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目录
地理环境:土地贫瘠,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绿岛相连
经济形态:主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橄榄和葡萄种植
社会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民众心理:自由平等观念,富有冒险精神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斯巴达人铜像
“在斯巴达,从男孩那里比从石像那里还难得听到声音……男孩比女孩还娴静”。
雅典的音乐教育
机构
公民大会
议事会
官员
陪审法庭
地位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陪审员全体达6 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产生方式
全体男性公民
抽签产生
选举产生
抽签产生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表现
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特点:
(3)评价
①积极:
促进了雅典城邦经济、政治的繁荣;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②消极:
A、范围: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B、性质: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
D、后果:多数人的暴政(暴民政治)
陶片放逐法
地米斯托克利
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
长老会议员
监察官
仅30人,且终身任职。
2、斯巴达——寡头政治
(1)含义:
(2)表现:
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统治形式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但一年一任,不得连任,作用有限
国王
世袭,垄断军事统帅权
主要由贵族组成
掌握实权。
罗马历史的分期
8BC:罗马建城
王政时代
前509年—前27年:罗马共和国
共和国时期
前27年—395年:罗马帝国
帝国时期
贰
壹
叁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政治
公民大会
元老院
执政官
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所有官职均无薪金。
主要由贵族组成
掌握实权。
征服迦太基
恺撒
“我来,我看,我征服”
军事强人的崛起
恺撒遇刺:终身独裁官
谋刺者:共和派布鲁图斯
恺撒遇刺
盖约·屋大维
2、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
(2)表现:
(1)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
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史料:亚里士多德 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
政体划分依据: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
民主制
贵族寡头制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力很少,或基本没有
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有一定的公民权。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区分不同政体下公民权利的分配与政体的关系
图密善
尼禄
五贤帝时期(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奥勒留)
疆域最大:公元2世纪初
不列颠
西班牙
非 洲
欧 洲
黑 海
小亚细亚
亚 洲
埃及
高卢
地 中 海
公元117年的罗马帝国
罗马
(3)帝国的分裂:公元395年
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的南下
(4)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
欧洲古代历史结束,进入中古时期
罗慕卢斯·奥古斯都被迫退位
蛮族大入侵
(一)中古前期的西欧(5-10世纪)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5-15世纪)
日耳曼诸王国
1、法兰克王国
(1)建立帝国:查理大帝
(2)分裂:形成法、意、德三国的雏形
(1)封君封臣制度
2、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特征:
(2)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长期并立
①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②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二)中古后期的西欧(11世纪—15世纪)
1、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2)王权逐步加强,国家走向统一;
(3)大学的创办,世俗教育兴起
2、法国:等级君主制
(1)背景:
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为了寻求援助。
“美男子”腓力四世
“他不是人,也不是野兽。他是一尊雕像。”
(2)结果:召开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城市市民)
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等级代表会议
法国首次三级会议举行地——巴黎圣母院
(3)意义:
①强化了王权,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改变了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路易十四
3、英国:议会君主制
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
诺曼征服
(1)《大宪章》:1215年
①背景:
英王约翰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市民反对
失地王约翰
②内容:
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利益。
史料:大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 ,它居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③影响:运用契约和法律的手段,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体现了王在法下。
(2)英国议会的召开(13世纪中后期)
①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国王
上院(贵族)
下院(骑士、市民)
通过法律
(立法权)
同意征税
(税收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召集议会
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确立了“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②作用:
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
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4、德国(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制
(1)建立: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1125年,萨克森公爵罗退尔为被推举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罗退尔承认其选举权
(2)正式确认:1356年,皇帝查理四世发布“黄金诏书”确认选帝侯的合法性
七大选帝侯
(3)解散:1806年解散
国王反对教会
意图实现统一
确立和强化国王的权力
等级君主制
法国
英国
贵族、骑士和平民反抗国王
议会君主制
国王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
德国
选帝侯制度
国王权力受到德意志各诸侯制约
为换取各封建诸侯对国王帝位的支持
同一个西欧,不同的制度
>
1、确立方式:
(1)君主立宪制:
(2)共和制:
英国、德国
美国、法国
2、主要政体
革命、改革、统一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概况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1、奠定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权利法案》(1689年)和《王位继承法》(1701年)
2、确立
(3)意义: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
(2)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权、司法权
3、内阁制度的形成:18世纪
(1)光荣革命后:
议会——立法权
国王——行政权,主持内阁会议
威廉三世
威廉三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大臣们只对国王负责,而且以个人身份接受国王领导。
——钱乘旦《英国通史》
(2)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乔治一世
乔治二世
乔治三世
(3)18世纪20年代: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沃波尔(第一任英国首相)
首相
国王
议会
下院
上院
内阁
(立法权)
(行政权)
(虚君)
(1)国王:统而不治
选
举
形式任命
组阁
多数党领袖
任命
(2)议会(下院):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3)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选民
4、特点
议会大厦
唐宁街10号
白金汉宫
5、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
史料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 000至4 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第一次:1832年,重新分配议员名额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2)第二次:1867年,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得到选举权;
(3)第三次:1884-1885年,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普选权。
(三)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3、制定宪法:1787年,费城
1、北美独立战争:1775年
2、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1)联邦制
①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最高权力
②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三权分立原则
总统: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
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
各级法院:掌握司法权。
总统
行政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国会
立法权
否决国会立法
弹劾总统
任命联邦法官
宣布总统违宪
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
制约与平衡
克林顿(1993—2001)
希拉里
莱温斯基
琳达·特里普
“总统情妇的自白”
琼斯
领导人的私德和公德
(四)法国——共和制
1、艰难历程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2、确立——1875年宪法
(1)立法权: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
(2)行政权: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一票共和
(五)意义
1、积极: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消极:
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奴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