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律长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01 13: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七 律 长 征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压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
我读《长征》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wēi yípángbómín▼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这两句中哪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没有退却,从哪些词可看出?这两句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首联远征难不怕、只等闲感悟远征难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 烘托出自然环境的险恶、形势险恶、战斗激烈,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更喜岷山千里雪,承上启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尾联三军过后尽开颜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510歌颂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征难图总起 1、 2001年,大型电视连续剧《长征》播出后,一位学生家长给央视“观众联络处”打电话:“《长征》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可以让孩子了解长征、了解这段历史,所以我希望中央电视台能在学生放假时重播这部电视剧。”你能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吗?你认为他的要求有必要吗?请结合自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长征精神勇攀书山万仞峰
奋击人生千重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