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课件 (鲁科版必修1).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课件 (鲁科版必修1).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1-01 07:56:29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第
一单

从宇宙看地球课前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知识点一设计1设计2第


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 一、宇宙
1.概念
和 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
物质世界。
2.特征
(1)物质性: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 、恒星、 、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
和 是最基本的天体。时间空间星云行星恒星星云 (2)运动性:
①天体系统的形成:天体之间相互 、相互 而形成。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如下图所示: 绕转吸引 3.范围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又扩大到
光年。150亿二、太阳
1.太阳系 (1)太阳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太阳系的 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2)八大行星: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
a水星、b 、c 、d 、e 、f土星、g 、h海王星。中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核聚变地表温度新能源能量 3.太阳活动
(1)表现:太阳黑子11耀斑电离层短波磁暴、极光天气气候 三、地球
1.普通性
(1)从运动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共同之处。
2.特殊性
(1)表现: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光照温度氮和氧 一、教材P6图1-1-11
1.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轨道面和公转方向是怎样的?
提示:八大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一致吗?彗星的彗尾方向有什么特点?
提示: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相反;彗星的彗尾朝向背向太阳的一侧。 二、热点探究
2012年1月28日新华社报道,目前新一轮太阳活动周处于快速上升期,太阳活动已经进入第24活动周高年。专家表示,2012“太阳峰年”即将到来,大耀斑爆发将影响短波
通信。
3.耀斑的爆发有何显著特点?
提示:耀斑爆发历时短,释放能量巨大。
4.黑子是黑色的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中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偏低,颜色发暗,所以叫黑子。 1.认识宇宙的物质性
宇宙是物质世界,而且物质的形态多种多样,天体是宇宙物质性的直接表现。天体又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主要自然天体特征比较如下: 2.认识宇宙的运动性
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其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呈不同的层次。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绕转而构成天体系统。用图示法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三看”法判断天体
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
三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例1] 读“地球所在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用“∈”表示A、B、C、D代表的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  )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解析] 本题能够提供的信息:A、B、C、D代表的天体系统的包含关系;从A代表的天体系统中的150亿光年可得出,A代表人类目前认识的宇宙,即总星系;D代表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综上所述,A是总星系,是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加上题干信息“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判断B应是银河系,C代表太阳系,D是地月系。
[答案] (1)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2)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B1.读“中心天体为太阳的天体运行略图”。完成(1)~
(2)题。
(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图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可能是 (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地月系解析:第(1)题,图示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天体系统应是以太阳和行星为中心的两级。第(2)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地球符合图示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
答案:(1)B (2)B 太阳活动的不同类型在太阳外部圈层中的位置、成因及特点也不相同,但它们都会对地球产生影响。如下表所示:歌诀法记忆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
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
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太阳风一吹,极空现极光。 [例2] 公元前28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2)公元前28年发生的现象如果发生在今天,会导致
(  )
①异常天气出现几率大 ②手机信号时断时续 ③车载导航仪无法正常工作 ④两极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题,材料所载现象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第(2)题,太阳活动强烈的年份,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会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
[答案] (1)A  (2)D2.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2年太阳风暴将迎来11年周期的
太阳活动峰值,强烈的太阳磁场作用力将遍布整个太阳,伴随着冠状喷射物,太阳将释放巨大的能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是太阳活动的强烈
显示
B.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是太阳活动强弱的
标志 C.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地球自转速度增快
D.太阳活动增强时,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会发生异
常变化
解析: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太阳活动的强烈显示;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明显增大。
答案:D(2)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  )
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
B.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
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D.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解析:太阳活动爆发时,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且通过影响地球磁场和电离层而影响罗盘指示方向及卫星电视,但对有线通信影响不大。
答案:D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1)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2)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特别与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更相似。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1)原因:地球之所以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在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宇宙环境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例3] 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
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
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之一是 (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 图中所给地球相邻的两大行星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就目前所知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因其具有稳定的安全的宇宙环境条件,自身又有适宜的温度,有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
[答案] A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着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有关,而地球上温度适宜与日地距离适中、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有关。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是“存在生命呼吸的大气”的主要原因,③项属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条件。
答案:D点击此图片进入
创新演练·大冲关课件58张PPT。第
一单

从宇宙看地球课前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知识点一设计1设计2第
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创新演练·大冲关知识点四1.知道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和沿地表水平运动
物体方向的偏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和周期。
3.运用地方时、区时的基本规律解决时间的计
算问题。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围绕 由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2.自转方向
由西向东。
3.自转周期
约 。地轴23时56分4秒4.自转速度相同15°降低赤道 二、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1)成因:地球是一个自身 、 的球体;太阳照射。不发光不透明 (2)界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
线(圈),由 线(a)和 线(b)组成。
晨昏晨昏 2.昼夜交替
由于 ,昼夜不断交替,周期为 小时(太阳日)。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产生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相对
位置偏东的地点时刻早。图中 点的时刻早
于 点的时刻。地球自转24AB (2)含义:因 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A、B时刻
不同。
(3)与经度(线)的关系:经度每隔 ,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 时刻相同,A与B地方时相差 小时。经度15°相同A、C22.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地球上以经度每 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个时区。伦敦(0°)位于 时区;北京(120°E)位于 区。
(2)区时及其计算:每个时区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 小时。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 1小时;每往西1个时区,区时 1小时。区时北京比伦敦区时 8小时。15°24中东八中央经线1早晚早 (3)日期变更:当由西向东跨越国
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 1天;
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期 1天。减去加上 3.区时的应用
各国所执行的计时办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
(1)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采用本国 时区的区时作为统一区时。
(2)有的国家考虑到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统一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经线的地方时,即半区时。
(3)有的国家领土跨度大,为方便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统一采用1个时区的区时。如我国统一采用 的区时( 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东部东八区120°E 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现象
受 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2.定义
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

3.规律
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上不偏转。
4.影响
对河岸的冲刷、洋流的流向、气流的方向等都有影响。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左赤道右 一、教材P11图1-2-2探究
1.由图分析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怎样的?
提示: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一样;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最符合哪里?
提示:赤道上。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即八万里。
3.60°N与赤道上的线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约1∶2的关系。 二、热点探究
4.一位细心的老司机发现,由他驾驶多年的车辆总是右侧的轮胎磨损较左侧的严重,心中很疑惑。你能解释他的疑惑吗?
提示:北半球行驶中的车辆,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总是有向右偏的趋势,因此右侧的轮胎所受的摩擦力大,磨损比左侧严重一些。 5.2012年五·一期间有位孕妇乘坐游轮时从上海到旧金山途中生了对双胞胎,先生下的是一个女孩,然后又生了个男孩。可按日期计算,男孩反而成了哥哥,女孩却是妹妹,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男孩,因日期要减去一天,就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1.地球自转的方向


(1)侧视图:北极在上,逆时针方向旋转(见图1);南极在上,顺时针方向旋转(见图2)。 (2)俯视图: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见图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见图4)2.地球表面各地的自转速度根据经度判断地球自转方向的方法
顺着东经度数越来越大的方向或顺着西经度数越来越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例1]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 第(1)题,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此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1 670千米/小时,纬度60°处的线速度约等于赤道的一半为837千米/小时,纬度30°的线速度为1 447千米/小时,因此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第(2)题,从图中数据看,a点的线速度大于b点的线速度;因纬度相同,两点相比,a点地势高于b点。
[答案] (1)A (2)A1.读右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比较并且说明在图中A、B、N三点的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3)本图中当A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出发
点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要标出图中的自转方向,主要先明确南北半球,然后再画出自转方向。由于图中给出了北极点N,故此图所表示的是北半球,所以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线速度、角速度的分布规律以及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的特点,其次要弄清楚A、B、N三点所在的纬度排列是从赤道到极点,由于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是相同的,而线速度的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从角速度看,A、B两点相同,均为15°/h,N点为0;从线速度来看,A最大,B次之,N为0。第(3)题,结合地球的自转周期及其长度分析回答。
答案:(1)略(逆时针)。 (2)A、B两点角速度相等,均为15°/h,N点为0。线速度A点最大,B点次之,N点为0。
(3)23时56分4秒 1.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如下图所示),具有以下特征: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一半是晨线(如图1中AN),一半是昏线(如图1中NB)。
(2)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速度为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不同,应注意区别。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特点决定的,与地球自转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才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例2]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处在昏线上的点将从白天进入黑夜,为黄昏。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只有②在昏线上,处于黄昏。第(2)题,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故四幅图中全部符合条件。
[答案] (1)B (2)D2.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由晨昏线判定的方法可知:如A图所示,随地球自转,过a进入夜半球,则a为昏线;过b进入昼半球,则b为晨线,与题干要求不符;同理推断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答案:B1.地方时和区时2.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比较 在时间的计算中,勿将北京时间等同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处116°E的地方时。如北京天安门广场春分日升旗的时间,是北京地方时的6:00,北京时间应为6时16分。? 光照图上时间的判定方法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对地方时的计算帮助很大,以下图为例:(1)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2)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如NB。
(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如NC。
(4)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如NA。 [例3] (2010·天津高考)读下图,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  )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时间的计算,着眼点为经度判断。从图中所给的经度,可以知道图中各地与北京的经度差,按东加西减的原则可得出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举行时,伦敦时间为4月30日12时10分,纽约时间为4月30日7时10分,新加坡时间为4月30日19时10分,巴西利亚时间为4月30日9时10分,故选C。
[答案] C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A地时间是5月6日下午6时时,北京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____。
(2)当B地时间是3月21日9时,C地的区时是
__________________。全球处于3月22日的范围是______。解析:第(1)题,A点的经度是135°E,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C点的经度是170°E,A、C两地经度相差35°。第(2)题,B在西九区,C在东十一区,两地相差20个时区,当B地时间是3月21日9时时,180°经线上为6时,90°E为0时。
答案:(1)5月6日17时 5月6日20时20分
(2)3月22日5时 90°E向东到180°经线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具有发生偏转的现象,不同地点发生偏转的方向不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此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判读方法
(1)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是一个难点,我们要可以用“左右手”法则来记忆和判读。方法是:判读者朝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手心向上,四指与拇指垂直,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方向,见下图(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2)用顺口溜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其中,“左、右的判断必须是面对运动物体的去向而立”确定。 [例4]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方向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第(1)题,甲同学抬头面视雨伞内侧,顺时针方向转伞,对于乙同学来说,雨伞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类似于从地球北极俯视地球转动的状况,北半球向右偏,所以红墨水在伞面运动的轨迹是向右偏转。第(2)题,考查该实验与地球自转的差别。受伞的形状的影响,滴在伞面上的墨水从中心向边缘流,只模拟出了从北半球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偏转现象。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该实验没有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偏转现象,也没有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偏转现象,且雨伞转动与地球自转实际差别很大。
[答案] (1)B (2)A4.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
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1)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
确的是 (  )
A.A、B B.B、D
C.D、E D.A、E
(2)该图示反映的地理规律不能解释 (  )
A.河流泥沙的沉积与冲刷
B.洋流的偏向
C.长距离运行火车对铁轨的摩擦
D.黄河泥沙含量大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第(2)题,该图反映了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黄河泥沙含量大与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关,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答案:(1)B (2)D点击此图片进入
创新演练·大冲关课件68张PPT。第
一单

从宇宙看地球课前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知识点一设计1设计2第
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创新演练·大冲关1.知道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理解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形成。
3.能够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解释生活中
的有关现象,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太阳黄道椭圆17365日6时9分10秒快慢 3.“斜身”绕转——黄赤交角

(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上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 。
(2)大小: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 。 B 23°26′ (3)影响:形成太阳直射点的 运动(下图),周期为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回归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概念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H):一天中太阳高度的 ,出现在正午。地平面最大值 2.变化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 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
(1)纬度分布:同一时刻,由 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直射点夏至南回归线赤道 (2)随季节变化:
①夏至日时, 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②冬至日时, 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春秋分时,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赤道纬线圈夜半球 (2)昼、夜弧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 夜 (日出早于6:00);如图中30°、60°纬线上。
②夜弧长于昼弧,则夜 昼 (日出晚于6:00)。
③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 (日出6:00整)如图中赤道上。长短长短等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北半球 半年(春分→秋分):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极点附近出现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 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夜越 ,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南半球相反。
(3)春、秋分:全球昼夜 。夏长短长极昼极昼短长长极夜等长冬 四、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更替
(1)产生原因:一年中,地球上各地 和
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
(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
①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的是 地区。
②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也不明显的是 地区。
③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 地区。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能赤道高纬度中纬度 (3)四季的划分:
①我国传统四季:以 、立夏、 、立冬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②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 、秋分、 作为四季的开始。
③北温带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 月;秋季,9、10、11月;冬季, 月。 立春立秋夏至冬至6、7、812、1、22.五带的划分
(1)划分界线: 和极圈。
(2)五带的划分:回归线 教材P16图1-3-6探究
1.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提示: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为90°,南、北两极点上为0°,赤道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2.同一日期,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都在同一纬线上吗?
提示:同一日期,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除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以直射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3.某纬线与太阳直射纬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差与纬度差有什么关系?
提示:相等的关系,即某条纬线与直射纬线纬度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其含义如下: (2)黄赤交角大小与回归线、极圈纬度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公式为: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90°-回归线的度数
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例如,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反之。 其他很多现象都是从这两组关系上延伸分析的。如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所以若黄赤交角变大,则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增大。
(3)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其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季节移动可用以下图表来表示:二至点和近、远日点的区别
二至点和近、远日点并不相同,近日点时间是1月初,而冬至日是12月22日;远日点时间是7月初,而夏至日是6月22日。如图所示: 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四个节气的判断方法
此问题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1)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一个
焦点上,如右图所示。
此时可直接根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进
行判断,A处距太阳近,对应节气应为冬至;
C处距太阳远,对应节气应为夏至。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与节气的演变次序判断出其他位置对应的节气。 但此图中应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可简单地依据北极“外倾(即背离太阳)为冬至,内倾(即倾向太阳)为夏至”加以区分。 (2)太阳位于地球椭圆公转轨道的中
心,如右图所示。
此时则需要根据A、C两位置的
太阳直射点进行判断,若图中未画
出赤道。可先根据赤道与地轴始终
垂直画出赤道,可以看出地球在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以南,北半球为冬季,对应节气为冬至;C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以北,北半球为夏季,对应节气为夏至。然后再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和节气演变次序判断其他位置对应的节气。[例1]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数字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________,表示黄道平面的是________。
(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________。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纬线)和________(纬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解析] 此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定义及其意义。根据定义可知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为66°34′,因此①是赤道平面,②是黄道平面。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也可以从图中计算出。地轴垂直于赤道平面,而与黄道平面成66°34′夹角,计算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即黄赤交角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存在是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造成的,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答案] (1)① ② (2)23°26′
(3)北回归线(23°26′N) 南回归线(23°26′S)1.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日期是________前后,速度
________(快或慢),这时地球的位置接近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
(2)当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线)。
(3)每年从12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是 (  )
A.向北移         B.向南移
C.先向南移再向北移 D.先向北移再向南移解析:第(1)题,在A处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可知,A处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接近近日点,公转的速度在加快。第(2)题,A点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推知D处为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第(3)题,12月1日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之后开始向北移动。
答案:(1)12月22日 快 近日点 (2)赤道(或0°) (3)C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可以结合示意图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下面所述夏至日、冬至日均为北半球节气)。
(1)随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③折线所示)。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①折线所示)。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②折线所示)。 规律总结: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随季节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反之较大。确定楼间距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并计算影长L=h/tan H,楼间距应大于L,如下
图甲。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乙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 3.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如下图所示:  根据夏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不同地区地理位置
根据夏至(6月22日)与冬至(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判断不同地区地理位置,可以分三步走:
(1)先根据大小的对应时间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6月22日大、南半球12月22日大。
(2)再根据同一半球最大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哪一个更接近回归线,太阳高度大者更接近回归线。 (3)根据最小太阳高度的数值是否大于43°08′判断是否位于回归线之间。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可做解题参考。如下图: 赤道到回归线之间各纬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从23°26′增长到46°52′,差值等于23°26′加上当地纬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各纬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都等于46°52′。 [例2] (2011·安徽高考)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是 (  )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太阳高度角、影子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解读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该地冬夏正午太阳高度都位于南方可知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冬夏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6°52′,则该地一定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刚果盆地在赤道附近、撒哈拉沙漠南缘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均不符合条件。第(2)题,从图中光照演示可知,图示窗户、屋檐搭配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从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室内光照面积最大,所以从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日照面积逐渐减小。
[答案] (1)D (2)C2.(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6月 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
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
解析:第(1)题,考查不同地点、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意在考查考生对全球各地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理解能力。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90°,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且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也较大,故它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不远处,比丙更靠近赤道;丁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6月22日的、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甲地12月22日的,故这两地均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且所处半球不同,但丁地的纬度比甲地低。第(2)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地区分布,意在考查考生根据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判断纬度位置的能力。结合两个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上题的分析可知,甲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较远处,丙位于北回归线上,乙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不远处,丁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故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
答案:(1)B (2)D 1.联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看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的季节为例)2.从晨昏线的倾斜上看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3.关于昼夜长短的潜在规律
(1)同纬度昼长相等。
(2)对称纬度上昼长和夜长交叉相等(即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北半球的夜长等于南半球的昼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极圈内纬度越高,极昼和极夜的天数越多;在南极和北极,大约半年极昼、半年极夜;极圈一天极昼、一天极夜。
(5)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北、南)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例3] (2011· 江苏高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理解程度。
第(1)题,三地纬度的高低取决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纬度越高的地区(极昼、极夜现象地区除外),昼长与赤道昼长(12小时)的差值越大。根据表中数据得出①地当日昼长为14小时,其与赤道昼长差值为2小时;同理得出②地的当日昼长与赤道昼长的差值为38分钟,③地为1小时8分钟。所以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①③②。第(2)题,若③地为北京,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③地(北京)的昼长为13时8分,大于12小时,可判断③地(北京)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再计算次日③地(北京)的昼长为13时10分,可知昼长渐长,此时应为春分到夏至之间,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全球昼夜长短相差越来越大。此时地球公转趋向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
[答案] (1)B (2)C3.下图中AEF弧线是晨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点的
夜长为__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解析:第(1)题,由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内为极昼,则晨昏线右侧为黑夜。第(2)题,A点在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为12小时;E点处在极圈上,此时极圈为极昼,故E点的夜长为0小时。第(3)题,昼半球的平分线为正午12时所在经线,为90°E,又由于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23°26′N,故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90°E),由90°E为12时,可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为14时。
答案:(1)略。 (2)12 0 (3)(23°26′N,90°E) 14点击此图片进入
创新演练·大冲关课件51张PPT。归纳·整合·串联单元小结与测评第
一单

从宇宙看地球专题·迁移·发散检测·发现·闯关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2.我国年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总体分布规律: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2)我国年太阳辐射的极值区: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最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①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例1] 太阳是地球上光、热的重要来源,我国是世界上太阳能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图。据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
①植被少,太阳光不受阻挡 ②天气晴朗干燥,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推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应到下列哪组城市推销最合理 (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解析] 第(1)题,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第(2)题,由图中看出,昆明、兰州、郑州这三个城市太阳能资源都很丰富,是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理想市场。
[答案] (1)D (2)C 1.光照图的类型
(1)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且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附近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2)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4)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点)、日落(18点)时间等。(5)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6)组合图:
图甲是将同一时刻、不同位置观测到的侧视图整合在一幅图上,图乙是将同一时刻、不同位置观测到的极地俯视图整合在一幅图上。2.光照图上的直射点
(1)直射点(A)的图示: (2)如何画出直射点:
先在光照图上找到晨昏线和地心,再过地心作晨昏线的垂线并延长,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是(如图中A点)。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和太阳
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即α°+β°=90°;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α1=α2。
确定经度:昼半球中间经线(l1)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 (4)确定直射的范围和次数:
就纬度而言,太阳直射点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即位于23°26′N~23°26′S之间,如下图。图甲 据上图可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图示如下: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甲的φ1、φ2和图A。 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甲中的M、N和图B。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图C。 3.光照图上的晨昏线(圈)
(1)区分:晨线、昏线是由地球自转决定的。顺着自转的方向,由夜到昼的半圆(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所以,地球自转方向是区分晨线与昏线的关键。
(2)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晨昏线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和投影图等,另外,局部图和组合图也时有出现。
①全球侧视图:在此类图上显示了完整的晨线或昏线。 ②极地俯视投影图:在此类图上的晨昏线是由赤道到极点范围内的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组合而成的。 上图中,晨线分别为NB、OA、PA′,昏线分别为NA、OB、PB′。
③圆柱投影图:此类图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越靠近极地,变形越大。上图中,晨线分别为OB、O′A′,昏线分别为OA、O′B′。 ④公转轨道图上的晨昏线图: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先选取A点(或C点),过地心作阳光的垂线,向着阳光的一侧为昼半球,另一侧为夜半球,然后再根据自转方向判定是晨线还是昏线。 4.光照图中的日期界线
地球上划分日期的分界线有两种类型: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1)自然界线:即0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在光照图上,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甲图中D点、乙图中C点、丙图中c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甲图中E点、乙图中F点、丙图中d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2)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上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3)日期范围:
地球上新一天开始于0时所在经线,
随0时经线西移,“今天”的范围逐渐
扩大,“昨天”的范围逐渐缩小,0时
经线和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区。如右图所示。5.光照图上的面
(1)晨昏线(圈)平面: 晨昏线(圈)平面(如上图)是经过地心,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平面,AB在此平面内,所以AB垂直于太阳光线,图中的M点为太阳直射点,若M向北移动时,则A点向南、B点向北移。 当M向北移动到一年中的最北位置时,A、B到达一年中的最低纬度,此时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夏至日),A、B分别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位置,A、B所在的纬度为极昼(夜)的最低纬度。当M向南移动到赤道上时,AB与地轴重合,晨昏线过极点并与经线重合,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同样道理和方法,可以推断M移到地球最南位置时的
情况。(2)极昼(夜)范围球面: 知道极昼(夜)的最低纬度,就知道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两者度数互余,此纬度到邻近极点为极昼(夜)。根据北极点地区的极昼(夜)情况,可以推断昼夜长短状况、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节气与季节情况及进行地方时、区时计算等。 6.光照图上的角
太阳光照地球图上涉及的角主要有黄赤交角θ1、地轴与黄道面夹角α2、晨昏线和地轴之间的夹角(θ2)、经过极昼(夜)最低纬度切点的晨昏线与赤道的锐角α(α=β)、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夹角等。 (1)垂直关系的角:太阳光线⊥晨昏线、地轴⊥赤道。
(2)相等关系的角:θ1=θ2=θ3、α=β=α2。
(3)互余关系的角:θ1(θ2、θ3)+α2(α、β)=90°。
(4)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A点)地方时为24:00(或0:00), 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B点)为12:00。
(5)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θ2)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二分日θ2=0°,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二至日θ2=23°26′,太阳直射23°26′,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极圈内出现极昼(夜)现象。 [例2]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1)~(4)题。(1)图中所示季节相同的是 (  )
A.甲、乙          B.甲、丁
C.乙、丁 D.丙、丁
(2)四幅图中,北京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小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3)四幅图中,反映一年中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早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四幅图中,北京地方时最接近正午时刻的为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甲图的南极圈及其以南发生了极昼,为冬至日;乙图的北极点附近发生了极昼,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丙图的晨昏线过极点,为春秋分日;丁图的赤道以北昼长夜短,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显然乙和丁的季节可能相同。第(2)题,丙图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表示的是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第(3)题,甲图表示的是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昼达到一年中的最短值,因此上海日出的时间最迟、日落的时间最早。第(4)题,甲图表示45°E为夜半球的中线,地方时为零点,即北京时间为5时;乙、丙图同理可推出北京时间;丁图表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30°E,即该线为早晨6点,故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
[答案] (1)C (2)C (3)A (4)D1.利用地图辨别方向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
①在图上找到与实地相应的地物,然后在站立点转动地图,使图上地物方向与实地相吻合。
②在图上确定自己所在地的位置,以及要去的地点所在方向。 2.利用罗盘辨别方向
①主要步骤: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
②方法:在保持仪器水平状态下,将刻度盘上的0°指向目标,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可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 3.利用恒星辨别方向
(1)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①根据太阳升落的方向(北半球)。春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午时分物体影子朝向正北。 ③借助手表确定方向:
a.方法: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南方天空,把手表
的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12点刻度线
之间所成夹角的平分线指向南方;南半
球情况相似。如图,若在北半球,甲为南方;若在南半球,甲为北方。 b.原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轨迹是每隔1小时向西运动15°,而手表的时针相对于12点刻度线是每小时运动30°。故用“时针指太阳,时数折半是指南方”的原则来定向。
(2)根据北极星辨别方向:
①北极星位于天空的正北方。
②根据大熊星座找北极星:由大熊座中的天璇向天枢方向延长约5倍处的亮星。
③根据仙后座寻找北极星:顺仙后座3颗亮星中间的那颗星,与其前一颗较暗的星连线延长线上的亮星。 4.利用地表景观辨别方向
(1)积雪: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朝北一面积雪融化速度比朝南一面慢。
(2)树木:①北回归线以北的独立树,通常是南面枝叶茂密、树皮光滑;北面树叶稀少,树皮粗糙;②独立大树被砍伐后,树桩上的年轮通常是北面间隔小,南面间隔大。
(3)房屋:北半球所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例3] 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与当地所处的纬度相关,与当地的水热状况分布有关。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A(30°N,115°E)和B(30°S,115°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地山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A地树木年轮南密北疏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2)在A(76°N,120°W)、B(50°S,60°W)两地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6月22日前后,A地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出现在正
北方
B.12月22日前后,A地正午时影子朝北
C.B地与A地相比太阳高度太高,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不利
D.B地太阳东升西落,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 [解析] 第(1)题,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积雪融化快,树木年轮北密南疏;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太阳在北方,房屋一般坐南朝北,可以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第(2)题,6月22日前后,A地出现极昼现象,最小太阳高度出现在子夜0时正北方;12月22日前后,A地出现极夜现象,不会有太阳出现;B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非常方便;B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北方。
[答案] (1)A (2)A点击此图片进入
检测·发现·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