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上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
下图为降低水温,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的“渔光互补”项目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 )
A.提高渔业产量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减少鱼塘蒸发量 D.提高太阳能发电率
2.最适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的地区为(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珠江三角洲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干线西起四川达州,东至上海。读“川气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5题。
3.“川气东送”工程干线经过( )
A.横断山区 B.黄河干流
C.三峡工程附近 D.地势三级阶梯
4.“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A.线路短,沿途地形平坦开阔 B.缓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危机
C.途经降水丰富地区,水能丰富 D.沿线经济发达,对天然气需求量大
5.“川气东送”工程可以减轻( )
A.西气东输线路的输气压力 B.长江水运的压力
C.四川与上海人口流动的压力 D.长江洪涝的压力
6.以下一组全部是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森林、石油 B.土地、森林
C.天然气、水能 D.太阳能、煤矿
读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完成7-9题。
7.根据能源是否能重复利用的性质,下列能源与风能性质相同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8.风能欠缺的地区是( )
A.北京 B.重庆 C.台湾 D.成都
9.关于海上风电的优点是( )
A.投资成本低 B.解决了西部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
C.海平面没有遮挡物,风力足 D.稳定可靠,可大规模开发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实际可用于农、林、牧、渔业的面积66.8亿亩,约占46%。其余54%的土地面积是目前还不能利用的沙漠、荒山、沼泽等。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0-12题。
10.我国的农业用地( )
A.总量多、人均少 B.总量少,人均少 C.总量少、人均多 D.总量多,人均多
11.我国的地形结构是( )
A.以丘陵、平原为主 B.山区面积广大 C.盆地面积广大 D.地势西低东高
12.有利于我国农业类型多样的因素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 C.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
13.下图的阴影区是我国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难利用土地
1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林地所占比重最大
B.耕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低山丘陵地区
C.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差别很大,东部远大于西部
D.人均耕地面积小,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解决粮食不足问题
如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15-16题。
15.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
A.5℃ B.-32℃ C.-4℃ D.16℃
16.下列有关A地与B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B.B地属于暖温带、湿润地区
C.A地年降水量小于800mm D.B地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7-18题。
17.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B.各类土地资源分布比较均衡
C.草地多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多
18.适宜发展畜牧业而成为我国四大牧区的省级行政区单位是( )
A.藏、新、陇、青 B.藏、青、甘、内蒙古
C.藏、新、青、内蒙古 D.新、宁、川、内蒙古
读下图,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9-21题。
1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0.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
A.植树造林 B.跨流域调水 C.修建水库 D.提高水价
21.山东省在水资源上属于( )
A.多水带 B.丰水带 C.少水带 D.过渡带
22.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防止水污染 C.南水北调 D.合理用水
读漫画,完成23-24题。
23.这幅漫画揭示的主要问题是( )
A.土地资源紧张 B.生物种类减少 C.水资源短缺 D.矿产资源枯竭
24.这一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其解决途径主要有( )
①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②跨流域调水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④制定矿产资源保护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
B.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C.水资源地区分布均匀
D.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唯-措施是兴建水库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题)
26.根据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我国为了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正在实施 工程,把 流域的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
(2)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2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①是耕地中的 (“旱地”或“水田”),②是耕地中的 (“旱地”或“水田”),这两种不同耕地的分界线通过了 (山脉)-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最重要的南北地理事物分界线,与我国东部一月 等温线大体一致,与我国东部 毫米年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2)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小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 ,发展林业的是 ;②类型所在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4)我国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山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 、 、的边远山区,东南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季 (填“多”或“少”),冬春季 (填“多”或“少”)。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 地区。
(3)我国耕地资源北方占全国总量的 ,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占全国总量的 ,比南方相对较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 (合理/不合理)。
(4)天津市缺水现象严重,为缓解我市的缺水问题,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B 2.D
1.阅读题目材料可知,“渔光互补” 生产模式可以降低水温,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质,并没有说提高渔业产量,A错误。“渔光互补” 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面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里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B正确。可以减少鱼塘蒸发量,但不是主要优势,C错误。太阳能光伏发电主要利用的是太阳能,题目中只说提高水质,并没有说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D错误。故选B。
2.华北平原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但渔业不发达,A错误。内蒙古高原主要以草地为主,畜牧业发达,B错误。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但是水资源缺乏,C错误。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渔业发达,而且能源缺乏,最适合推广“渔光互补”项目,D正确。故选D。
3.C 4.D 5.A
3.读图可知,“川气东送”工程干线不经过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横断山区,A错误;“川气东送”工程干线不经过黄河干流,B错误;“川气东送”工程干线由四川达州向东会经过三峡工程附近,C正确;“川气东送”工程干线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不经过地势第一级阶梯,D错误。故选C。
4.“川气东送”工程是一项西起四川达州,东至上海的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其建设的主要意义是可有效缓解沿线经济发达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D正确;而不是“线路短,沿途地形平坦开阔”、“缓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危机”、“途经降水丰富地区,水能丰富”,ABC错误。故选D。
5.“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它可以有效减轻西气东输线路的输气压力,A正确;而不会减轻长江水运的压力、四川与上海人口流动的压力和长江洪涝的压力,BCD错误。故选A。
6.B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为人们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资源的更新时间和速度,自然资源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太阳能、水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矿等矿产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选B。
7.C 8.B 9.C
7.风能是指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的动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属于清洁能源。题中四个选项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太阳能和风能性质相同,属于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根据中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可知,北京地区的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0W—100W/m2;重庆地区的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0W/m2以下;台湾大部分地区的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0W—200W/m2,有的地区甚至在200W/m2以上;成都地区的有效风功率密度为50W—100W/m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北京、重庆、台湾、成都四地中,风能欠缺的地区是重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由于海平面开阔,没有遮挡物,所以海上风电具有风力足的优点,C正确;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且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能源充足,相比之下,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能源短缺,海上风电可以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不足的问题,B错误;海上风电具有投资成本高,不稳定的缺点,A和D错误。故选C。
10.A 11.B 12.A
10.材料中“实际可用于农、林、牧、渔业的面积66.8亿亩,约占46%。”说明我国农业用地总量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农业用地人均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约占33%、高原约占26%、盆地约占19%、平原约占12%、丘陵约占10%,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习惯所说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故B符合题意,AC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D错误,故选B。
12.有利于我国农业类型多样的因素是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这样可以发展多种农业,A正确,人均耕地少不利于农业的类型多样发展,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会影响地区农业的多样性,山地多,平地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BCD错误,故选A。
13.C
读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林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及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等。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难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荒漠、石山等地。根据题意选C。
14.C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草地所占比重最大,A错误;耕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B错误;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降水多,西部深居内陆降水少,东部生产力远大于西部,C正确;人均耕地面积小,可以通过保护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方式增加粮食供应,开垦草地易造成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15.C 16.C
15.图中山脉是秦岭,是我国南北分界线,以南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以北低于0℃,排除AD,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4℃,排除B太低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A地位于北方,B地位于南方。A地的河流冬季要结冰,A错误。B地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B错误。秦岭被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越,A地年降水量小于800mm,C正确。B地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D错误。故选C。
17.A 18.C
17.由图可知,水田、旱地、林地、草地等在我国都有分布,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A说法正确;由图可知,我国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高原和山地,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和C说法错误;我国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少,后备耕地不足,D说法错误。故选A。
18.我国的四大牧区分别是西藏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所在的西藏自治区简称藏,新疆牧区所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青海牧区所在的青海省简称青,内蒙古牧区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D 20.B 21.D
19.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我国水资源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解决这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跨流域调水,B正确。植树造林不能解决缺水问题,A错误。修建水库主要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问题,C错误。提高水价,不能根本解决缺水问题,D错误。故选B。
21.读图,山东省在水资源上属于过渡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A
我国的水资源受降水的影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分布不均的特点,时间上存在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为解决这种时间不均的问题,主要采取兴修水库的措施以解决,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问题,防止水污染和合理用水不是主要措施,故选A。
23.C 24.B
23.全球淡水资源紧张,从图中可知,图上太阳炙烤着龟裂的大地,人们把杯子放在眼睛下面接泪水,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故选C。
24.从漫画中得知,该漫画反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主要有: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即在多雨季节,利用水库把水贮存起来;节约用水,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提高水的利用率等。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25.B
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丰富,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不足,A错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东多西少,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常用方法为跨流域调水,CD错误;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B正确。故选B。
26.(1)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长江
(2) 可再生
(3)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我国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2)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其用完了,短时间内就不能再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大部分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者循环使用,是可再生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不足的基本特征。
27.(1) 水田 旱地 秦岭 0℃ 800
(2) B
(3) ④ ③ 水稻
(4)东北 西南
(1)土地资源可分为不同的利用类型,①是耕地中的以旱地为主的耕地;②是耕地中的以水田为主的耕地;这两种不同耕地的分界线通过了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最重要的南北地理事物分界线,与我国东部一月0℃等温线大体一致,与我国东部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2)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短时间内不能更新或再生的资源;故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故选B。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④以草地为主;发展林业的是③多分在山地地区;②类型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4)我国林地集中分布在季风区的山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山区,东南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28.(1) 多 少
(2) 空间 长江 华北 西北
(3) 60% 多 20% 少 不合理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建水利工程等(合理即可)
(1)中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分布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跨流域调水可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以缓解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3)我国耕地资源北方占全国总量的60%,比南方相对较多,而水资源北方占全国总量的20%,比南方相对较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不合理,南方地区耕地资源不足,北方地区是水资源不足。
(4)天津市缺水现象严重,为缓解缺水问题,可以采取措施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建水利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