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30 09: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李 斌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关于新闻评论
(一)新闻评论简概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中一种对最新发
生的新闻提出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
新闻评论具有新闻性、倾向性、公众性三
个特点。
新闻评论主要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
评、编者按、专栏评论等。
(二)具体特点
1.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
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三)作用
1.引导作用
2.监督作用
3.表态作用
4.深化作用
(四)写作方法
总体模式:
“由头”,是新闻评论的事实起点,一
般在开头叙述,它对应着的是“就事说理”
的思考路径及相应的结构。
由头+评述。
二.背景简介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指出:
“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
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
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大,任何行业、
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
可称为“工匠精神”。
本文是2016年劳动节前一天发表在《人民
日报》上的一篇评论。
三.梳理文章
(一)内容梳理
1.分层,归纳层意
全文分三个部分。
①引出话题,提倡工匠精神
②何为工匠精神
③正确认识工匠精神
④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
⑤工匠精神为成功铺路
一.时代呼唤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内涵。
三.呼吁践行工匠精神。
2. 解答以下问题。
⑴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
通天大道”?(6分)
(答案参考)
①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
代,拥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更符合时代要求。
②工匠精神可以使企业的产品更加精致,使企业拥有
金字招牌,这样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③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
涌流的企业。
④企业拥有工匠精神,可以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
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高考链接)
⑵作者为何要提倡“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
者”?(6分)
(答案参考)
①工匠精神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②工匠精神可以擦亮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为中华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③工匠精神蕴含着格物致知、正意诚意的生命哲
学,有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④工匠精神关乎我们的生命尊严。
3.小结
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具体阐述,揭示了
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国家的重大意义,
进而倡导全社会践行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结构
①引出话题,提倡工匠精神
②何为工匠精神
③正确认识工匠精神
④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
⑤工匠精神为成功铺路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提出问题(总写)
分析问题(分写)
解决问题(总写)
【提示】本文的论证模式,是传统的递进式结构(即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议论文除了这种结构外,还有并列式、正反式这二种模式。
(即“论证思路”)
【拓展】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模式
(一) 递进式
结构模式
提出问题,亮明观点
什么是……
为什么……
怎么办……
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层层递进
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构
引论:与民同忧,与民同乐,堪称美德。然而,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并不满足于此,他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先”“后”二字,大有深意,值得我们认真领悟。
什么是“先忧后乐”?(当天下未忧之时,
你能体察至潜伏着的危机,并因此食不甘
味、夜不成寐,是为“先忧”。)
怎样“先忧”?(①注重实事求是,坚持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
②必须“先行”;③应当“后乐”。)
结论:愿先忧后乐精神长在,愿我们的生命其乐无穷!
本论—
分析问题
(二)并列式
结构模式
提出问题,亮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
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呼应引论
【注】分论点的设置,一般以三个为宜。
引论:
本论—
结论:
分析问题
平行并列
例.《诗意地生活》结构
引论: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在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分论点一: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
分论点二: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
养料。
分论点三: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
己浮躁的心灵。
结论: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
本论
(三)正反论证式
结构模式
一.提出论点
二.正面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三.反面举例论证;分析说理
四.重提论点;做出结论
【注】正反式论证,也可先“反”后“正”。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例1.《让“精神”风帆远航》的结构
一.简述“精神贫困”的现象。
二.怎样走出“精神贫困”?
⑴华盖当头,安之若素方能打开“精
神贫困”的枷锁。
⑵坚忍顽强,愈挫愈勇方能冲出“精
神贫困”的束缚。
⑶忘掉感恩,知恩不报不能抵御“精
神贫困”的风暴。
三.总结,发出呼吁
正面论述
反面论述
例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结构
一.他信力
二.自欺力
三.自信力仍在
(驳:这非自信力)
自古以来有
(即解释“什么是自信力”)
现在仍有
正面
立论
反面批驳
【提示】这种模式大都称为“驳论文”。
四.写作特色
(一)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二)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1.引用论证
文中多处引用,如引用企业家的话,引用《说文》里的记载,引用鲁迅的话。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补充】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类比论证、
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
2.对比论证
在剖析工匠精神的价值时,运用了正反论证,如“工匠精神从来不是……而是……”
3.类比论证
如第1段中,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4.假设论证
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运用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深层内涵。
(三)整散结合,摇曳多姿,有说服力
【补充】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整句主要有排比句、对偶句等。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散句主要有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
五.小结
本文的学习,除了要了解“工匠精神”、
学习“工匠精神”,还得注意其写作方式——论证模式和论证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上要学会运用今天所讲的这些论证知识,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点,还有助于阅读实用类文体和解答有些主观点。
六.作业
1.掌握议论文相关的一些知识要点。
2.完成本课配套练习。
3.预习《苤苢》。
⑴回忆《诗经》的相关知识。
⑵熟读《苤苢》,了解其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