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版 四年级上册 《闲聊波尔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版版 四年级上册 《闲聊波尔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30 11:05: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闲聊波尔卡》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在一种自然、放松、和谐、平等交流的状态下亲历音乐的学习、美的熏陶。
(二)理论依据
本课是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课标的基本特征为: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在本节课中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并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月、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从而终身热爱音乐,新课程改革即将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因此,只有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走进音乐。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六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均为欧洲几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其中《闲聊波尔卡》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本课围绕“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展开,包括体验、感受美和表现、创造美两大内容。作品是具有二拍子节拍特点及波尔卡的典型节奏,《闲聊波尔卡》的风格热烈欢快,独具匠心的音乐旋律生动的刻画了故事场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本课的重点应放在感受三个主题音乐、音乐是如何表现画面的音乐形象及初步学会划分曲式结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是打工子弟,学生很少接触过交响乐作品,对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显得更陌生了。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高雅音乐不适合学生欣赏,也听不懂。教师应了解这种心理,将教学内容设计的趣味化、多样化,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亲历体验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运用音乐、创造音乐。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目前,对于初一的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法:
演示法:教师借助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唱准在欣赏中即将出现的主题旋律。
体验法: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主旋律出现的次数,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比较法:对比聆听三个音乐主题,培养学生辩听音乐能力。
学法:
模唱法:学生在聆听音乐模唱此作品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探究法:在第三主题音乐中,学生加入自己的音响创作来填充休止拍,激发学生兴趣及满足学生成就感。
三、教学目标
1、用积极的态度体验作品的情绪和情感,感受美的熏陶。
2、聆听感受作品的主题旋律,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初步了解、划分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4、能够用肢体律动来感受音乐,体会《闲聊波尔卡》的热烈氛围。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准确的辨听出主题旋律
(二)教学难点:初步划分作品曲式结构
五、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导 入 游戏导入:师用柯尔文手势做出 (从作品中选出重点旋律来记谱) 观看 演唱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注意力,此旋律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初 听 《闲聊波尔卡》 1、播放《闲聊波尔卡》音频资料 学生回答这首作品属于那种音乐体裁及描绘了什么场景? 说出此曲所描述的场景后教师作补充 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聆听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分段赏析《闲聊波尔卡》 聆听第一主题 播放第一主题音乐 主旋乐器是?音程大跳的创作意图? 聆听第二主题 播放第二主题音乐 此段与第一乐段差异加入了什么乐器? 聆听第三主题 师唱主旋旋律启发学生用自创的声音或动作替代休止符 装饰音的用意? 随音乐模唱主旋律 长笛、小提琴 聆听音乐,描绘了什么画面 打击乐、圆号 学生参与到音乐创作装饰音在刻画人们的聊天的笑声 带着问题聆听音乐,体会音乐如何刻画人物 通过对比欣赏来感受第二主题的特点 培养学生聆听与感受音乐,分析音乐是如何塑造音乐形象的。 在体验音乐中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聆听音乐辩别主题 播放三段音乐主题 聆听音乐,辨别主题音乐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记忆
体验音乐表现主题 播放三段音乐主题 用肢体律动感受主题音乐 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中,在学生亲历体验活动中,使学生做到了“玩中学”再次巩固音乐主题的同时感受闲聊的意境
划分曲式结构 播放全曲音乐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学生到前面标记出你所听到的音乐 复三部曲 通过聆听音乐,写出作品的曲式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多元化 欣赏 《闲聊波尔卡》管弦乐版 《闲聊波尔卡》合唱版 用你的方式表现主题音乐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师生、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学生在聆听音乐、创作音乐过程中,学生互做评价,指出优点和缺点,多用些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评价量规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具有非语义性。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要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音乐。评价量规不以分数或优、良、差来判定,而是全班同学都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本节课使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找出三个主题音乐的旋律,在不同的乐段中也曾出现同一旋律,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会自然的学会欣赏了。
2、引导学生在体验音乐中了解音乐要素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借用自身来创作音乐,进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八、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本课以趣味性与实践性贯穿始终。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时刻考虑让学生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乐理知识。只有当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实践性:要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一定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音乐。在学习中要注重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本节课99%的学生都参与体验到音乐活动时刻在动,要么心动,要么身动。学生都在积极的思考着、聆听着、创作着音乐,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二)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时间上的把握不够精准。
2、音像资料的选择应该再精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