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4.3产业转移 同步测试(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4.3产业转移 同步测试(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30 07: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产业转移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2.由上图可知(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下图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源禀赋 B.经济结构
C.国家政策 D.能源结构
4.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所在地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近年来,我国一些传统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同时部分高端制造业在欧美国家重振本国制造业和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背景下向欧美本土回流。据此完成第5~6题。
5.我国低端制造业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6.在高端制造业向欧美本土回流的背景下,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亟需(  )
A.加大政策支持,抑制企业外迁
B.进口国外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服装经销商多从我国订购服装成品,但从21世纪初开始将订单转移到一些东南亚国家。我国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高档面料和纺织机械供应国。读图,完成第7~8题。
7.东南亚国家从我国大量进口高档面料产品,主要原因是当地(  )
A.纺织原料短缺
B.技术工艺水平较低
C.与我国交通联系便捷
D.产业升级的需求
8.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某知名服装企业到东南亚国家设立生产基地,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欧美国家的产品运费
B.扩大品牌影响力
C.降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
D.开拓当地消费市场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外移;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长性产业,主要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主动移动。下图是某产业在某地区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9.关于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及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期间,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B.①—②期间,市场竞争加剧
C.③—④期间,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D.③—④期间,市场竞争加剧
10.该地生产成本主要随本地经济发展而上升,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地价上升 ②劳动力价格上涨 ③输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 ④协作条件变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该产业在本地出现明显“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是(  )
A.①以前 B.①②期间
C.②以后 D.④以后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
(1)简析材料二图中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分析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3)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能力提升
读20世纪60年代部分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地区工业向外扩散的原因主要有(  )
①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②争水、争地、争公共设施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资源、能源枯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产业转移目的地的区位优势有(  )
①地价低廉 ②技术先进 ③资源丰富 ④劳动力价格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天然橡胶是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料,轮胎制造成本的50%来自天然橡胶,我国的天然橡胶主要依赖进口。21世纪初,欧盟、美国等国际轮胎生产巨头纷纷到我国投资建厂,同时我国本土轮胎生产企业也大量涌现。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由于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限制天然橡胶的出口,我国轮胎产业发展变得异常艰难,正谋求向海外转移。据此完成第3~4题。
3.21世纪初,国际轮胎生产巨头纷纷到我国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有(  )
A.廉价的劳动力
B.丰富的原料
C.广阔的市场
D.优惠的政策
4.我国轮胎企业的海外转移案例充分说明(  )
A.轮胎企业布局对原料有高度的依赖性
B.国际贸易变化影响轮胎产业布局
C.国际轮胎的消费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
D.我国已经不适宜轮胎产业的发展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环节是(  )
A.软件设计 B.知识产权
C.整件组装 D.售后服务
6.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7.为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8.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下面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最初的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2题,产业升级速度应取决于自身条件,③错误;资金和技术才是产业升级的动力,④错误。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中部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由模式图可知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差异均能造成产业转移;我国的国家政策也会使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结构均以常规能源为主,新能源占比较少,因此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结构无关。故选D项。第4题,由“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可知,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或政府合作。故选A项。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我国低端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力成本,C项正确;市场营销成本、原料成本、设备成本不是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A、B、D三项错误。第6题,在高端制造业向欧美本土回流的背景下,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亟需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D项正确。可以加大政策支持,不能抑制企业外迁,A项错误;不能进口国外产品来替代国内生产,B项错误;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并不能提高竞争力,C项错误。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我国向东南亚国家出口高档面料产品,说明我国在高档面料生产上的技术水平较高。第8题,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适宜布局在此地,需要向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
答案:9.B 10.A 11.C
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利润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可知,该产业在本地利润水平下降最快的时间是①—②,排除C、D两项;生产成本在该时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并没有迅速上升,利润下降主要是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造成的,A项错误,B项正确。第10题,因为该地生产成本主要随本地经济发展而上升,而本地经济发展会促使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涨。对输入的原材料价格影响不大;协作条件一般随经济发展变得更好。第11题,从图中利润水平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分析可知,该产业在①—②时间段本地利润水平尽管快速下降,利润空间逐步减小,但利润仍然较高。要保证产业利润不出现亏损,应在亏损出现前(③以前)进行产业转移,所以产业转移的时间最可能是②以后、③以前。
答案:(1)产业承接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2)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土地、劳动力、交通运输成本等的上升,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欧美地区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进行产业转移,并且形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
(3)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承接的产业应以资源节约型为主;应该加快承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步伐。
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表明,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分布上非常不均衡,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尤其是中国。第(2)题,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成本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交通运输成本、市场、环境因素等方面;其进行产业转移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第(3)题,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有选择地承接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的产业。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信息可知,甲地区的产业转移并不是美国东北部地区资源和能源的枯竭导致的,而是与美国东北部地区长期发展传统工业导致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污染加重有关。第2题,图中产业转出地区是美国,产业承接地区是东亚、东南亚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承接地区具有资源、地价、劳动力的优势。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人购买汽车势头较猛,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好,鉴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国际轮胎生产巨头纷纷到我国投资建厂。第4题,材料表明,我国轮胎产业发展变得异常艰难甚至产业要向海外转移,该现象是伴随着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限制天然橡胶的出口出现的,这说明国际贸易变化影响轮胎产业布局。
答案:5.C 6.C 7.A
解析:第5题,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环节是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生产环节,据此结合选项可知为整件组装。第6题,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第7题,计算机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所以我国若能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就能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主要从原料、劳动力成本、地价等角度分析。第(2)题,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因而研发、营销等部门保留在东部地区。第(3)题,对产业迁入区而言,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对产业迁出区而言,可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