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7: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022届中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专项
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
“炼字”,又称“炼词”,就是锤炼诗歌中的字词,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歌,十分讲究“炼字”,因此经过作者锤炼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通过相关理论知识和典型例题的讲解,系统地掌握鉴赏诗歌的炼字技巧,总结答题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考点】
鉴赏诗歌中的语言(“炼字”)
【核心素养】“鉴赏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解读】
鉴赏诗歌的语言是中考的常见题型,考查频率极高,主要从炼字、炼词、炼句、分析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考查,其中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中“炼字”题的考查较为频繁。
【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上下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简析某一句中某字的妙处。
3.联系全诗,赏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诗某句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个字 请简述理由。
5.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6.某联中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例 题
【注释】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例题
【题目】“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解析】
根据题干“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可知,本题重点在于分析“斗”“攒”两宇描摹的景象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作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斗”“攒”两字均为动词。然后将两字代入诗句中分析可知,它们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描写了其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特点,突出了江崖陡峭、高峻的态;“攒”字则将山峰人格化,描写了群峰相连,好像聚集在一起,其层次让人难以分辨的特点,从而刻画出峰峦集聚、重叠的姿态。最后,根据上述内容组织答案即可。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例题
【题目】“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好?
【答案】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空”:营造了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炼字型的语言鉴赏题,对于“望”字与“空”字的使用效果,应该结合诗歌的标题、正文,联系诗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的类型和特征来分析。答“望”字好,可从诗的题目和诗中所写景物角度来分析理由;答“空”字好,可从诗歌所写景致的特征及诗人心态的角度来分析理由。
【参考译文】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睁开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垂,鸟儿在晩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登门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技法攻略】
归纳“炼字”类型
1.炼名词
举例 黄庭坚在《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中选择了“灯”这个意象,“灯”是常见的,而“十年灯”则是诗人的独创,当它与“江湖夜雨”组合在一起时,就能激发人一连串的想象。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种情景已持续了十年之久,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故人的强烈怀念不言而喻。
作用 ①名词叠加,强化意象,营造意境。
②丰富内容,便于表情达意。
2.炼动词
举例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动词“怨”明显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又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内心感时恨别的痛苦。
作用 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3.炼形容词
举例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由一个“直”字可见“孤烟”之劲拔,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作用 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
4.炼叠音词
举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的几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诗人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作用 ①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节奏感。
②摹拟各种声音,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③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5.炼数量词
举例 齐已《早梅》诗中的“一枝开”,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一枝开”表明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字。
作用 经过作者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6.炼虚词
举例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中的两个“又”字表现了词人对“不解风情”的风雨的恼意。
作用 虚词的锤炼可以使诗歌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
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7.炼色彩词
举例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事物的色彩协调、绚丽,整个画面呈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作用 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赏析时,考生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8.炼拟声词
举例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用了“关关”一词,把抽象无形的鸟叫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可感,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作用 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学习活动
根据以上典型例题的分析和“炼字”类型的归纳,总结“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
1.套用法。
试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对诗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因此,考生可以记住各类词的词性,以及它们作关键词时通常具有的作用,答题时直接套用。
【解题方法】
2.删换法
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精妙之处,在赏析时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解题方法】
3.倒推法。
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一点就是“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
种情况是先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再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
【解题步骤】
第一步,释意义。诠释该字在诗歌中的意思。
第二步,明手法。点明该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或者点明该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相关对象的,如动静角度,视觉、触觉角度等。
第三步,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或描述该句的景象。
第四步,点作用。点出该字在诗歌中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诗歌结构有什么作用等。
【参考句式】
某字在这首诗歌中的意思是( ),它运用了( )的表达技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