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记》记载“今上(汉武帝)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汉武帝的这一做法
A.客观上不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B.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
C.有利于罗致人才加强社会控制 D.推动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1. 据《宋史》记载,薛居正之子薛惟吉之螯妇(即寡妇)柴氏,将携重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互相闹得不可开交。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
A.婚姻观念的世俗化 B.理学思想的浸润 C.士人价值取向改变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 明朝中后期,“中州(河南)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以上材料均能反映
A.区域经济的差异性 B.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C.长途区间贩运发达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 明清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官”和“民”二元系统。其中“民”的组织系统包含家族、乡族、乡约、会社、会馆等形式,建立了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微博橙子辅导通过各种教化方式,借助血缘、地缘、神缘和业缘纽带,有效实现社会整合。这种“民”的管理模式
A.反映了君主专制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 B.适应维护传统秩序和社会变化的需要
C.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成熟 D.反映了士大夫们以儒教化的政治主张
1. 学者雅各布·瓦伊纳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由国家广泛地运用国家的经济利益规范经济活动的学说”,财富是国家实力的根基。下列选项中符合经济民族主义定义的一项是
A.洋务运动 B.实业救国 C.抵制洋货运动 D.三罢斗争
1.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推行了边疆治理改革,如将东北地区改设行省,祛除其"满洲故地"的种族属性,对内渗透中央权力,对外与日俄争国家主权。该措施从侧面反映出
A.边疆治理的强化 B.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有所加强
C.边疆危机的严重 D.边疆地区近代化事业的推进
1. 五四运动后,朱近之等五名重庆学生曾汇款到上海选购了《新青年》、《新潮》、《新教育》《微博橙子辅导》等十多种进步杂志。一些学生还组织起"新知识读书会"、"青年读书会"等小团体。材料突出表明
A.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性质 B.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
C.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 D.近代民主革命的新趋势
1. 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人民自决会宣言》中提出要让人民办企业,主张"自营食,自营衣,自营住,斥(拿)其羡余之茶米矿,换得大洋及生活必需品"。上述言论所反映的经济思想
A.促进土地革命在广大农村的开展 B.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有益补充
C.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D.有助于抵制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
1. 图1是重庆一诊公众号针对上世纪某时间段创作的漫画作品。该漫画的主旨应是
A.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B.团结进取的时代精神
C.抗日战争的艰难曲折 D.正义事业的得道多助
1. 在希腊人的观念中,城邦(polis)首先是指人。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城邦的含义,就是为了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团体。”这体现了
A.公民大会对国家管理至关重要 B.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状态
C.公民团体对城邦国家的重要性 D.公民意识决定了社会关系
1. 1877年5月16日,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西蒙内阁辞职,并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拒绝信任新政府的众议院。新众议院竞选中共和派以323席对208席的优势战胜保守派,胜利返回议会。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1875年宪法形同虚设 B.宪政体制已基本确立
C.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 D.君主制观念根深蒂固
1. 表1为1688至1801年间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份 农业比重 工业比重 服务业比重
英格兰与威尔士 1688 40 21 39
1770 45 24 31
大不列颠 1801 32 23 45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B.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C.成功实现工业化转型 D.仍是农业社会的本质
1. 苏联将积累率从1925年的9.7%高到1928年的20.8%消费基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则微博橙子辅导由1925年的90.3%为1928年的79.2%苏联这一调整意在
A.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B.为工业建设积累资金 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 D.推动农业集体化进程
1. 近代早期的科学家是在家里进行科学研究,微博橙子辅导并私下进行学术交流。1661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公开发表科研成果。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政府普遍重视科学研究 B.实验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
C.科学研究已日渐组织化 D.英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1. 名画《撒丹纳巴勒斯之死》色彩极为饱和、明亮,画面以红、褐等几种色彩为主调,既表现出华丽炫目的感觉,又展现出触目惊心的残忍气氛,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与这一作品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 B.让·弗朗索瓦·米勒《扶锄的男子》
C.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 D.胡安·格里斯《山丘前的窗户》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冯天瑜、杨华、橙子辅导《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蕴育出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海纳百川,活跃开放;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忧国忧民,居安思危;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等,这些文化基因微博橙子辅导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诗经》是北方文化的代表。据统计《诗经》中含有忧、患、惊、恐、禅、悲、哀等字眼的诗篇有140余篇,约占《诗经》的46%其中"忧"字竟出现90次之多。《诗经》之自觉而高度的忧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整理自微博橙子辅导《诗经忧患意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圈能在这一时期"集中创制"的原因。(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任选材料一中某一地域文化圈,从史学角度对其主流文化基因进行阐释。(5分)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明清以来,重庆作为长江流域贸易往来的转运中心,一直承担着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粮、棉、糖、盐等物资转运到长江中下游的任务。为了便于木筏停靠,在一些沿江开阔地形成了早期码头。重庆开埠后,洋货进口总值从1875年的15600国币增加到1945年的29551000国币,土货出口如猪秦、药材、蚕丝等占主导地位。民国建立后,新建了储奇门、金紫门等新型码头以供轮船运输。为方便停泊和微博橙子辅导装卸运输,一些码头开始分工,如菜园坝码头主要运输粮食,临江门码头主要运输糖类。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实业家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在川江航线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材料二码头工人的豪爽、粗犷、江湖气和移民文化、商业文化的碰撞,催生出了与众不同的重庆码头文化。抗战爆发后,不计其数的抗战物资和抗日将士从重庆码头出发,运往各个战区。同时,近80万外省人口也从码头上岸,逐渐融入重庆生活,其中不乏张恨水、老舍等文学大家。原本擅长描写才子佳人的张恨水创作出了不少带有侠义气、烟火气的作品,视野更加广阔,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中对北京市民文化的审视和对创作素材的扩充,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对重庆本土码头文化的观察和反思。
——摘编自公众号重庆一诊《重庆码头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开埠前后码头航运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重庆码头文化历史价值的认识。(5分)
1. 党的标语、口号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党用以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指引航程的政治号角。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马尼拉帆船贸易是指1565至1815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航运贸易。这一时期,太平洋东西两岸的社会经济嬗变为中国和拉美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最终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一个贸易循环体系。微博橙子辅导先通过中国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艺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西班牙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运销到阿卡普尔科港。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西班牙人用这些白银采购中国商品,由此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转口贸易,1553年后澳门也成为另一个中转港。十九世纪初,墨西哥爆发了独立战争,阿卡普尔科港被焚毁。1813年西班牙宣布终止马尼拉帆船贸易,1815年"麦哲伦号"从墨西哥驶回马尼拉标志着贸易的结束。
——整理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尼拉帆船贸易"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C D A B A C A D B C B D B C A
1. C汉武帝并未禁绝百家学说,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对“百端之学”的宽松态度,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
排除A。古代追求集权,且中央与地方权力平衡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其真实目的是罗致各类人 才维护统治,故选Co D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与材料指向文化多元相左,故排除。
1. D题意是宋代士大夫争相娶“携重资再嫁”的寡妇,体现了拜金的世俗婚姻观,而婚姻观念的变化从根本
上讲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A是现象,D是本质。理学强调伦理纲常,与题意相左,故排除B;C错 在以点代面,不妥。
1. A材料中“中州”“半植木棉,率从贸易”,说明商品经济发达;“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
北”,体现长途区间贩运,两则材料均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差异性,故选A,排除C。自然经济瓦解即耕织 分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而学术界一般把雇佣关系的出现作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故排 除 b、d。
1. B材料反映明清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模式,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故排除A。材料中的“家族”、
“乡约”、“乡族”、“血缘”体现对传统社会秩序的维护,而“会社”、“会馆”、“业缘”等体现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故选Bo C选项“成熟”错误,D选项“士大夫”、“以儒教化”不全面,且与题意不 符,故排除。
1. A根据材料原意来看,经济民族主义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国家作为主体,BCD选项均非国家或政府主导,
只有A符合题意。
1. C清末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侵略尤以日俄对东北地区的争夺为甚,清廷新政期间推行边疆治理的改革,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控制,在某种角度上就是对这一危机的积极应对,故选Co A与B是这一改 革的正面效果。材料本身不具有近代化的性质,尽管其客观上有助于近代化事业的推进,但不属于侧 面上的反映,故不选D。
1. A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重庆地区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其内容在本质上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范
畴,具有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的性质,故选Ao五四运动后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宣 传逐渐成为主流,材料不体现,故B错。材料处于思想层面,不体现其政治性质,故C错。五四运动 后,民主革命的新趋势应该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属性,材料不反映,故D错。
1. D材料中毛泽东的经济主张属于小农经济思想范畴,而小农经济本身对外国资本有天然的抵制作业,所
以选D。AB选项时间错误,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都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故排除。小农经济并 不是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排除Co
1. B四幅漫画的文字说明,均体现抗日战争时期民众积极进取、团结御侮的精神,故选B。材料除了第二幅,余皆不能体现必胜的信念,故A错。材料不反映战争的艰难与战争的性质,故C、D均不符题意。 本题的关键在于历史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准确定位。
1. C材料中“城邦的含义,就是……公民团体”这一信息突出强调了公民团体对城邦国家的重要性。
1. B整个政治斗争都在法国1875年宪法框架范围内进行,这表明宪法原则得到了遵循,1875年宪法并非
形同虚设,A错误。法国总统虽然拥有一定的权力,但仍然收到严格的权力限制,材料也并未重点强 调总统的权力,C错误。无论是1875年宪法还是这一次斗争均是共和派最终胜利,故D错误。
1. D英国工业革命在19世纪四十年代完成,故AC错误。二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服务行
业发展迅速才逐渐成为主导产业,故B错误。材料中工业比重相对较低,表明工业化正处于前期发 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结构还未产生根本性变革影响,故选D。
1. B 1925年苏联十四大提出工业化建设目标,消费减少,积累增加使得国家掌握了更多的资金可用于工
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于1929年掀起,其目的是服务工业化。经济危机于1929年爆发。故B 正确。
1. C科学研究从家到皇家学会,表明科学研究有了专门的机构,体现出组织化发展倾向。当时政府并未
普遍重视,皇家学会成立不能表明英国的科技水平已经领先世界,实验手段也并未得到广泛运用。 故C正确。
1. A《撒丹纳巴勒斯之死》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流派,A正确。B属于现实主义,C属于新古典主义,D属于
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
1. (1)特点:地域分布广;多样性(多元化);地域特色突出;彼此融合吸收(包容性)。(6分)
原因:
经济:生产力发展,奴隶制经济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圈的创制提供 物质条件。
政治:春秋战国政治大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礼治平天下”的政治 愿望。
思想文化:私学兴办,“学在民间”,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为学术繁荣提供舆论阵 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
面对社会剧变,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知识分子对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发表看法,既相 互诘难批驳,又彼此融合吸收,从而完成中华文化圈的创制。(6分)
(2)示例一:秦文化圈,主流基因: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拘一格降人才。(1分)
阐释: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为改变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落后局面,秦孝公锐意改革,大 胆重用商鞅进行改革,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分封设县制,奖励耕战,造就秦国的强盛,为 日后的统一奠基,其锐意革新积极进取的主流文化基因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分) 示例二:齐鲁文化圈,主流基因:以德治国、民为邦本。(1分)
阐释:山东是春秋战国孔孟的故乡。孔孟的思想对齐鲁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孟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其主张“仁”和“仁政”、强调“以德治国”、“民贵君轻”,强调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这些崇高的传统美德和核心的思想理念,构成齐鲁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的 主流基因,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弘扬。(4分)
示例三:楚文化圈,主流基因:忧患意识、责任担当、爱国主义。(1分)
阐释: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屈原,学识渊博,志向远大,辅佐怀王,致君尧舜,变法图强,参与政事, 推荐有贤能的人,结果触犯权贵,致使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最后在秦军攻破楚都之际,投汨罗江 而死。屈原悲痛国家沦亡,“宁流死以流亡”,也不愿同流合污或出走他国,这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 怀,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厚重持久的真情流露,对楚地主流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而忧患意识也深深 熔铸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4分)
其它:言之成理即可。
1. (1)变化:对外贸易量剧增;运输物资以基本生活物资为主转变为原料为主;从木筏运输到轮船运输;专
业化和商业化程度提高;民族资本发展。(1点1分,共4分)
原因:《马关条约》将重庆开放为通商口岸,重庆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长江航运条件的改善;西 方工业技术的传入;重庆商品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点1分,共4分)
(2)认识:有助于研究近代重庆城市的发展演变;码头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坚韧不拔 的内涵鼓舞了人民,为抗战大后方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丰富了近代文学创作的内涵。(5分)
1. 参考示例:
论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坚持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3分)
说明:①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由于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三大”做出重 要决策,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提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与国民党合 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民主革命的向前发展。(4分)
②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方针,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展。抗战相持 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 对倒退”的口号,致力于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至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4分)
总结:综上所述,坚持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是中共应对各种复杂形势的有效手段,这也为民主革命的最 终胜利准备了一个重要法宝。(1分)
其它: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中共斗争策略的调整;统一战线是中共开展民主革命的重要法宝;口号在 民主革命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口号变化反映中共的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等。
1. 背景:新航路开辟,航海路线增多,航海技术发达;西欧列强殖民扩张,菲律宾、拉丁美洲及澳门成为西班 牙、葡萄牙的殖民地;拉丁美洲物产丰富,金银产量高;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艺高 超、商品经济繁荣。(6分)
影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货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大大丰富了拉美 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加剧了财富掠夺;垄断太平洋航线,获取暴利;作为中转地,马尼拉等地区发展迅速; 加强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双向联系与发展,推进了早期全球化进程。(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