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提升(十二)(4.5-4.7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提升(十二)(4.5-4.7复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30 13: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提升(十二)
第四章 物态变化(4.5-4.7)复习
一、重点知识复习
知识点1:熔化与凝固,熔点.凝固点
例1: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其中,利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好处是    。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   态,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变式训练: 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部分冰熔化,冰的质量减少 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
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
知识点2:汽化(蒸发与沸腾)与液化
例2: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4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
(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
(6)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7)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
变式训练: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右下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知识点3:升华与凝华
例3: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   (将碘锤放在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   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利于碘   (放/吸)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
变式训练: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
二、知识点提升练习
1.在水煮食物时,若用水煮,只要水不烧干,食物总不会煮焦;若把食物放在油里炸,虽然油未烧干,而食物却有可能烧焦,这主要是因为(   )
A.水的密度比油大 B.水的沸点比油低
C.水易渗入食物中,而油不易渗入食物中 D.水的导热性能比油的差
2.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朝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阻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4.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5.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某同学探究影响蒸发散热情况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记录了三个示数,其中a温度计示数   ℃。
(2)酒精蒸发时会向温度计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比较b和c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蒸发快慢与   有关,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来看,空气流动促进了酒精分子向空气扩散。
(4)该同学用水代替酒精多次实验,发现在相同温度但天气不同的情况下,三根温度计示数有时差别不大,有时差别却很大。他猜想水的蒸发情况可能与天气有关,若示数差别不大,可能的天气是   。
7.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变化特点是   。
(4)本题中给药品降温的原理好固体熔化要   。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5)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小红所测盐水的浓度为   %。
8.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并保持。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de段水温变化的原因。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底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
(2)用物态变化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氦气,填充在食物包装袋里可使食物保质期更长,在常温下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分离。
(3)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氦气的沸点是﹣269℃,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化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
(4)如图是某种物质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状态图。图中实线上下分别表示该物质处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于熔点时都为气态 B.只有高于临界温度时才是气态
C.温度在熔点与临界温度之间时,实线上方为气态
D.温度在熔点与临界温度之间时,实线下方为气态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期末知识点复习与提升(十二)
第四章 物态变化(4.5-4.7)复习 参考答案
一、重点知识复习
例1:(1)自下而上 使试管受热均匀 (2)66 (3)固液共存 晶体 吸收
变式训练:B
例2:(1)温度计接触烧杯底部 (2)98 < (3)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4)(a) (5)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盖、调大酒精灯的火焰等方法 (6)B
(7)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变式训练:D
例3:将碘锤放在热水中 熔化 放 凝华
变式训练:(1)水蒸气 凝华
(2)空气湿润 气温在0℃以下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照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二、知识点提升练习
1.B
2.C
3.C
4.D
5.C
6.(1)25.5 (2)吸收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4)阴雨(潮湿)
7.(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4℃ (3)先降低后升高
(4)吸热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5)9
8.t2时,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的水,此时杯内的温度降低,海波放出热量,开始凝固,但海波是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仍然为48℃,放出的热量被水吸收热量后,水的温度开始上升到48℃后保持不变。
9.(1)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压缩体积) (2)不能
(3)氦气 (4)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