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牧歌--我从草原来》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牧歌》,感受多种演唱方式的艺术魅力和内蒙古民歌优美动人的旋律。
2、欣赏《万马奔腾》、感受乐曲的演奏形式、声音特色及独特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欣赏《牧歌》,感受多种演唱方式的艺术魅力和内蒙古民歌优美动人的旋律。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师:有这样一首诗:(*播放多媒体)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y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
二、欣赏《牧歌》
*播放多媒体1、男生独唱
师:这是一首哪个民族的歌曲?
生:蒙古族
师:这是由我国著名的歌唱家???演唱的内蒙古民歌《牧歌》。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蓝天、白云、羊群~~
师:这首歌节奏舒展、旋律动听,像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儿里。接下来,我们再欣赏另一种表演形式
(*播放多媒体—无伴奏合唱)
师:这种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生:独唱的带伴奏,合唱没有伴奏。都表现了蒙古大草原的宽广辽阔。
师: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的伴奏,由人声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很高的艺术价值。(教师哼唱)通过高低起伏的旋律,有层次来展现草原的辽远,草原的美。我们也来唱一唱,也来感受一下(师生一起演唱歌曲的几句)
师:这首歌被艺术家们改编成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用器乐演奏
(*播放视频—马头琴演奏《牧歌》)
师:视频中,演奏的乐器叫什么?
生:马头琴
(*播放多媒体—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传统小马头琴的基础上,改革制成中马头琴、大马头琴和低音马头琴等多种乐器,丰富了马头琴乐器系列,深受人们的喜爱,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说唱伴奏,有的已成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拉弦乐器。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用马头琴这种乐器来演奏的乐曲。我们听一听,跟刚才所听的《牧歌》有什么不同?
(*播放多媒体—万马奔腾)
师:有什么不同?
生:这首乐曲很欢快。
师:它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生:马在跑,赛马,蒙古族运动会~~~
师:人们骑着马,争先恐后夺第一,你从中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怎样的性格及精神?
生:豪爽、豪迈、心胸宽广,
师:蒙古人的性格,心胸宽广,热情豪爽,开朗乐观,做什么事情都有不服输的精神。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乐器是?下面老师也来演奏一首。(二胡曲《赛马》)
师:听完老师演奏的乐曲,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马蹄声,赛马
师:通过欣赏《牧歌》和《万马奔腾》,我们对比一下,两首作品在演奏(唱)形式、节奏、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生:1、
2、
师:除了我们今天欣赏的两首蒙古族的作品,你们还知道哪些蒙古族的歌曲?
生:
师:有一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播放大屏幕---诗词)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