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知道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
3.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
4.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9.18
揭开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九一八事变
1939.9
1941.6
1942.1
1942
1944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诺曼底登陆
全面爆发
走向联合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转折
规模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12
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
形成夹击
1945
雅尔塔会议
1945
取得胜利
5.8德国投降
9.2日本投降
协调步伐
德国进攻苏联
东方主战场
欧洲战场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自主学习
追根溯源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战争根源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繁荣
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
德意日法西斯化
欧亚战争
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
使经济得以恢复,
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军事、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 :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人数超过了600多万……
材料三: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尔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得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四 :1938年9月,德英法意四国政府的首脑在慕尼黑签订协定……历史上吧这一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④催化因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③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闪击波兰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
(白色方案)
知识链接:闪电战
二战中德国常用战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袭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力制敌取胜。
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英法:“静坐战争”
(宣而不战)
军事落后: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抗德国坦克
1931年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开辟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1.在亚洲:
2.在北非:
3.在欧洲:
为什么是“全面爆发”而不是“开始”?
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进展,形成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德 国
漫画《荒唐的伴侣》
1939年8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欧洲西线战场:
39天
法国
4
小时
丹麦
23天
挪威
5天
荷兰
18天
比利时
马奇诺防线
27天内征服波兰
黄色计划
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法比联军40万被困英吉利海峡边法国北部敦刻尔克海港,陷入绝境。英国海军制订发电机计划,动员800多艘船舶开往英吉利海峡,抢救被困官兵。5月26日到6月4日,九天九夜,盟军33万人被抢救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尽管装备辎重几乎丧失殆尽,但这些官兵成为日后反攻的基干。
5月26日到6月4日,九天九夜,盟军33万人被抢救回英国。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但这些官兵成为日后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
,英国海军连泰晤士河上的拖船、快艇、渔船、驳船、平底船、游艇和救生艇,所有可以在沿海使用的运输工具都全部征用,全力以赴展开撤退行动。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德军将英法军队追逼到海边,英法经苦战才把近34万士兵撤回英国,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后来诺曼底登陆反攻德军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0年7—10月,德军实施“海狮计划”,集结各种作战飞机2500余架,投弹量6万吨,对英国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英国的抗战: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 ---1940邱吉尔
张伯伦:绥靖政策,妥协退让。
丘吉尔:坚决抵抗,誓不投降。
英国军民英勇抵抗,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计划
不列颠空战
1940年5月,海军大臣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放弃绥靖政策。
法
西
斯
德
国
发
动
闪
电
战
横
扫
欧
洲
大
陆
德军入侵苏联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2.欧洲东线战场:
欧洲战争规模扩大——
1941年6月,苏德战场
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
列宁格勒
黑 海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保加尼亚
芬 兰
意义: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的破产。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
3.太平洋战场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1940年
确 立
亚 洲各 国
严重损害了英美
这一地区的利益
增 加 援 助
禁运、封锁贸易
日本此时除了战争,没有其他选择。
——日本首相 东条英机
3.太平洋战场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国:8所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生,188架飞机化为废铁一堆,绝大部分被毁于地面。
日本:仅仅付出29架飞机、9艘潜艇的代价,取得空前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2月8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对日宣战,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日宣战。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二战,战争的范围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太平洋战争爆发--最大规模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的地位
材料:袭击波兰后,英、法两国宣而不战,西线法军无所事事。法国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德国人称它为“静坐战”,英国人称它为“假战争” 。
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总是屡屡得手?
法西斯实力强大、蓄谋已久、闪电袭击,策略得当
英法“绥靖政策”,缺乏联合作战,容易被各个击破
法西斯国家铁蹄在世界肆意践踏侵略,最终激起世界人民的愤怒,你认为在这样的态势下,反法西斯国家怎样做才能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
(1)时间:
(2)地点:
(3)签订条约:
(4)形成组织:
(5)作用: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华盛顿
政府各自保证对于各国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
各国开始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1.1日,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联合)
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交战双方: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VS
轴心国集团(法西斯同盟)
战争性质:
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阿拉曼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
意大利投降:
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
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墨索里尼及其同伙在米兰被吊死
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194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飞机。战斗持续了一天,日本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日本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发生转折。
中途岛
1942年,中途岛海战
3.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38年平型关战役
1938年武汉会战
1939年长沙会战
1940年百团大战
1944年豫湘桂战役
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相互支持和配合。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持久战
莫斯科战役失败后,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150万人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一昼夜出动2000架飞机狂炸,满城大火,将斯大林格勒大片土地变成废墟和烧成断垣残壁。苏军守住每条街道、每幢房屋,打到冬天,由于天气问题,损失惨重,被苏军反攻。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二战的转折点:
苏军—— 开始战略进攻,并掌握了主动权。
德军第6军团司令残部向苏军投降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是苏德战场(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5.诺曼底登陆:
苏德战场(欧洲第一战场)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国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沿海登陆。
作用: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
时间:
目的:
内容:
1945年2月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分区占领
◆决定建立联合国
◆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四、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德、日法西斯的灭亡。
消极影响:出卖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主义色彩,为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提供了依据。
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评价雅尔塔会议呢?
苏德战场(欧洲第一战场)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
2.德国投降:
时间:
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5月8日
柏林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歼灭德军近100万人,其中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伤亡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 1220门和飞机527架。
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帝国国会大厦的飞檐
德军元帅凯特尔在投降书上签字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白厅向庆祝胜利的人们挥手致意
纽约时代广场庆祝的美军士兵与民众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庆祝的人群
莫斯科红场庆祝的人们
庆
欧
洲
祝
胜
利
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开罗会议
标志着三国联手反攻日本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在波茨坦会晤。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波茨坦会议
广岛
长崎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反攻。
4.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时间:
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裕仁天皇投降诏书
日本签订投降书
补: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 晴
我们的合作互助,使我们赢得了胜利。
1.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联合、协同作战)
战争的正义性
各国军民英勇抗战
法西斯侵略不得人心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原因:
1945年9月2日 晴
战争胜利了,但我们却永久地失去了很多同胞。历时6年多的战争,损耗了大量财富,全世界军民死亡6000多万人。战争太可怕了!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消极:(1)二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 …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世界史·现代史编》
积极:
(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
(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这两座雕塑反映了世界人民怎样的情怀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畅所欲言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冲突仍然存在,我们应构建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印巴冲突升级
巴以冲突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1931.9.18
揭开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九一八事变
1939.9
1941.6
1942.1
1942
1944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诺曼底登陆
全面爆发
走向联合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转折
规模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12
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
形成夹击
1945
雅尔塔会议
1945
取得胜利
5.8德国投降
9.2日本投降
协调步伐
德国进攻苏联
东方主战场
欧洲战场
苏德战场
太平洋战场
知识小结
1、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一位英国政治家曾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这反映了英国当时考虑的是( )
A.英国无力帮助波兰维持独立
B.英国想壮大德国实力以保持欧洲的均势
C.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D.波兰灭亡之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D
2、罗斯福曾在“炉边谈话”中说:“如果我们今天尽全力去支援正在反击轴心国进攻的国家,那么合众国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就小得多;而如果我们默许他们的失败,屈从于轴心国的胜利,那么我们必将成为下一阶段战争中的攻击对象。”当合众国成为攻击对象时( )
A.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出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结束
B
3、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