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0 09: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部编版 初中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八上部编版第五单元: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学习任务 一、路在何方,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二、艰苦卓绝,红军长征的经过如何?
三、精神史诗,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统编历史·8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路在何方,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1
一、红军路在何方——长征原因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81页,回答如下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
反围剿 时间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 四次
1930年

1933年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1933年10月

1934年
周恩来、朱德
(第四次)
50万
8万
军队人数
第五次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失利
艰苦卓绝,
红军长征的经过如何?
2
1934.10
瑞金
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血战湘江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血战湘江
湘江战役纪念馆
二、艰苦卓绝长征路——长征经过
博古、李德
湘西
毛泽东
贵州
VS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敌人力量薄弱
你支持谁?请说明理由。
二、艰苦卓绝长征路——长征经过
遵义会议会址
合作探究一: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1935.1)
遵义会议内景
材料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了长征,在长征的极端艰险的条件下保存了并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摘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通过材料,结合教材,谈一谈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纠正了李德、博古“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取消了李德、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2)通过材料,结合教材,总结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合作探究一: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军事路线
局面
“左”的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损失惨重,濒临绝境
绝处逢生
1934.10
瑞金
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6.10会宁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1935.10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红军长征路线:江西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 )→(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 )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 →(到达吴起镇)→( )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夺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过草地
会宁会师
精神史诗,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
小组讨论: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1: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2: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达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3: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思考:在你看来,何为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
勇往
直前
战胜
一切
困难
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
永不
言败
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的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长征的经过
长征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转折:遵义会议
事件: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
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会议内容
历史意义
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