴而家境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认识,并结拜成“兄弟”。播放音频: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写景)音频解说: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叫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了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故事梗概:他们同窗三载,建立了真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开时,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说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播放视频:同窗三载,共读共玩 音频解说:这段音乐以轻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出梁祝三载同窗、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请同学上台扮演角色。 播放视频: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音频解说:采用了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语又止的情感。而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绘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请同学上台扮演角色。 (2)展开部故事梗概: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被许配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播放音频:英台抗婚 音频解说: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用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独奏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 播放音频:楼台会 音频解说: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乐曲片段采用了“复调织体”。 解释“复调织体”,练习巩固。 播放视频:哭灵控诉音频解说: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再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血泪控诉的情景。 采用奥尔夫乐器加入乐曲,让学生即兴创作。再现部故事梗概: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山伯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坟墓中。 播放视频:化蝶音频解说:长笛以优美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入了神仙的境界,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根据奏鸣曲式图示,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设计意图:1、通过这首曲子让学生了解如何用音乐要素来展示故事情节,从而学会如何品赏音乐;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奏鸣曲式结构;通过相关“复调织体”的曲子以练习的形式加强巩固知识点;4、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以及在乐曲中融入奥尔夫乐器,让学生即兴创作,不仅能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还能从参与艺术表演活动中享受音乐乐趣,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品赏音乐的爱好。)(三)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我们自己的交响乐”。那么这样一部令所有爱乐人为之倾倒的作品是谁创作的呢?是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大学四年级时共同创作的作品,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浙江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在1958年冬完曲,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作品来源。)(四)课堂小结(以音乐《楼台会》作为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进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要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好好珍惜生命。(设计意图:以音乐《楼台会》作为背景过渡到作业一栏,让学生更清楚、更有目的性的完成作业。)(五)作业 课后找一些属于“复调织体”的曲子,下节课进行分享。四、板书设计奏鸣曲式结构图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引 连 结子 接 束 部 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