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30 08: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复习课)
知识构建
地势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
知识梳理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哪些影响?
(1)河流流向:
(2)气候:
(3)水能:
(4)交通:
河流多自西向东
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但是阶梯界线上的高大山脉成为陆路交通的障碍。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
我国主要山脉
A
B
C
D
E
F
G
H
I
J
K
气候的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强
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
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通常: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季风活动的不稳定导致我国旱涝灾害频繁
我国降水空间(地区)分布规律: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我国降水时间(季节)分布规律: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1月00C等温线大致经过: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区域,海拔高气温低。
种植喜凉作物,一年一熟
种植喜温作物,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水稻
种植喜热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甜菜
甘蔗
冬小麦
棉花
花生
春小麦
甜菜
大豆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高原山地气候:
高寒气候,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大陆性气候强
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具有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温
气温和降水
气温和降水
影响气候主要因素
季风
地形因素
读“我国地形类型构成比例饼状图”,回答下题:
1.A代表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盆地 C.高原 D.平原
课堂练习
2.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 )
①天山 ②大兴安岭 ③太行山 ④昆仑山 ⑤秦岭 ⑥巫山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A
C
3.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 D.黄土高原
A
4.下列四幅地形剖面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是( )
A. B.
C. D.
B
河流湖泊
长江
黄河
桃花峪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寒潮、洪涝
干旱、台风
暴雨、酸雨
霜冻、冰雹
雷电、高温
雾霾、沙尘暴
……
滑坡
地震
泥石流
崩塌
地面塌陷
沉降
……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我国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
优化训练 达标测评
1.表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2.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长江( )
A.矿产资源丰富 B.径流量大
C.水力资源丰富 D.航运价值高
3.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 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网格状分布
4.中央电视台于2012年5月底开始播出的《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节目,向世界展现了北纬30°沿线神奇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下面所示的剖面图中,属于我国北纬30°沿线的是
5.下列描写与云贵高原相符的是( )
A.冰川纵横,大河源地 B.地表坦荡,草原肥美
C.黄土广布,沟壑纵横 D.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拓展提高 模拟中考
右图是我国某地气候类型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不适宜在该地种植的农作物是( )
A.青稞 B.小麦 C.棉花 D.玉米
3.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图,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1-3题。
2.图示流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A. 水稻 B. 油菜 C. 甜菜 D. 大豆
3.为防治长江洪涝灾害,在下游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利枢纽 B. 加固堤坝 C. 退耕还湖 D. 裁弯取直
1.长江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该河段(  )
A. 结冰期短 B. 水位变化大
C. 地势落差大 D. 径流量小
4.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频繁,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上中游滥伐森林,破坏植被 ②流域内降水丰富
③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④中下游地势低平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5.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所淤积的泥沙主要来(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6.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B.中游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C.中下游疏浚河道 D.下游修固黄河大堤
能力提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集中力量支援湖北、支援武汉。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提供了有力支持。读图“长江流域图”回答各题。
(1)图中,长江发源于甲________山脉,最终注入的海乙是________,长江最大的支流 A是________(填河流名称),经过武汉的铁路B是________线。
(2)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的河段位于____(上、中、下)游,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素有“____________”之称。图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唐古拉
东海
汉江
京广
三峡水利枢纽

黄金水道
能力提升
(3)武汉市被称为“百湖之市”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蒸发量 D.植被
(4)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中国的“光谷”。由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光谷软件园、武汉软件新城、光谷生物城等园区组成。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内科研机构众多,有7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林立,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58所高等院校。请你分析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
(5)下列特色饮食属于湖北省的是 ( )
(6)武汉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近年来武汉经济发展迅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依据地图资料描述武汉地理位置的优势。
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之地,水运便利;位于京广铁路线上,陆上运输便利。
A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力量雄厚

能力提升
读“黄河流域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 ,它是第_______级阶梯和第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甲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西安位于黄河支流________的沿岸。
西北﹣东南


青海湖
渭河
能力提升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 其中①是________平原,②是________平原。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黄河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
河套
宁夏
课堂练习
1.2019年,世界多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下列事件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澳大利亚延续数月的山林大火致使数万人撤离家园
B.欧洲多国强暴风雪导致至少7人丧生
C.印度尼西亚洪灾致8人死亡
D.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损失惨重
D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日要求各城市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   )
A.寒潮 B.洪涝 C.台风 D.地震
3.浙江省要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大 B.地震活动频繁
C.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 D.河流稀少
B
C
课堂练习
能力提升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图1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示意图,图2是我国西南某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图1中甲是______山脉,乙是________高原。
云贵
横断
能力提升
(2)读“我国西南某地区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推断这一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季节为_______季。
(3)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有效避灾。假如你在旅行途中遭遇泥石流,此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4)请你为该地区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植树种草、建护坡林带,各种加固工程及各种排水工程等

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