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学年江苏省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模拟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作答的得0分。)
1.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
2.一辆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是红灯,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刹车过程可看作加速度为4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 )
A.刹车6s后速度大小为4m/s
B.刹车距离为50m
C.第1s内的位移为22m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遥控汽车比赛中汽车(可看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遥控汽车从零时刻出发,在2T时刻恰好返回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与T~2T时间内的位移相同
B.遥控汽车在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T秒末与2T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0~T与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4.如图所示,一小球用轻绳悬挂于O点,用力F拉住小球,使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75°并保持不变,小球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则当F有最小值时,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应为( )
A.90° B.75° C.15° D.0°
5.如图,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A、B接触面竖直),此时A恰好不滑动,B刚好不下滑。已知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与B的质量之比为( )
6.如图,站在电梯内的人质量为M,举起质量为m的木箱紧压在电梯的顶板上,当木箱和人共同以a的加速度随电梯加速上升时,测得木箱对顶板的压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小为(M+m)(g+a)
B.人对电梯底板的压力大小为(M+m)(g+a)+F
C.人对木箱的推力大小为m(g+a)
D.人对木箱的推力大小为m(g+a)﹣F
7.如图,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B.gsinα C.gsinα D.2gsinα
8.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向右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的作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都有多个是正确的,完全正确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作答的得0分。)
9.运动学中有人认为引入“加速度的变化率”没有必要,然而现在有人指出“加速度的变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应,车辆的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人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运动学角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3
B.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已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m/s,则2s末的速度大小为8m/s
10.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线如图所示,则( )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11.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A和B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与水平方向成θ角。已知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A所受支持力N和摩擦力f正确的是( )
A.N=(m1+m2)g﹣Fsin θ B.N=(m1+m2)g﹣Fcosθ
C.f=Fcosθ D.f=μ(m1+m2)g﹣Fcosθ
12.如图,物块a、b和c的质量相同,a和b、b和c之间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S1和S2相连,通过系在a上的细线悬挂于固定点O.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细线剪断。将物块a的加速度的大小记为a1,S1和S2相对于原长的伸长分别记为△l1和△l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剪断的瞬间,( )
A.a1=3g B.a1=0 C.△l1=2△l2 D.△l1=△l2
13.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且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D.在实验中O点位置不能变
E.细绳可以用弹性绳代替
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15.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7cm、4.10cm、4.44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 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 kg。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端下方距离为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筒CD,若将悬线剪断,求:
(1)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17.如图所示,质量M=50kg的人使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着质量m=25kg的货物,当绳与水平面成53°角时,人与货物均处于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已知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轻绳对人的拉力T;
(2)地面对人的支持力N;
(3)地面对人的静摩擦力f.
18.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kg和mB=5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
19.足够长光滑斜面BC的倾角α=53°,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水平面与斜面之间B点有一小段弧形连接,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静止于A点。现在AB段对小物块施加与水平方向成α=53°的恒力F作用,如图(a)所示,小物块在AB段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b)所示,到达B点迅速撤去恒力F.(已知sin53°=0.8,cos53°=0.6)。求:
(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
(2)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的时间;
(3)小物块能否返回到A点?若能,计算小物块通过A点时的速度;若不能,计算小物块停止运动时离B点的距离。
2021-2022年学年江苏省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模拟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作答的得0分。)
1.D; 2.B; 3.D; 4.C; 5.B; 6.B; 7.C; 8.B;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都有多个是正确的,完全正确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作答的得0分。)
9.AD; 10.CD; 11.AC; 12.AC; 13.AB;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4.F';B;C;
15.BC;0.33;①;0.5;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1)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 ;
(2)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 。
17.(1)轻绳对人的拉力是250N;
(2)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300N;
(3)摩擦力为150N.
18.(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为1m/s;
(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9m。
19.(1)小物块所受到的恒力F为11N;
(2)小物块从B点沿斜面向上运动,到返回B点所用的时间为0.5s;
(3)小物块不能返回到A点,停止运动时,离B点的距离为0.4m。
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