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教学目标:
在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运算律,你知道都是哪些吗?
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生:a+b=b+a
(a+b)+c=a+(b+c)
学习加法运算律是为了在加法运算中使加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来探索:乘法运算律。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22页例1:用计算器计算,并在圈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645×32○32×645
203×46○46×203
180×53○53×180
学生快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汇报结果:○左边的得数和右边的得数都相等,所以中间都用=号来连接。
2.观察这三组等式,然后同桌讨论发现了什么?
3.得出结论: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乘法交换律可以怎样写呢?
a×b=b×a
(三)重难点精讲
1.课件出示22页问题。
师:齐读要求,并试着列出算式来。
2.指明学生回答,由不同的两种算法:
(6×5)×4=120(箱)
6×(5×4)==120(箱)
3.两种不同的算法,结果一样,所以两个式子可以用等号来连接
(6×5) ×4=6×(5×4)
4.课件出示试一试
(1)请同学们计算这两组题,然后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经过计算得出:
(36×4)×25=36×(4×25)
(28×5) ×6=28×(5×6)
(3)综合观察这三组等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4)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5)小组交流: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组等式之间的关系呢?
5.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乘法结合律应该怎样写?
学生汇报,师板书:(a×b)×c=a×(b×c)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五)随堂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六、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七、作业布置
1.练一练第3题。
2.练一练第4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一组算式中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符合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字母表达式。然后我通过两组算式,让学生算一算,仔细观察,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最后练习在运用和巩固已学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便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的是: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应该在课前出几个口算题,如:25×4、125×8、50×2等等。在归纳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主要是我没有扩展来说一说在几个数相乘的条件下,不管是先用哪两个数相乘结果都不变。导致有一道扩展题有部分学生答不上来。