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 读
本单元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题。有 5 课内容。本课《七七事变与
全民族抗战》是单元第 2 课,本课是在学习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课学习既可以对前面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结果、影响以及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及结果和影响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本章重要内容。在本册书中上承局部侵华战争,下启解放战争,《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知识与为我们今天怎样看待目前日本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以及怎样发展中日关系等都具有广泛现实的意义,因此学习本课的特点之一:在教材内容上承上启下的地位:特点之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可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本科设计体现四个亮点: 一是观看纪录片视频掌握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二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三是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是将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构,采用板块式设计,将教材内容与纪录片视频相结合,构建起“七七事变史实”---“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的逻辑关系,真实情境再现,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 课时)
【课标要求】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的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准确说出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讲述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以及意义。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爱国情感, 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简述七七事变的
史实分解为:目标 1 了解七七事变的历史事实,知道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
战的起点。将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视线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分解为:目标 2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目标 3 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将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分解为:目标 2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学生在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这些基本史实,才能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学生在了解南京大屠杀基本史实后,才能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种种罪行,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
神,实现了目标的三维叙写。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 1)
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 2)
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 3)
【资源与建议】
1、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向国民党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宜言》,作出了若干重大让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加快了国民党与共产党谈判的步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迅速开赴抗日前线。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教学难点: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 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些百年以来未曾有的新气象,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这就使日本侵略者突然发现,它面对的是原来没有预计到的整个中华民族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设计说明:本科设计主要突出的是真实情境的创设(识读图片资料、史料实证、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学习过程】
导入:2014 年 7 月 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 77 周年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说: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决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9 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评价任务一:阅读教材 91 页到 94 页,识读图片资料、研读文字史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 1)
子任务 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地区推进。到了 1936 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91 页,找出七七事变相关的信息。(指向目标 1)
材料一:7 月 7 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 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指向目标 1)
子任务 2: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于 1937 年 8 月 13 日,在上海挑起
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92 页下方与 93 页第一、二段,找出与淞沪会战相关的信息。(指向目标 1)
材料二: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为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多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
晤士报》1937 年 11 月 28 日
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指向目标 1)
子任务 3:日军进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进犯。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南京大屠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93 页到 94 页,找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信息。(指向目标 1)
材料三: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
年的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设立“纪念日”“公祭日”的意义。(指向目标 1)
评价任务二: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军,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共赴抗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92 页上方两段,研读文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我们戴着它——红星帽,血战了十年,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今日为了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结成全民族的联合战线,暂时将它收藏起来,换上一顶青天白日的帽子。但……红军永远是红军,任凭换个什么名义,戴上什么帽子,我们始终为了共产党的光荣而奋斗。现在虽然是民族革命的阶段,但一切努力牺牲都是为了将来社会主义的胜利。
————《陈赓日记》根据材料判断,该日记写于哪一年?日记中“换上一顶青天白日的帽子”,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文中所说“全民族的联合战线”指的是哪条战线?这条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指向目标 2)
评价任务三:阅读教材 91 页到 94 页,识读图片史料,研读文字史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 3)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声称:“南京大屠杀是 20 世纪最大的谎言。”
材料三: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 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 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请说出材料一里面两位英雄人物的名字。(指向目标 3)
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指向目标 3) 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会不输掉良知?(指向目标 3)
【检测与作业】
1. 《灾难与转折 1937》一书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平所著。1937 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是指( )(检测目标 1)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2.“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
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检测目标 2)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1937 年 11 月 20 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检测目标 1)
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粉碎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检测目标 1)
A .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C .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 .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 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 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检测目标 1)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旅顺大屠杀惨案
2014 年 2 月 27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对“设立纪念日”理解正确的是( )(检测目标 1)
9 月 3 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 月 13 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①铭记历史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国家足够强大后,走民族复仇之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年 8 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 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从此南京的一场“噩梦”开始了。
材料四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2015 年 4 月 29 日在美国发表的演讲中只字不提“侵略”“殖民”“道歉”等字眼,遭到广泛谴责……
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及时间。这两件事是如何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的?(指向目标 3)
结合材料三,日军攻陷南京后,犯下了怎样的滔天罪行?你认为日本方面怎样做才能不受谴责?(指向目标 2、3)
【学后反思】
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
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你还有什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