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4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冀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30 12: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 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一、教学目标:
结合购物发票,经历总结和归纳“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知道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获得总结、归纳数量关系的数学经验。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知道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知道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石家庄育才小学买了一些商品,营业员阿姨给开了一张单子,(课件出示)谁知道这张单子叫什么?
生:发票。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发票,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谁能再说一说发票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表示什么吗?
生回答。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得出买课桌椅和买书柜花的钱吗?
108×62=6696(元)
215×14=3010(元)
师: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吗?
生:单价×数量=总价
(三)重难点精讲
课件出示课本18页议一议
举例子计算,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购物时,想一想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生:要发票。
师:对。发票是质保凭证,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要记得要发票。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五)随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六、板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七、作业布置
1.练一练第3题。
2.练一练第4题。
八、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总体来说这节课教学效果还可以,我在课堂上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超市购物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常常用到,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
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收集超市购物小票,并且了解上面的信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20元钱,购买练习本。”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