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31 13: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目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材料: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 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 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日锢智慧,其二害日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
——1895年严复《 救亡决论》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1、背景:
2、表现:
(1)戊戌变法时期:
①经济特科(经时济变)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
(一)科举制的变化
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策论题:项羽拿破轮论
“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乎 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 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
秀才笔下可通神,能遣霸王拿破轮;
一自乌江分别后,破轮转劫变洋人。
(2)清末新政时期:
①设学堂
晚清新式学堂增长情况表
年份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学堂数 4222 8277 19830 35913 43083 52348
层级:蒙养学堂-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
养正书塾改名为杭州府中学堂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杭州)
两江师范学堂(南京)
徐志摩课表
修身2节
读经2节
讲经2节
清末癸卯学制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课表
②废科举:1905年
直隶总督袁世凯
湖广总督张之洞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1)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二)选官制度改革
1、官制改革
(2)设立新部门,如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
各省改“学政”为“提学使司”
府、州、县设立劝学所
(1)学堂选官制度
2、选官制度改革
①部分更新选官制度:
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②正式设立: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规定: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奖励出身: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
(2)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每年举行一次留学生考试
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
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
1、依据: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国父”孙中山
史料: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 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 年)
2、内容:
(1)以考试为主,建立考试院
(2)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
3、作用:奠定近代文官基础;重要影响
4、局限:只停留在纸面上
(二)北洋政府时期
考试+甄别
1、建立标志: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主要方式
保荐入职的鲁迅
参加外交官考试失败的郁达夫
2、作用:
(1)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
(2)有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局限:
女子不得参加考试
北洋政府文官考试优等证书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1、人事制度:
官吏
公务员
2、公务员制度:
3、考试法规:
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
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1929年颁布第一部《考试法》
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蒋介石
戴季陶:浙江湖州人
1928-1948任考试院院长
“所有公务员均需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主管机构:国民政府考试院
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使国民党员可以绕开文官考试进入文官队伍;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对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严加限制。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4、评价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考试备荐应试者的资格,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①政党官僚主义色彩浓厚;
②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②允许女子参考,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③几乎全部以法律形式实现了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
(1)积极
(2)局限性
【干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除行政机关外,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均纳入公务员队伍。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民主革命
改革开放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新中国成立
沿用,并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十八大以来
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2、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历程
2006年
发展完善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1993年
初步形成
2005年
正式形成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探究: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区别?
  西方 中国
法定范围
选用标准
性质划分
政治原则
服务对象
注重通才或专才,基本把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德才兼备,并贯穿公务员的考试、录用、管理、晋升、奖惩等各环节
西方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随政党竞选成败而进退,事务官保持稳定,两者之间不能转任
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划分,各级各类公务员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任
政治中立,不受党派干预,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
党管干部原则,公务员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政府,受雇于政府,服从政府需要,维护政府利益
人民,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多数国家公务员仅指中央一级,
包含中央和地方各级公职人员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科举制度的变革:
2、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2、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干部制度:
2、公务员制度: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