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4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9 20: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诗仙?
诗圣?
诗魔?
诗佛?
诗鬼?
诗狂?
诗骨?
诗豪?
李白
杜甫
王维
白居易
贺知章
陈子昂
刘禹锡
李贺
白香山《江上琵琶》,
韩退之《颖师琴》,
李长吉《李凭箜篌引》,
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
李足以泣鬼,
白足以移人。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箜篌引
李贺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字词,感悟斟酌字词的魅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本诗借助经典字词,展现音乐感染力的手法,以及本诗在意象和字词反差中折射的诗人性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音乐超强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发现词作之美,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李贺(790~816) ,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人, 祖籍陇西郡。著有《昌谷集》。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 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被誉为“诗鬼”。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谈“鬼”人
1、宗室王孙+家道衰落+骑驴觅句
李贺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属于大唐宗室的远支,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家道中落,隐沦昌谷。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一生多病,故自认丑陋,被称为“苦闷诗人”。他才思聪颖,七岁能诗,又擅长“疾书”。年纪稍长,李贺白日骑驴觅句,暮则探囊整理,焚膏继晷,十分刻苦。母亲郑氏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耳!”。
2、诗名远播,科举无路,门荫入仕
十八岁左右,写《雁门太守行》拜谒韩愈,诗名远播。年未弱冠,即遭父丧。服丧期满,参加河南府试,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贺父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极力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回到昌谷。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他曾写了不少抒愤之诗。
22岁左右,又返回长安,经宗人推荐,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牢落长安3年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
3、职位卑微,忧郁病笃,英年而逝
因职位卑微,功名无成,李贺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贺忧郁病笃。24岁左右,先告病回昌谷休养了一段时日。又不甘沉沦,举足南游,希望到南方一展才华。25岁左右,他辞去奉礼郎之职,在潞州朋友张彻举荐下,为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做了三年幕僚。
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因郗士美讨叛无功,告病到洛阳休养,友人张彻也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初读,注意节奏
jiāo



tuí

读“鬼”诗
解 题
李凭箜篌引
唐代著
名乐手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
李供奉,仪容质,身才稍稍六尺一。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
花咽娇莺玉漱泉,名高半在御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解 题
李凭箜篌引
箜篌: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数种。饰有凤首的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古代一种拨弦乐器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与歌、行一样,是乐府诗。
乐府
诗体
一、演奏会海报
时间:
地点:
主演:
嘉宾:
二、请分别介绍一下嘉宾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我来设计
李凭演奏会海报
李凭
再读,找出这场演奏会的演奏的时间、演奏的地点。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 贺
高秋
中国
国都长安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九品。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三读,思考: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李 贺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凝云颓不流”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江娥
“江娥啼竹素女愁”
素女: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瑟。素女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
素女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唐代的都城长安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所以称长安为十二门。
长安为都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今清冷的箜篌曲一经传出,整个长安的百姓都沉默了,所以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其实是长安的百姓沉浸在凄冷的乐曲声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十二门前融冷光”
长安百姓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天帝和皇帝都听过天上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如今,李凭的箜篌曲把她们打动了,可见非同凡响。
“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连秋雨都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音乐太迷人。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
补天的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石破天惊逗秋雨”

“石破天惊逗秋雨”,为什么不是“下”秋雨呢?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神妪:就是成夫人,身份——仙人;职业——箜篌顶尖极高手。做凡人的老师绰绰有余,可这儿却用一个“教”字,为什么不是“学‘呢?因为李凭的技艺太娴熟了,引仙人竞折腰,音乐太美了,那简直就是“此曲只应人间有,天上能得几回闻”,让神妪甘愿向李凭学习。
“梦入神山教神妪”
神妪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音乐的力量真了不起!能化腐朽为神奇!
老鱼
“老鱼跳波瘦蛟舞”
瘦蛟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吴质: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树创随砍随合。听了李凭的箜篌声,吴刚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倚着桂树静听,彻夜不眠。
“吴质不眠倚桂树”
吴质
探“鬼”韵
音乐美
出场的嘉宾有哪些?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开。
露脚斜飞湿寒兔”
寒兔
探“鬼”韵
天空流云
湘妃素女
至上紫皇
补天女娲
山中神妪
老鱼瘦蛟
伐树吴刚
月宫玉兔
停步聆听
愁啼哀思
闻声而出
如痴如醉
折服求教
翻跃起舞
通宵不眠
聚精会神
侧面烘托
嘉宾们听李凭演奏时的反应,作者主要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
惊天地泣鬼神
小结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比阅读,品鉴手法
侧面描写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摹声,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似山崩地裂
     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似凤凰孤独哀鸣
    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似露滴残荷    
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宛如兰花盛开的笑靥,
    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诗中哪些句子是正面刻画音乐的呢?
通感
这首诗中描写了许多意象,在这些意象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其“凄艳诡谲”的诗风呢?
空山凝云 江娥啼竹 素女愁
玉碎凰叫 荷泣兰笑 国都冷光 石破天惊 老鱼跳波 瘦蛟起舞 吴质不眠 露湿寒兔
哀伤、凄冷的意境
意象的“鬼”
探“鬼”韵
诗人不用人间的意象,而用仙界神仙的意象,这对表现李凭箜篌的音乐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来看 “梦入神山教神妪”这一句。想象奇特,亦真亦幻。这样,既写出了箜篌音乐的惊天地泣鬼神,更体现了诗歌本身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这可以说是李贺诗歌“鬼气”的第一个表现。
意象诡异
意象的“鬼”
吴丝蜀桐张(奏)高秋
空山凝云颓(停)不流
昆山玉碎(鸣)凤凰叫(鸣)
芙蓉泣露香兰笑(愁)
十二门前融(浸)冷光
石破天惊逗(落)秋雨
老鱼(锦鳞)跳波瘦蛟(潜蛟)舞
李贺选词用字,力求给人以陌生感,追新逐奇,有一种独特的神韵,神出鬼没。这可以说是李贺鬼韵味的第二个特点。
用词的“鬼”
用词新奇
前四句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
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章法的“鬼”
李贺诗歌“鬼气”的几方面韵味,充分显示李贺的确无愧“鬼才”的称号,在这首诗歌中,不管从音韵、意象、还是用词、章法,诗歌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李贺也都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堪称一绝。
词采瑰丽
天上人间的想象
通感的手法
大胆的夸张
奇幻的比喻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活用典故、自铸伟词
虚实结合 
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
用典
凄寒冷艳的气质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总结
李贺诗中的名句: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毛泽东“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拓展阅读:《野歌》李贺(2018全国1卷真题)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蒙蒙。
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B项,“生活贫穷”理解错误。这里指的是职位卑微,调迁无望的仕途困顿。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
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弓:木质坚韧的桑树制成的弓箭。
口衔着芦苇的大雁。
寒士穿的粗布麻衣。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 穷:困。
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嗔:生气发怒。天公:老天。
看即:随即,转眼。
雁用以自卫的一种本能。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雁自河北渡江南,瘠瘦能高飞,不畏缯缴。 江南沃饶,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尝衔芦长数寸,以防缯缴焉。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表象:仰天射鸿的高超射技
叙事
现实
理想
实际:喻拟凭出众才华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
文学才华
京都
折桂中举。
肥衣冲风、饮酒高歌
压抑、阴森 世风人情
努力排解郁结在心的苦闷与悲愤
其才华何其出众,其志向何其宏伟,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
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有才有志而屈穷
嗔天枯荣不等
抒怀
乐观自信
不甘沉沦
时令景物转换
冬天将去,春暖柳绿
失意不失志!
相信未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这里指的是职位卑微,调迁无望的仕途困顿,而不是生活的贫困。 “生活贫穷”理解错误。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
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
“贫”:缺乏金钱,不得温饱(富)
“穷”:仕途坎坷,不得升迁(达)
例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贫人视其所取,穷人视其所为。
富人视其所与,贵人视其所为。
(孔子)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评价。
【解题思路】
1.阐述诗句情境
2.分析诗句包蕴的作者情感
“寒风变春柳” 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终将过去,光明和希望终将来到
“烟濛濛”柳条的朦胧多姿。美好的未来。
自信、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