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如何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如何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17: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
人物形象
概念介绍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中体现出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课题导入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2.学会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及解答 诗歌人物形象类题。
教学目标: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
二是诗人自己,即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点击输入你想输入的文字内容
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把握形象。
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
三、注意环境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意象的含义。
四、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引导探究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做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鉴赏诗人自身形象)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狂 夫
杜 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 ①筿(xiǎo):细竹。②裛(yì):沾湿。③故人:指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鉴赏诗中主人公形象)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读懂诗歌]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细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
花,阵阵清香。当大官的朋友与我音书断绝,长久饥饿的小儿子面黄肌瘦,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饿死在路旁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
(鉴赏诗中主人公形象)诗中的“狂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塑造了穷困潦倒,但放达乐观的“狂夫”形象。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夫”虽饱经磨难却还能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热爱生活的乐观;诗的后半部分对“狂夫”潦倒生计的描述,表现了“狂夫”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放达。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第一步,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
第二步,(结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第三步,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答题范式
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或: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当堂诊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 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这首诗为诗人的晚年之作。
(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读懂诗歌]
  池畔的馆舍已经坍塌,古老的亭阁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的重阳。虽然有些惭愧,因为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黄菊散发着清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近年来豪饮的兴致衰减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健旺。
(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①首联写虽然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倾颓破败,他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③尾联写作者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虽然自己酒量已衰减,但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