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1 11:3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史实,理解苏联模式及改革的利与弊。
2.了解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改革的基本史实;理解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其本质。
3.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概括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努力精神。
1848
1939
1956
19891991
1953
1978
《共产党宣言》发表
苏共二十大
十月革命
改革开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时空定位
苏联斯大林去世
中国“三大改造”
1992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1917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导 入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学习目标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成就:①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②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 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回溯: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如何评价它?
积极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消极的: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2.苏联的改革
易错提醒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没有结合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急于求成;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理论上准备不足;没有从根本上破除苏联模式等。
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初步解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
3.苏联的解体: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直接导致解体
---—加速解体
—--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
—--体制更加僵化
--冲击苏联模式
苏 联
波 兰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民德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阿尔巴尼亚
“东欧” ,指位于欧洲东部、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的“苏联模式”为榜样,展开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学习目标二:东欧剧变
东欧改革——成效大吗?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东欧各国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后果是什么?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原因:
(1)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2)改革出现失误;
后果:
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东欧剧变:罗马尼亚
东欧剧变:波兰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2.东欧剧变及其实质
什么叫东欧剧变?东欧剧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东欧剧变是指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1.东欧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2.东欧剧变及其实质
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
思考: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3.东欧剧变的原因:
(1)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激化矛盾,引发危机
(2)直接原因(内因):
东欧国家改革失败,社会矛盾尖锐
(3)客观原因(外因) :
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②西方和平演变
(4)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1.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
学习目标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新中国的缔造者
1.曲折发展
(1)新中国成立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政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经济: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学习目标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唤醒了古老的中国,推开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门。
2.改革开放
(1)开端: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成就: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3.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致开幕词
知识拓展东欧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区别
(1)东欧改革是激进式改革,即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倒原有的制度重新建立自由市场制度的改革。
(2)中国改革是渐进式改革,即在保持原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配置新体制因素以达到体制轮换,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改革。
史实证明,在条件尚不具备,认识尚不充分,人民群众尚无改革意识时,采取激进式改革必然引起思想混乱,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而渐进式改革则符合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原则,最终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1 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解体。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题目立意本题以苏联改革的曲折历程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共性原因的准确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小试牛刀
解题指导
答案:D
(2)教训
①要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②要关注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调动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不能照抄照搬,要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典例剖析
例2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题目立意本题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的叙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对苏联解体直接原因的准确理解,同时也考查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小试牛刀
解题指导
答案:D
谈谈社会主义国家应从东欧剧变中吸取什么教训。
[答案] ①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以免造成经济建设失误,导致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②改革要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稳定前行。③发展经济必须重视改善民生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壮大
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苏联模式建立
挫折
苏联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
评价: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小 结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