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第1~3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2.图示区域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法规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示意图,完成第4~5题。
都江堰示意图
4.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凸岸泥沙沉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泥沙少
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泥沙含量大
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5.岷江是长江流域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
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安徽省颍上县在煤矿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读图,完成第6~7题。
图1
图2
6.读该县某煤矿生产流程图(图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充分利用废弃物
③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④E为建材工业,F为电力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图2是该煤矿塌陷区所采取的“深挖高筑”治理方式示意图,这种治理方式可以( )
A.抬高水位,缓解雨季洪涝
B.浪费水资源
C.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第8~9题。
8.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下沉
9.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下图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分布示意图。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阿拉伯计划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1)说明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2)阐述沙特阿拉伯内陆地区发展太阳能的优势条件。
二、能力提升
“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新疆利用生态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如下图所示),“南果北种”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热带植物在西北边陲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据此完成第1~3题。
1.“光伏农业”的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
A.全球气候变暖
B.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C.国家政策的支持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2.新疆“光伏农业”能够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我国西北地区“光伏农业”投入规模化生产后将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有( )
①增加生产成本 ②改变生产方式 ③促进产业转型 ④产量过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下图为水资源与能源关联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从图中可以判断( )
①电力供应离不开水资源 ②经济越发达,能源需求越大,将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 ③水资源是山西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 ④水资源和能源相辅相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能源的关系是( )
A.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不会产生影响
B.能源生产和电力供应对气候影响不大
C.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D.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源生产
6.该市打造云南液态金属谷的基础是( )
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新兴产业基础好
C.技术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7.该市液态金属工业的发展可以( )
A.加快本土企业的产业转移
B.促进该市工业转型升级
C.加大就业压力
D.使本地工业产品滞销
8.从该市液态金属工业的发展得到的启示是( )
A.产品革新就是跨越发展
B.引进大量的产业工人
C.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D.必须利用著名的国际商标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且大多数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采。目前新疆正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建设,不仅加大了煤炭开采力度,还提高了煤炭外运能力,拓展外运方式。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 000万千瓦,号称“风电走廊”。但是全省输电能力不足,大量中小型风电企业盲目开发,电力质量难达标准,市场距离远等问题严重制约甘肃风电的发展。下图为新疆煤炭分布及运煤线路专项项目示意图。
(1)分析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和煤炭资源开发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新疆煤炭外运专线“一主”“两翼”的区位条件。
(3)简要分析甘肃省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风电走廊”的发展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C 2.B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有香蕉、水稻等作物,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岛。第2题,该区域修筑河堤,开挖鱼塘,发展立体农业,对地形和水分条件进行了改造。第3题,随海拔的变化,热量、水分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4.A 5.C
解析:第4题,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为4∶6,则大部分泥沙流入外江;在鱼嘴分流后,内江凹岸的洪水直接进入宝瓶口,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流速快,含沙量少,所以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底层水流流向凸岸,一部分泥沙在内江凸岸沉积,而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慢。第5题,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快,主要是东侧支流发源于盆地,西侧支流发源于高原,所以西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岷江中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岷江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其他补给水源。
D.浪费土地资源
答案:6.A 7.C
解析:第6题,该产业链主要是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废弃物,减轻了污染,保护了环境,①②③正确;煤炭资源主要生产电能,建材厂可以利用火电厂的粉煤灰等制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故E为电力工业,F为建材工业,④错误。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深挖高筑”是将低洼地的积水抽干,并进行开挖,不断加深,同时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用于筑高周边地势,并在洼地边缘地带种植树木,加强绿化,通过对洼地的开挖可以降低水位,缓解雨季洪涝问题,同时也可以储备一部分水资源,挖出的泥土可以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树木的存活率。
答案:8.B 9.B
解析:第8题,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山地较多,而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地开垦力度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第9题,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构成对比来看,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建立在宜林和宜牧土地面积的减少之上的,故应根据该地区的特点,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项正确。
答案:(1)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大,油田规模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开采成本低;石油品种多样,品质好;油田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海运成本较低。
(2)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能量强;气候干燥,云量少,太阳光照强。
解析:第(1)题,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应考虑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大、质优、价廉等,结合图中油田规模、分布位置等回答即可。第(2)题,沙特阿拉伯发展太阳能的优势条件从纬度低、云量少等角度分析。
答案:1.B 2.C 3.B
解析:第1题,“光伏农业”依赖于太阳能发电,这需要科技作为支撑,B项正确。第2题,“光伏农业”主要考虑光照条件,而规模发展需要考虑土地条件,②④正确;新疆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并不丰富,光伏发电和光照条件有关,与昼夜温差无关,①③错误。第3题,“光伏农业”投入生产后,会促使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现代化生产,促进产业转型,②③正确;虽然成本可能增加,但效益也提高了,且短期内不会出现产能过剩,①④错误。
答案:4.B 5.D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电力供应除水电外,还有火电、核电等,①错误;经济越发达,能源需求量越大,将导致水资源更加紧缺,②正确;水资源是山西能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③正确;水资源和能源相辅相成,④正确。第5题,气候变化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会产生影响,A项错误;能源生产和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污染气体等,对气候影响较大,B项错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气候变化影响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能源生产,D项正确。
液态金属是指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可流动且能导电的金属,可应用于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科技入滇”重点签约项目,2014年云南某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液态金属项目以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第6~8题。
答案:6.A 7.B 8.C
解析:第6题,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故A项正确。第7题,该市正在加快城镇化,本土产业更多的是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或接纳外来资金和技术,故A项错误;由液态金属新技术工业带动新产业的形成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故B项正确;同时可增加就业岗位,故C项错误;本地工业产品销售与液态金属产业发展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该项目是由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体现了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故C项正确。
答案:(1)优势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
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降;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占用土地、污染大气;洗煤污水处理不当,污染水源等。
(2)就近调运,缩短了市场距离;但是总线路长,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大多数路段风沙危害大;东南段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等。
(3)原因:接近冬季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北侧地势平坦开阔;植被稀疏等。
建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输电能力;整合中小型风电企业,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秩序,避免盲目开发;更新风能发电设备,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风电质量;延长产业链,引入高耗能产业,就地消费。
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水大量外排,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肆意采挖、破坏,导致地层错动,地表下沉;矿井废水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严重污染地面水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造成土壤板结,对农作物影响很大;煤炭开采中排出的煤矸石一般都就近堆放,煤矸石经风化、雨蚀后,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和水体环境。第(2)题,新疆距离我国能源缺口最大的东部经济地带远,所以就近调配是较为合理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煤炭外运线路长,地势起伏大;大多数路段风沙危害大;东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甘肃省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受“狭管效应”影响,再加上植被覆盖率低,使风可以长驱直入,加强了风力;“全省输电能力不足”,所以要提高输电能力;“大量中小型风电企业盲目开发”,需要整合中小型风电企业;“电力质量难达标准”,则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风电质量;“市场距离远”,可引入高耗能企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