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2课 贞观之治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第2课 贞观之治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01 08: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2课贞观之治徽州区第二中学 张建华教材地位简析2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重点难点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教材第2课“贞观之治”的内容,从属于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本课介绍了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学好本课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Text 教学重点
⑴重点:“贞观之治”的内容、评价唐太宗
⑵重点体现:通过情景材料,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结合教材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以讨论的方式对唐太宗政策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
⑴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⑵难点突破:在教师的提示下,通过搜集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采用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小组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五步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交流。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唐朝建立概况“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女皇武则天评价历史人物版块一:自主学习版块二:分组讨论版块三:合作探究教师 :由内容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学生 :由内容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参与者、合作者、解决者。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合作探究、走进历史总结巩固、构建结构联系现实、感悟历史巩固联系、拓展提升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唐朝的建立创设情景你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上述图片吗?设计
意图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通过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等方法,了解唐朝建立的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图2 →图1 →图4 →图5 →图3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设问质疑图1 隋末农民
起义图2荒淫无度的宫廷生活图3 唐太宗图4 贵族李渊起兵反隋图5 玄武门之变创设
情景学生探究、小组甲展示
学生探究、小组乙展示
学生探究、小组丙展示设计
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合作探究、论从史出等方法,来了解“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女皇武则天,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组讨论:“贞观之治”的形成、女皇武则天探究展示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设问质疑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含义是什么?
问题2:他为什么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问题3: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问题1:你知道她是谁吗?请你做一简洁。
问题2:郭沫若评价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探究、丁小组展示
学生探究、戊小组展示合作探究:评价历史人物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问题:你如何评价唐太宗?问题:你如何给无字碑写碑文?突出在历史上的贡献、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看图片、析史料,采用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史料分析中突破重点创


景设问质疑评价方法探究展示设计意图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贞观之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学会整体把握教材知识。课堂小结第三环节 总结巩固 构建结构时间:618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李渊原因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3、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4、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
内容1、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 产,戒奢从简。
2、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影响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政绩原因“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以发微薄的方式,试着阐述我国古今民本思想有哪些?当今社会应如何体现民本思想?第四环节 联系现实 感悟历史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感悟历史,体现古为今用,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向学生揭示两者的区别。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观看了历史影片《武则天》,说说历史剧与历史史实区别在哪里?
1、本节课我依据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把教材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采用“五步探究法”、通过教学五大环节,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在此我预想:本节课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困惑:
①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更有感染力?
②课堂突发生成应如何处理?在此恳请各位专家评委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