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09: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900年,人们用欢呼声拥抱新的世纪之年,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怀着丧权辱国的屈辱与悲愤跨入20世纪的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得出结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3.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教学目标
1、兴起
一、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窃自中西通商以来,西洋教法盛行中国,天主福音等堂几遍天下,虽至穷乡僻壤,皆有各国教士潜往传教。从教之人大半皆系无赖痞徒,平日犯法生事,无所不为。或因案为官所捕,或因事为众所纠,一旦入教,即以教堂为护身符逋逃薮”,鱼肉乡里,倾害善良,百姓望而生畏。
材料二:“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1.阅读材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地点、性质。
地点:山东、直隶一带
时间:19世纪末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材料:皇太后昨晚在宫内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日】佐原笃介《拳乱纪闻》
1.阅读材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
2.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态度:以“招抚”代替“剿灭”,承认其合法地位
目的:利用义和团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2、发展
3、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一、义和团运动
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歌谣
材料二:(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经清政府考察后,义和团)团民就更加疯狂……公开表演这种所谓的刀枪不入法术……真的相信自己能够刀枪不入,真的就拿火枪往身上打……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
盲目排外
迷信色彩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赵立行:从世界背景来看,作为瓜分中国狂潮的延续,八国联军侵华是服务于帝国主义扩张需要的,是其瓜分世界的一个过程。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思考:真的是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吗?
二、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华
英国
美国
英属
澳大利亚
英属
印度
德国
法国
奥匈
帝国
意大利
日本
记忆口诀:因恶得罚,
每日易懊。
义和团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进驻北京使馆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英]西摩尔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
义和团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敌人
义和团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6月17日,大沽炮台失陷
在北京,外国军队射杀团民和清军;慈禧对外宣战;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使馆区
义和团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900年7月,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
义和团与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根据京津地区形势图,结合课本内容,梳理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并对以下事件进行排序。
天津保卫战
天津保卫战
义和团廊坊大捷
西摩尔率兵从天津进犯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大沽炮台战役
八国联军攻占紫禁城
2
1
4
3
6
5
二、抗击八国联军
被捕的义和团民
处决义和团民
二、抗击八国联军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
慈禧西逃,下令剿杀义和团,请八国联军“助剿”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说: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地位。
“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危害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盐税等税作担保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人民负担更沉重,经济命脉被控制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于帝国主义武力威胁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
“洋人的朝廷”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P20
天津
北京
大沽
山海关
允许外国驻兵……
便于监控清政府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紫禁城
“国中国”
影响: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842
1858
1860
1895
1901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1901年
·原因
列强侵略加剧
传教活动猖獗
·区域
山东→京津
·口号
“扶清灭洋”
·签订
11国强迫签约
·内容
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
·危害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直接目的
镇压义和团
·根本目的
瓜分中国
·罪行
劫掠财物
屠杀百姓
焚毁房屋
廊坊
阻击战
聂士成
殉国
围困教堂、
使馆区
1、1900年,英、美、俄、日等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A.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B.日本侵略中国刺激列强
C.清政府的腐败、妥协 D.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3.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赔款4.5亿两白银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C
随堂检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